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永远的丁丁之去日留痕》(二):丁丁,这么多年让人忘不了(下)

第三个常见的问题:“《红海鲨鱼》中,阿尔卡扎将军为什么不愿和丁丁搭话?”

想必初期阅读丁丁的读者,都会对将军在《红海鲨鱼》一开场的表现感到莫名其妙!

(三两句打发掉老朋友,这可不厚道)

其实在这之前,丁丁和将军早已经是老朋友了。远在1935年的《破损的耳朵》中,丁丁和将军就曾共患难,帮助将军在推翻塔皮奥卡的暴政之后,巩固了政权。(当然阿尔卡扎的政权也好不到哪里去。)

(“破耳朵”是丁丁的第一次南美洲之旅)

1943年,在军事政变中下野的阿尔卡扎穷困潦倒,被迫和搭档吉奎多合作表演飞刀杂耍,在欧洲流浪演出度日,风雨中抱紧自由。而当时的丁丁与船长却是春风得意,正当收获红色拉克姆财宝后的暴富阶段啊!

(丁丁二人,上流社会打扮,将军落魄,却不墜青云之志)

即便如此,在《七个水晶球》中,将军和这二位国际名人、社交新贵突然见面时,却并不显得窘迫,也丝毫没有自卑感。毕竟是做过督军执政,领导过一个国家的人,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高傲的气度在。

由此可见,无论自身的境况如何,将军都很乐于和丁丁交往。此次将军不但和丁丁重逢,而且认识了船长。正如将军所说:“朋友的朋友一样是朋友!” 

除此之外,在《七个水晶球》中,正是因为和将军的重逢,丁丁认识了将军的飞刀表演搭档,印第安人吉奎多。而正是从吉奎多身上,丁丁发现了印加诅咒的线索,从而在《太阳神的囚徒》一集中才能解救了科学家们。可以说,将军这回也算是间接地帮助了丁丁。

(吉奎多的真实身份是印加王国的高级祭司:胡阿斯卡)

然而,在暌违多年以后,(《七个水晶球》1943年 ~ 《红海鲨鱼》1956年),一个比利时布鲁塞尔金羊毛大街上的惊喜邂逅,将军却仿佛全然不在状态。面对迎面而来的两位老友,丝毫没有重逢的惊喜。相反,他留下一个假地址之后,就匆匆忙忙离开了。

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将军又一次遭遇政变而下野的经历。而将军在政治与军事斗争中,逐步历练成熟。这一次,他不再像上次那么狼狈地浪迹欧洲,而是西装革履入住饭店,冷静地和国际军火贩子接头。

随后的情节揭示出,他此次来欧洲,是采购欧洲淘汰的二手蚊式飞机,用于推翻塔皮奥卡的军事反攻。于此,我们可以想见,将军不单是在精神上从容应变,其在财政和关系网络上,也早已是游刃有余。毕竟不是谁都买得起飞机,也不是谁都能搭上国际军火贩子关系网的。

(本集,在红海上,船长差点被逼疯)

于是,今天我们回看这个情节,将军的反应就不难理解了。将军未必知道军火贩子的背后是丁丁的死对头:拉斯泰波波罗斯,也不太可能知道,来接头的戴森和丁丁在旧上海的恩怨(《蓝莲花》)。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朋友丁丁对于非法军火买卖是不可能容忍的。

一个人对于自己身边的朋友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的:即,他/她知道能(或者不能)和哪个朋友共事,能共什么事。普通人尚且有这个常识判断,遑论大军阀阿尔卡扎?将军在瞬间冷静地判断出,丁丁虽然支持他,但绝不会允许他非法采购军火,此时不可多做交流!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阿尔卡扎将军果断地搪塞了丁丁二人,并悄无声息地同戴森交割了飞机,回国政变去也!长袖善舞的阿尔卡扎,不但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完全避开了之后丁丁和拉斯泰波波罗斯的红海对决!

(在大结局中,将军的形象也由军阀转变为卡斯特罗式的革命领袖)

于是,将军成为了《红海鲨鱼》一集中的大赢家:既得到想要的飞机,复辟成功;又没得罪丁丁,日后还能指望丁丁的援手!在最后的大结局《丁丁和流浪汉》中,正是丁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将军定鼎于一尊,坐稳了大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政治家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犯了罪可能仍然是国家元首,犯错可就死无葬身之地!在金羊毛大街上的瞬间判断,决定了将军的万年江山!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船长在《丁丁在西藏》中,如此地不情愿前往西藏救援?

《丁丁在西藏》是丁丁第二次来到中国的故事。丁丁的朋友张仲仁所乘坐的飞机坠毁在格杉塘,也就是中国西藏地区的希夏邦马峰。丁丁在梦中得知张仍在人世,决定前往救援。而此时船长坚拒前往,并力劝丁丁也不要去。

小时候读到这里,觉得船长真不够意思。丁丁为了船长家的财宝,跑了大半个地球去寻找,现在轮到丁丁需要船长去联手救人,船长就这么推三阻四。

其实《丁丁历险记》中的历险,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丁丁和船长不是职业探险家,不会主动去寻“险”。这个问题以后我们会详细探讨。在这里大家可以稍稍回忆一下,除了“月球两部曲”之外,哪一个故事是他们主动去冒险的呢?

(国外网友画作)

这次也是一样,丁丁因为一个梦就贸然前去雪域无人区,不合常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成人的世界方能明白,船长作为富可敌国的一方土豪,让他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去冒生命危险,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张是丁丁的朋友,患难与共,还曾救过丁丁的命。哪怕希望再渺茫,丁丁去救他也都算是情理之中。但是船长不认识张。不同于和阿尔卡扎将军的关系,船长除了听丁丁提到过张以外,连面都没见过。一面是超级富豪的舒适生活,一面是为了陌生人蹈入绝域,现实生活中没谁能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西藏,船长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那么船长是个绝情的人吗?当然不是!就在他冲着丁丁大吼大叫之后的下一个画面,他就已经和丁丁一起抵达了尼泊尔!说白了,船长完全是为了和丁丁的友谊而甘冒奇险。在其后的雪山攀爬中,船长差点割断自己的保险绳来换取丁丁的安全。

《丁丁历险记》中,有过两次两人对是否前去冒险产生争执的桥段。除了去西藏这次外,另一次是《丁丁和流浪汉》中,船长被塔皮奥卡将军激怒,决定去圣狄奥多罗斯辩论时,丁丁坚决拒绝陪同前往。但是之后,担心船长的安全,丁丁也仍然选择了前去汇合。

其实,每一次艰难的选择中,他们都选择了为友谊不计代价!他们可以毫不犹豫为了对方去牺牲自己。但是,为了一个朋友的朋友,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去牺牲自己的幸福生活,任谁都要三思而后行,这是人之常情!而当年一心想看冒险故事的小读者,是难以理解到的。

聊了这些之后,读者想必能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对丁丁的故事有哪些不同的感悟。与其说我们对丁丁的理解越来越深,不如说我们对自己和身处的世界越来越看得透彻吧!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