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七个水晶球》的创作时间恰好处于二战末期,比利时解放的前夜。该集故事自1943年12月16日开始在晚报上连载,一直到1944年9月3日中止。是埃尔热在二战期间创作的最后一集丁丁故事。
自1946年9月26日起,到1947年6月12日止,《七个水晶球》再次在《丁丁杂志》上完整连载,并于1948年最终出版卡斯塔曼彩色单行本。
这集特殊时期创作的故事背后,自然也有着一系列的趣事与轶闻。
在创作的过程中,埃尔热需要为故事中贝加莫特教授的家找一处用作绘画参考的原型。故事中,贝加莫特教授家是情节发展的重中之重。探险队带回的拉斯卡.卡帕克木乃伊就是收藏在他家的。
(除了丁丁三人以外,贝加莫特家还集结了大量警探)
也正是在这里,木乃伊卡帕克引动天火,借球状闪电尸解。随后,丁丁一行三人在这里遭遇“水晶球噩梦”,并第一次和吉奎多一伙发生正面冲突。
(吉奎多一行明知山有虎,偏敢闯虎穴,也真是艺高人胆大)
为了寻找一处符合故事中情景设定的别墅,埃尔热和助手雅各布在布鲁塞尔四处寻找。终于,在离家不远处的布瓦弗尔,发现了一所看起来“无人居住”的别墅,非常符合他心中贝加莫特家的形象。
(别墅现实中的外貌)
于是,在德军占领下的布鲁塞尔,他们二人便天天来到这所别墅,从各个角度画了很多幅素描,希望尽可能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这也符合老埃一贯的严谨精神。
(在故事中最终呈现的外观,可谓毫发毕现)
就在工作刚结束,准备离开之时,突然出现了两辆灰色轿车,从里面出来了一队德国士兵,走进了别墅。原来,这里其实已经被征用为党卫军的指挥部!
真是好险,如果二人晚走一步,被德军发现他们在画素描,那可不得了。战争期间,这样的行为铁定会被怀疑是间谍活动。还好埃尔热吉人自有天相,无意中躲过了一场大麻烦!
两次连载加上一次结集成书的过程,给了埃尔热充分的时间,在画面中纳入了多处“私货”。
首先,在故事开始部分,船长和丁丁前往剧场看演出的桥段中,在舞台上给阿尔卡扎将军蒙眼的工作人员,其原型正是《丁丁杂志》的主编:梅尔克贝克。
(大剧场全景画面,又一个众朋友出镜的好机会)
同《奥托卡王的权杖》结尾处的颁奖大典全景画面一样,本集中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全景式的宏大场面。老埃在此画面中同样采用了“塞私货”的处理方式,将他生活中的亲人朋友一一植入了画面中。
画面左侧中层包厢:
中间站立者为埃尔热的助手,埃德加.皮埃尔.雅各布。
最左边鹰钩鼻背头者为埃尔热的朋友,爱德华.纳埃佩尔尼克。
背对观众者,看发型似乎是《丁丁杂志》主编:雅克.冯.梅尔克贝克。
画面右侧近景包厢,由右至左:
金发女士为埃尔热夫人,日耳曼娜。
爱德华.纳埃佩尔尼克,背影再次出镜。
纳埃佩尔尼克的夫人:曼农.纳埃佩尔尼克。
在此幅全景画面中,舞台背景幕布上的六角星+蝙蝠+问号的图案,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在1948年出版彩色单行本时,雅各布添加上去的符号,在初版的两次连载中均未出现过。
读过笔者《永远的丁丁与昨日世界》一书的读者都知道,埃尔热在战后,因为被占领期间继续在晚报上刊载丁丁故事连载,曾被短时间内认定为“纳粹合作者”。为此,老埃吃尽了苦头,他的创作也险些就此终止。(详见《永远的丁丁与昨日世界》第二十一章:至暗时刻)
在单行本出版之后,埃尔热又因此符号遭受了一番质疑。有人吹毛求疵,说这个符号组合侮辱了犹太教的大卫星(六角星图案),是对犹太人的不尊敬。
其实,六角星作为神秘与秘术的象征,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最上面的三角代表水,下方的三角代表火,六角轮回叠加一起则代表了水火交融后炼成的“永恒琉璃”。
这其实是一种古代方士炼金秘术的符号,并不为犹太教所独有,而是自古以来由东方渐进到欧洲的神秘主义象征。但是在战后的敏感时期,结合老埃之前的经历,这样的指责可一点都不好玩。
(埃尔热本人也于动画片中出镜)
除了朋友们入画以外,在之后的动画片中,埃尔热本人也频频出现在故事的画面中。本集先是在大剧场演出的过程中,船长出丑,掉进了舞台前的乐池。而他身后的乐师,正是埃尔热本人!
在丁丁去医院探访昏迷的各位科考队员之后,主治医师陪他走出病房。此时在医院走廊上,坐着一个身着病号服的病人,仔细一看,还是埃尔热。其实,埃尔热在所有39集动画片中都有出镜。我们今后会专列一章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拉斯卡.卡帕克,被捆绑的木乃伊形象,以及后续故事《太阳神的囚徒》中的南美元素,埃尔热多参考自查尔斯.维纳1880年出版的著作《秘鲁和玻利维亚》。
(原著封面)
据说当年有秘鲁官员读了《七个水晶球》之后,坚信埃尔热曾经来过秘鲁,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书中所绘的场景如此惟妙惟肖。为了证实他的推断,他甚至下令彻查秘鲁的外国人入境记录。
当然,他最后一无所获。埃尔热虽然创作了大量关于南美的故事,但是在现实中,他终生未曾踏上秘鲁的土地。只是他足以乱真的画技,扰动了世界读者的联想罢了!
在上一篇:《永远的丁丁之去日留痕》(三):那七个恐怖的水晶球!(上)当中,我们提到了布鲁塞尔艺术与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具拉斯卡.卡帕克风格的藏品。我们知道,“拉斯卡.卡帕克”这个名字是埃尔热创造出来的,其取材于之前的末代印加的名字,“曼科.卡帕克”。
(馆藏品和漫画形象的对比)
而馆藏的几具类似的木乃伊,属于前哥伦比亚时代的文物,但是其身份来历不明。最近,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美洲馆的馆长,一位专注于“前哥伦比亚时期”的考古专家,发起了“IRAM工程”,致力于揭开木乃伊身份之谜。
(追寻卡帕克的路线)
他组织团队前往南美洲,继续考察这些木乃伊的前世今生,以求解读出他们的真实身份。我们希望他们的工程进展顺利,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拉斯卡.卡帕克的知识。更希望他们不要遭遇到水晶球的诅咒!
(卡帕克享受核磁共振)
整个水晶球的故事情节紧凑,让读者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而丁丁和船长却仍然能在紧张的追逐中获得片刻的幽默。这种只有埃尔热能做到的“埃氏幽默”是丁丁系列的标志性情节。
(但小的幽默情节无法冲淡些许紧张的氛围)
纵观整个故事的发展,好似一部好莱坞悬疑侦探片,当然是最优秀的那种。而整部片子的导演、编剧、剪辑、摄影,再加上后期处理,基本上就是埃尔热一个人来完成。
之前在微信群中,和群友聊到后期埃尔热故事更新速度放慢的情况。其实从《七个水晶球》的工作量就能反映出一集优秀作品背后的巨大工作量。而随着埃尔热个人年纪渐高,体力精力都不再允许他像之前一样高产了。
好了,关于水晶球的故事,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晚上不要梦到卡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