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揭开两张面纱
空中漫谈 2019-12-25

    在和网友的讨论中,我渐渐清晰地感到,现在哲学教材有两片薄薄的面纱,把辩证法笼罩得若隐若现。让人觉得它们是神秘莫测,难以理解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揭掉这两片面纱,还辩证法朴实近人的本来面貌。

    第一是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只讲了对立,没讲统一。对形而上学的合理性阐述不够,在方法论中没有给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应有的地位。实际上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可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人们天天使用的科学方法呀。这使人们自然对辩证法产生了疑问和隔阂。
    第二是使用了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的概念。这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除了形而上学的思维和逻辑方法,还有一个不遵守形而上学逻辑规则的所谓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规则呢,没人能够回答。这就引起了人们逻辑上的混乱。
    其实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个概念清晰、严谨,逻辑严密、科学,人人能读、能懂的辩证唯物论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就是形式逻辑和数学使用的方法。辩证法就是研究形而上学方法使用的概念和方法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们都是人们天天使用的科学方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我们以张三和李四为例。如果我们要知道他们两个的总重量,就要分别知道张三和李四的重量。如果张三60公斤,李四70公斤。两人合计130公斤。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方法。
    可是这里没有引入精度的概念。如果要求精度很高,问题就来了。如果精确到0.1公斤,那么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都要具体、明确。年轻人在成长期体重不断增加,如果他们是年轻人,就要明确具体到年月日。在具体某一天,吃饭前后,喝水前后,大小便前后,睡觉前后等因素都要考虑。因为这些因素都已经足以影响到体重的精度了。如果精度进一步提高,不仅被测量的事物,连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度都要研究了,这些都是辩证法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这些因素明确下来,形而上学又接受了任务,它按照确定的标准,可以精确地测量出两人在某个具体状态下的体重。
    考虑使用精度和测量方法的关系,确定测量体重的具体条件,是辩证法的任务。
    根据具体的测量条件进行测量,测量后进行计算,是形而上学的任务。
 
    其实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科学试验、企业管理、人类社会的任何领域,人们都离不开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它们都是人类思维最基本的方法,是方法论中缺一不可的方法。
    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都是科学的思想方法。从联合国宪章、各级政府的法令、法规,到企业、学校的制度、手册、单卡、教材、字典,都是形而上学的规范。这是社会正常运转和前进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从运动和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些规范的合理性,提出修改的必要性,则是辩证法的任务。具体判断合理不合理,如何修改,又是形而上学的任务。
    如果把概念比作一块块木板,那我们只能站在这用一块块木板铺成的地板上说话、思维、进行逻辑推理。离开了它们,我们寸步难行。科学的疆域不断扩大,我们的地板也不断扩大。探索新知识、新方法、新材料,就是扩展新概念,增添新地板。探索需要用辩证的方法,探索完成了一个阶段,有了结论,就又形成了新的形而上学的概念。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有些概念就需要改变。更换原有的地板也和探索新的一样,考虑更换要用辩证的方法,更换以后地板又成了相对固定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整个概念体系是清晰的、完整的、符合逻辑的,任何科学都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哲学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它本身当然也不能例外。从总体看,概念体系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从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看,概念体系也会不时发生一些小的变化。我们在使用和发展前人留下的概念遗产。在某个具体的时刻,我们只能使用静止的概念参照系来度量和描述事物。
    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用确定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测量、归纳、运算、推理。没有确定的概念和方法,就无法进行任何思维和逻辑推理,只能引起思维混乱和逻辑混乱。
    辩证法的任务是考虑概念的精度和实际需要之间的关系,考虑要不要使用更精确的方法,以便确定使用哪一种方法。
    具体地分析客观事物和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在几个确定的方法中权衡使用哪一种方法,又只能使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辩证法本身也只能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才能实现。
 
    从理论上讲,方法是无限,我们能使用的具体方法是有限的。某个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只有在和另一个方法比较时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正如我们无法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确定某个具体的灰度是白色还是黑色,某个具体的频率是高还是低,某个具体的房价是便宜还是贵一样。对立关系的概念只有在比较中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这就是辩证法对对立关系概念的基本看法。
    至于辩证逻辑和辩证思维的概念,我在《从摸象谈到甲鱼》一文中已有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我建议,哲学教学中,最好还是不要使用辩证逻辑和辩证思维这两个概念。尽管列宁使用过,我理解,列宁的本意还是指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尊重科学、探索科学。还辩证唯物论的本来面貌,建立起一个概念清晰、严谨,逻辑严密、科学,人人能读、能懂的辩证唯物论,是每个尊重科学、信仰科学的人衷心地期望。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