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意见反馈
LOFTER-网易轻博
浏览
APP
登录
注册
研究复杂系统主要靠辩证的方法
空中漫谈
2022-07-28
世界上的事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系统问题,如天体、原子等物质的力、能量、光电磁等物理和无机化学运动等。另一类是与生命有关的复杂系统问题,如微生物、植物、动物、生态环境、人体、家庭、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
简单系统问题可以在与客观实际误差不大的情况下,简化为一次方程,用严格遵循形式逻辑和线性数学规则的方法得到精确的结论。
复杂系统与外界在情感、信息、能量、物质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系统内部有各种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众多的不同层次、功能、和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有适应环境的自稳、自愈和自身机制的演化功能。用单因素细分法研究复杂系统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实际偏差很大,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研究复杂系统问题主要靠辩证的方法。
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两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
形式逻辑的规则假设,在理想化的环境中,参与思维、推理、计算、交流的概念,都必须是确定的,A不能同时既等于B,又不等于B。
辩证法认为,具体的概念是在具体的概念体系中使用的,这些概念之间互相联系、互为解释,再详尽的解释也包含着省略和误差。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不同语言、情感等,又决定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出现误差的可能。翻译的本质是翻译概念,有的概念写一本书也不一定能解释得很清楚。
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理想化的、没有绝对误差的、确定的概念。从活生生的客观现实中抽象出非此即彼、僵化的、确定的概念,和把确定的概念应用到实践中去,都只能使用近似的方法、辩证的方法。
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只有在与其对立面形式逻辑的比较中才容易找到。
辩证法的本质是条件论,在一定的条件下A等于B,在另一种条件下A又可能不等于B。这样的表述是完全符合形式逻辑规则的。
辩证法主要使用于确定的概念与实践之间的过渡环节,是确定的概念和客观现实之间的桥梁、纽带和转换器。
形式逻辑主要使用于确定的概念之间的思维、推理、运算和交流环节。
计算机赖以进行思维、推理、计算、交流最基本的单元是非此即彼的0和 1。
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本质上都是采用辩证的方法,在输入端把有绝对误差的客观事物近似地转换为非此即彼、僵化的、确定的概念,把模拟信号近似地转变为数字信号,在输出端则反之。
象黑白、高低、冷热等对立概念一样,具体的事物是黑还是白,要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讨论才有实际的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具体的事物都是灰度轴上的一个点。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方法也是一样,一个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只有在与另一个方法的比较中讨论,才有实际的意义。
离开了形式逻辑的规则,就没有确定的辩证法概念。作为一个确定的概念,辩证法本身的表述形式必须,也可以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则。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都是使用在人类思维和实践完整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的科学方法。它们既是对立的,又互为存在的条件,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融合,互相转化。
从联共布的《辩证唯物论》开始,有些哲学教材把辩证法的本质和特点归纳为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的否定这三大规律。这三大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是辩证法独有的,所以不能作为辩证法独有的本质和特征。
上述简洁的表述是一种省略的表述形式,没有详细阐述事物对立和统一、量变和质变、否定和再次否定的具体条件,从形式上给人以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印象。以至于很多没有真正理解辩证法的人误以为辩证法是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诡辩论,是不科学的。
这些哲学教材把形式逻辑的科学规则视为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在哲学上没有给形式逻辑应有的地位,没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
在确定的概念之间运用形式逻辑规则是正确的,在客观事物和确定的概念之间运用形式逻辑规则才是形而上学。
哲学是研究包括思维在内的一般学科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科学的科学,它与一般学科的逻辑和术语应该是统一的。
不在哲学中给形式逻辑应有的地位,就不能确立辩证法的科学地位, 破坏了哲学与一般学科的统一性,使一些坚信形式逻辑科学性的知识分子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产生怀疑,危害极大。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各自的规则和应用范围,是儿童在牙牙学语时就能逐渐领悟和运用的生活技能和基本常识。有些哲学教材却把它写成了象牙塔中玄秘、晦涩难懂的天书,有些哲学家为解决哲学的科学性、无根性问题终身烦恼。其实在哲学中还原了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本来面貌,这些困惑也都迎刃而解了。
钱学森、韩启德、樊代明、吴孟超、俞梦孙、徐克成、李宁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晚年都不约而同地从哲学角度思考,什么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方法。汤钊猷晚年写的《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和今年刚出版的《中华哲学思维,再创中国新医学》等书都是从哲学的角度在思考这个问题。施一公、饶毅等新一代分子生物学家和生命学家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美国军方对陈平把普利戈津的复杂系统论应用到政治经济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也高度重视。
汤钊猷发现,甲胎蛋白升高的人可能有小肝癌,尽早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他在1980年代代表中国走在了世界肝癌治疗的前沿。晚年他通过大量临床数据发现,化疗和生物疗法等各种对抗疗法有时是必要的,但也会促进癌细胞恶性增加,复发、转移风险增高,不能彻底战胜癌症。
对于常规治疗后遗留的少量残癌,如果继续长期采用激烈的对抗手段可能得不偿失,残癌杀不完,还可能使癌细胞变得恶性程度更高。剩下几个小老鼠躲在那里不动,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穷追猛打不但打不到老鼠,反而把房间里的瓷器都打烂了。造血功能和消化功能降低或丧失,人的生命就难以为继。
由黄芪、丹参、枸杞、山楂、炙龟甲五味中药组成的松友饮、氢气疗法、小剂量化疗、参与社会活动,放松心情、游泳、每餐一小碗青菜、良好的睡眠等,每一项单独使用都不能杀死癌细胞,但是实践证明几项一起用对预防癌症复发、转移效果很好。汤钊猷认为这些方法可以策反癌症的司令部。
汤钊猷和何裕民都认为,癌细胞是正常细胞转化而成的,是变坏的孩子。好孩子可以变坏,坏孩子也可能变好。关键是影响孩子变化的环境,决定孩子变化方向的指挥机关。
我觉得,癌症的控制系统也是人体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受人体控制系统的统一集中领导,为保障生命正常运行的共同目标,协调一致地行动。
有些低等动物的基因碱基对数量比人的基因还多,说明动物进化不仅是基因等实物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的不断优化,如信息感知、传递、决策、通过神经、生物化学等途径协调行动,通过海量经验深度学习,内控机制和基因、遗传不断优化、演化等。
如果您从植物的发芽、生长、繁殖、衰老、死亡过程中,能推断任何生命都有一个决定生命进程的控制系统,有高度智慧的适应环境能力、资源管理能力、自稳自愈能力、协调指挥能力,有智慧和能力根据不同的环境、资源,让身体建立不同健康水平的稳态。如果您相信癌细胞的控制系统也是人体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您承认自己还没有解开生命奥秘的能力,没有超越生命控制系统的智慧,那么通过现象推断生命控制系统的意愿,敬畏和尊重生命控制系统,顺应生命控制系统的方向,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研究复杂系统问题,只靠严格遵循形式逻辑规则的单因素精确细分法是远远不够的,主要应该采用辩证的方法,整体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演化论、代谢增长论、概率学、统计学、离散热力学等非线性数理工具、人工智能的多因素模糊综合分析法和深度自主学习法,《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这些都是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樊代明说,现代医学过于强调局部、瞬时和单项研究,应该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整合医学。
吴清忠认为,疼痛、咳嗽、流鼻水、腹泻、呕吐、发烧、肺热、充血、水肿、皮肤长疮、短时间蛋白尿等大部分疾病症状,可能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生命管理系统报警、排毒、排寒、应对侵害或修复创伤的表现。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可能是身体控制系统为改善局部供血不足的补救措施。当身体能量不足时,控制系统会优先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不危及生命的缺陷会暂停修复,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当身体能量上升时开始修复搁置的缺陷,平衡被打破,疾病症状反而会出现,这是身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表现。
退烧、清热、消肿、消炎、止疼、止咳、止泻、止吐、降压、降糖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的对抗疗法,可能暂时消除或缓和某个症状,但不能消除产生疾病的根源,还可能对其他器官造成新的伤害。强制让身体终止修复、降低气血水平也可以消除某些疾病症状,维持低水平稳态,但这与医疗保健应该增强健康水平,向高水平稳态过度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汤钊猷说,一种药物对治疗癌症没有效果,几种一起用可能有效果,这是复方中药的基本原理之一。从控制情绪、饮食、睡眠、运动等多方面着手,提高气血能量,保障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等系统正常工作,保障微环境的氧气、营养素能及时供给,废料能及时排除,微环境改善了,生命控制系统就可能指挥癌症控制子系统停止工作。
每一种完整的植物性食物几乎都含有上千种营养素,它们根据人体的实时需求,让身体控制系统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在人体内相互作用,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韩启德认为这是人类在几百万年进化中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这是坎贝尔营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坎贝尔的知名巨著是《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也叫《救命饮食》,另一本不太知名的著作就是《WHOLE》(整体—营养学的反思)。
韩启德说,一个信息的变化,可能引起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几百种生物、化学变化。徐克成说,我们现在是闭着眼睛在和癌症作战。李宁先说,我们现在对生命本质的了解还处于在大海边捡贝壳的阶段。施一公说,我们已知的物质形态只占4%,还有96%的暗物质形态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生命演化和基本粒子状态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本质上是因为背后还有更多我们未知的因素在起在用。
韩启德和李宁先等都认为,“人体是一个巨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由众多的器官、组织、系统、细胞、分子自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自动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工作,具备巨大的自稳能力。它还是开放的,内部的熵可以不随时间上升,紊乱甚至可以降低。活动机体一直都在变化中。目前现代科学还没有破解这个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
当前主导现代医学研究的还是还原论模式,这样模式有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从组织还原到细胞、分子、原子,越分越细。二是还原以后几乎不太可能把它整合起来。因为系统一旦被分割会丧失信息,分得越细失真越严重。现代科学还没有建立描述整体状态的体系。分解以后看到的再清楚,也不是人体活的真实工作状态。
生命有不确定性,表现为随机性、偶然性。学科分割越来越细,丧失了生命的整体性。《疾病诊治指南》本质上是经验数据,需要适时更新。批准上市的药物有效率只比安慰剂的稍高一点点。具体到每个病人,是否在有效的范围里是个问题。对其他指标、因素的负面影响又是个问题。
现代医学和各种自然疗法本质上都是实验科学。差别在于现代医学是分子等局部微观层次的实验科学,中医等自然疗法是基于整体论、系统论的实验科学。
无视生命这个巨复杂系统的特点,把它当作简单系统来对待,用单因素对抗疗法应对慢性病,好比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盲人摸象、大海捞针。
基于辩证法的复杂系统论的假设和逻辑推理,可以更合理地解释癌细胞不能传染给健康组织,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癌细胞,身体会为肿瘤增生血管、提供营养,免疫疗法会产生免疫逃逸,各种对抗疗法会促进癌细胞变异、增加恶性程度和转移风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使肿瘤停止生长、转移灶消失、癌症自愈,有小癌肿的人可能没有症状、不影响长期正常生活,晚期癌症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身体能量极低、心肺肝肾等器官衰竭,而不是癌肿本身等现象。
严格遵循形式逻辑的单因素细分还原论对上述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对抗疗法对各种晚期慢性疾病几乎都束手无策。这时候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营养学、中医等自然疗法,却能让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长期正常生活。
# 辩证法的本质
# 复杂系统问题 形式逻辑
# 长文章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空中漫谈
关注
热度 0
评论 0
分享
推荐文章
闫崇文在新冠后遗症交流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讲的是新冠后遗症的来路和去路。新冠后遗症可能是我们下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两年多来我经手新冠1000人以上,喝葛根汤没有一例感...
空中漫谈
重大疾病疗效要超过西医
---学习闫崇文讲话体会
空中漫谈
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第一:生活要有规律,规律要科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
空中漫谈
查看更多
评论(0)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移动客户端
|
风格模板
|
官方博客
|
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
|
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
|
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
关闭
this.p={forbidShare:0,headLine:"",hotCount:0,favoriteCount:0,isFavor:false,isFollow:false,author:'空中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