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持续了一个春节,被禁足的大众擎起舆论之手,以冠状病毒为镜,在政府官员、科研专家、商人、医护人员,直到普罗大众,众多群体中轮番晃了一遭儿。于是巴山夜雨看到了这样的说法:疫情照出了官员的能力、专家的素养、医护的操守、商人的良知、大众的认知。这句话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质疑的口吻。根据疫情以来的各种现象和声音,这种说法的倾向,巴山夜雨的个人体会是,除了医护人员,其他几类群体都有大跌眼镜的表现。尤其是官员和专家,中央点对点地提了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敌……;坚决防止盲目乐观、推诿扯皮、管理混乱,贻误防控时机……”、“ 科研人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把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至于后来的双黄连抢购、假口罩等众生无一不在冠状病毒前现形。
巴山夜雨见过毒奶粉,见过郭美美和大奔进故宫,这些妖术都只是让某个群体中招。这次冠状病毒恐怕是千年的狐狸,在这个百年之大变局的时节,以似曾相识的面孔让国人中的相当部分群体面目可憎,国人恐慌、谴责之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同根生的我们是不是有同样的软肋,才让冠状病毒取得了一出手打倒一片的战绩呢?
这段时间,巴山夜雨断续听了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讲的万历十五年,总感觉明朝的一些社会气象与当下有巧合、相似之处。最后一集《最后的解脱》中,方教授分析了万历年成为中华帝国颓势拐点的原因,听了颇有感触。万历在明朝皇帝中执政最长,却错过了民风开化、商业繁荣的转型机遇期,不仅为明朝灭亡,也为近代中国落后埋下了伏笔。原因何在?万历、郑贵妃和大臣集团在国本问题上互不相让,涣散了国家意志,应该是个重要原因。万历既拗不过郑贵妃,也没有和大臣正面斗争维护郑贵妃,是个不担当,能力不够,在家事国事上都不称职的皇帝。而大臣和郑贵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丝毫不为国家大局着想,互相明争暗斗几十年,牵涉了攻坚克难的精力,最终耗尽了明朝的国运。听了这些,联想到我们轮番谴责被冠状病毒击中的各色人等,难道只有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是无辜的吗?
“一个不重视自己的人,没有人会重视你!”“情商是成功的关键!”“讲道理是情商低的表现!”这些被我们认可的话语在疫病前很是流行,暗含以重视自我、取悦他人的价值倾向。显然,这种倾向和钟南山在危机中的表现格格不入。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如果钟南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的生活不是非钟南山不可,我们可能会认可他,但,会不会喜欢他?这个问题是要过一下脑子的。
任何一种论调都是符合了社会的心理需要,当下的种种论调都指向了我们对“情”而不是“理”的更大需要。为什么我们是如此渴望“情”呢,甚至不计较真假?互联网啊,社会风气啊,这些巴山夜雨不认为是根源,只是技术推动和衍生品。——人们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有时间和能力更多的关注自我,才是大家对情商一致认可的原因。
其实,关注自我情感意识需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作为个体觉醒的需要。但是,当自身不能满足自我的情感意识需求时,我们往往会向外索求——通过观察外界和他人,也就是用比较获得优越产生成就感,以填补这种需求。当我们的认识不能通过比较获得成就感,自我关注就有了情感饥渴。我们会归结于自己的物质拥有不够完满和他人的情感给予不够完满,通俗点儿说就是——自己不够富,别人不够好,就有了——自己富了,别人爱了,我就会幸福的逻辑。群体一将这种需求和逻辑放大,哭穷哭惨和炫富煽情的现象开始出现和并存,这些都是关注自我和向他人索求关注的过度表现,对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情感是什么,说到底是鸡汤,有营养但不管饱,所以我们总是喝不够,还容易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产生不了更多的情感满足,就得向外索求。事实是我们的身体已经饱了,但更多的自我关注让我们产生了物质贫乏的错觉,认为自己够富或者别人够好就能解决自己的情感渴求。带着这种需求,一失望就会产生自己太穷,别人太坏的认知,经群体放大,很容易冲击节制和知耻的底线。
在政治领域,危机情况下的新闻发布会成了官员的生死劫——已经有公众号教官员怎么在新闻发布会上遣词造句。我们希望官员提高能力有担当办实事,却催生了教官员学习语言表达技能的市场?——官员普遍有着较高学历背景,学习辞令成了为官之道,这难道是我们开新闻发布会的初衷吗?!官员是人,是人就会走捷径,在扎实群众基础上选择哪种能力——做暖男送鸡汤还是当硬汉解难题?这两种能力不好兼容。在文化领域,泪目、哭晕等煽情的标题不是冠状病毒之后的产物,显然是为了迎合和取悦我们!但是,煽出来的情可能是矫情!在生活领域,点赞需求,情商需求,卖萌和作秀作为社交技能,都暗含着我们对情绪满足的需要。情绪和事实是反比例关系——情人眼里出西施!追根究底,是我们关注自己却不能自我满足,外化为对物质的过度渴求和对他人的情感胁迫。危机一来,我们发现官员花拳绣腿没能力,这其中,政府有选人用人不当的一面,是不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需要矫正呢?
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之际,我们有敢担当能打仗的中央政府,有无我无私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有追求真理直面真相的斗士和勇士,这些都是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的脊梁。与明朝中期经济繁荣,个人自我意识上升,引起意识形态分崩离析的乱局相比,尽管冠状病毒这个照妖镜照出了假恶丑,中央和各级组织的统一意志在不断地汇聚真善美,所以我们坚信抗疫必胜!
庆幸之余、批评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照一下作为个体的自我,是否也有冠状病毒一击即中的软肋!毕竟,亚里士多德说过,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有什么样的城邦。——我们为美好自豪,也要为丑恶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