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第一,大气污染防治十年的成效
大气治理十年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近十年的成效。2013年—2022年恰好十年,十年间我国的GDP总量增长了69%,PM2.5浓度下降了57%,实现了十连降,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了个位数。特别是北京市,大家都非常熟悉,2013年PM2.5浓度89.5微克/立方米,去年是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58天降到了3天。全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经由2000多万吨,现在分别下降到300多万吨、900多万吨,分别下降了85%和60%。我们实现了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是推进能源领域的结构优化和调整。
二是强力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三是大力推进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
四是积极稳妥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
五是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是解决跨区域长距离的传输问题。
七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治理。
第二,2022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三降两平一升
2022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现在已经对外公布了,简要的说,三项指标均满足“十四五”时序进度要求,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PM2.5浓度年均值达到2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20+”时代。优良天数比例86.5%,重污染天数比率下降到0.9%。
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三降两平一升”。全国PM2.5浓度同比下降3.3%,PM10和二氧化氮浓度同比下降5.6%和8.7%。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均同比持平,且维持低位,臭氧浓度同比升高5.8%,初步分析原因是,臭氧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居高位,叠加去年我国遭遇高温干旱的不利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升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特别是今年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
治理尾气 找中自催化
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臭氧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居高位,因此除了工业废气VOCs以外,柴油车也是氮氧化物的主要贡献者。
中自催化在尾气净化核心技术产品(催化材料、催化剂、涂层工艺)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应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构筑了自身核心竞争力。
柴油车(机)尾气后处理系统
治理案例
配套齐全一站式采购(包含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全球定位、PM传感器、实时在线监控等),不需要另外采购其他配件,避免出现问题时不同厂家之间以安装或使用不当对责任进行推诿;
物有所值—全包围的产品车衣为产品提供稳定的工作温度和提高安全保障;依据科学有效的实验数据足量向客户提供核心部件DPF贵金属涂覆,拒绝偷工减料;
效果显著— 安装净化装置后尾气排放轻松达标,寿命长,治理效果持久;
质量保障—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会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及服务过程,产品质量、服务更有保障。
工业废气VOCs治理
在工业VOCs净化治理方面,中自催化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VOCs治理的技术路线选型与设计、关键设备部件生产与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实现节能与安全,稳定与高效,经济与超低排放多重效益。
目前,中自催化主要运用以下治理技术
蓄热式催化燃烧(RCO)技术
转轮+蓄热式催化燃烧(RCO)技术
浓缩+催化燃烧技术
转轮浓缩+蓄热燃烧(RTO)技术
固定床吸附+脱附冷凝回收技术
适用于石化、涂装、印刷、电子等各类行业的工业VOCs废气净化,结合废气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浓度差异大、有毒与恶臭、及其易燃易爆等显著特点,充分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长期稳定运行,超低排放,对方案中涉及应用的催化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增值服务。
要想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除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还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大气治理,让我们一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