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
这一部分本来打算略过的,确实都是很熟悉的知识点,但为了体系的连贯性还是理了一遍(笔记强迫症)2333。这里理的不大细致,还是得多看书。
【神经系统】
概念: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分类: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分类依据:结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脊神经(混合后兼运动和感觉)
位置: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
分类:颈8胸12腰5骶5尾1(依脊柱走向)
组成:脊髓前根(运动性)和后根(感觉性)的神经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皮肤、骨骼肌、腱、关节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骨骼肌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内脏、心血管、腺体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平滑肌、心肌、腺体
-脑神经(共十二对)
位置:由脑部发出
按顺序:嗅 视 眼动 滑车 三叉 外展 面 听 舌咽 迷走 副 舌下
感觉神经:嗅(嗅觉) 视(视觉) 听(听觉、平衡觉)
运动神经:眼动(眼球活动) 滑车(眼球活动) 外展(眼球活动) 副(颈部和 面部肌肉活动) 舌下(舌的活动)
混合神经:三叉(面部感觉、咀嚼肌的运动) 面(面部表情、舌下腺、泪腺和鼻黏膜腺的分泌,并接受味觉的部分信息)舌咽(味觉和唾腺分泌)迷走(颈部、躯体脏器的活动,包括咽喉肌肉、内脏平滑肌及心肌的运动,一般内脏感觉的输入)
-植物性神经(现在不叫自主神经了)
提出者:19世纪德国的莱尔
分类: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英国兰格莱)
交感神经: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侧角内发出。它借助短短的交通支(节前纤维)和脊髓两侧的交感干联系,然后由交感干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以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发自中脑、脑桥、延脑以及脊髓的骶部。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然后由此发出节后纤维,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两者关系:在机能上拮抗。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休息。
其他:人们通过特殊训练,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意控制内脏活动,如调节体温、 血压、心跳等,因此叫做自主神经不准确,叫植物性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颈神经的最上端为界,分为脊髓和脑。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
-脊髓
概况:低级部位,脊椎管内,略呈圆柱形,前后稍扁,上接延髓,下端终于一根细长终 丝。
表面以前后两条纵沟分为对称两半。横切面看脊髓中央呈H形。
组成成分:内灰质(神经元的胞体、神经纤维)外白质(纵行排列的神经束)
灰质前端扩大为前角,含有大型多级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
它们的轴突组成脊髓前根,直接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灰质后端形成后角,含有小型多极神经元——后角感受细胞。
接受进入脊髓后根的纤维,把外界信息传送给脑。
在脊髓的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前后角之间,还有侧角,含小型多级神经元,是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它们的轴突从前根出来,经交通支进入交感干。
主要作用:①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②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这些反射活动可以受脑支配
#脑干
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
-延脑: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狭长结构,全长4cm左右。
与有机体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因此又叫”生命中枢“
-脑桥:延脑上方,延脑中脑之间。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
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中脑:丘脑底部,小脑、桥脑之间。形体较小,结构简单。
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中央灰质。环绕大脑导水管。腹侧有眼动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两侧有三叉神 经中脑核,分别支配眼球、面部肌肉的活动。
②中脑四叠体。中央灰质背面。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
③大脑脚。其中有黑质和红核。与调节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有关。
黑痣损伤,手脚动作协调将会受到破坏,面部表情将显得呆板。
红核损伤,病人将出现舞蹈症。
-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由灰质和白质交织混杂的结构。
主要包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
分类:上行系统、下行系统
上行系统:控制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保持大脑皮层兴奋性,维 持注意状态。
下行系统: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减弱肌肉 的活动状态。
#间脑
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中继站) 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的下部,两个鸡蛋形的神经核团
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视神经传入的信息。
除了嗅觉,所有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导入大脑皮层。
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因而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
-下丘脑 丘脑正下方
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
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eg体温
对情绪也起重要作用。eg微弱电流刺激
-小脑 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
外灰质(小脑皮层)内白质(髓质)
小脑与延脑、桥脑、中脑均有复杂的纤维联系。
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动作(复杂运动一旦学会编入小 脑),小脑在某些高级认知功能(如感觉分辨)中也有重要作用。
-边缘系统 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如额叶眶部、岛叶、颞 根、海马及齿状回),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
进化上出现更晚,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
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与记忆功能有关,特别是海马。与情绪有关,如杏仁核。
#大脑
-结构 分左右两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半以上,重量为60%左右。
从进化观点看,大脑比脑干出现晚,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沟裂间隆起部分称为脑回,有三条大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
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几个区域。
细小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为许多回。如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 回;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顶叶的中央后回等。
外灰质(大脑皮层)内白质(大脑半球内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
- 大脑皮层 厚薄不一。
从外到内: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多形细胞层。 它们由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组成。其中颗粒细胞接受感觉信号,锥体细胞传递运动 信息。
-白质: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间及皮层与皮下组织间的联系。
其中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 协同活动有重要作用。
-分区及机能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布鲁德曼第17区。
-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布鲁德曼第41、42区。
-机体感觉区:中央沟后面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第1,2,3区。
特点: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 运动区。
特点同以上机体感觉区,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用则发达。
-言语区:大多数人来说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左半球额叶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4、45 区,亦称布洛卡区。损伤引发运动性失语症。说不来。”电报式“语言
-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损伤引发听觉性 失语症。听不懂。
-顶枕叶交汇处,也有言语视觉中枢,损坏产生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看不懂。
-联合区: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
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 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进化上出现较晚,和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关系。
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面积越大。
-感觉联合区:与感觉区邻近的广大脑区。它们从感觉区接受大部分输入信息, 并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
受损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视觉不识症etc)
-运动联合区:位于运动区前方,又称前运动区。负责精细运动和活动的协调。
-前额联合区: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的前方。
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既与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也与行为控 制和人格发展有密切关系。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结构: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左右半球颞叶明显不对称,和丘脑不对称相关。
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不平衡。
-功能: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经过胼胝体传达 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应。
切断胼胝体(防止癫痫病恶化),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 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eg那个有名的实验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 辑推理。而直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功能 定位并不是绝对的。
#神经系统的发育
特点:①神经细胞连接的高度准确性(最显著的特点)
②细胞突触的精简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
提出者:加尔、斯柏兹姆→颅相说
进展: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整体说
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
-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损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①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 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一机能系统并不对某个特定的信息进 行加工,但却提供了各种活动的背景。当这个系统受到损伤时,大脑的 激活水平或兴奋水平将普遍下降,并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对行为的 调节。
②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
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基本作用: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 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③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 与控制。当这些脑区受损,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模块说 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 杂而巧妙的组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