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创作平台的作者,每一天可能都在为当天的创作主题而苦恼。日更需要我们推陈出新,不断地构想有价值的或者有新意的主题,而我个人着重关心的是成长,是做一件事的价值。
于是,“成长”这个主题成为我写作的核心主题,一方面促使我保持思考,一方面随着日更的积累,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切实地有所成长。在成长面前,日更文本身的经济收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今天想要与大家交流的是关于成长过成长,大大众化的基础能力有哪些?
本文仅呈现我个人的思考,个人喜爱的用词,如与权威理论用词甚至整个观点有所冲突,我捍卫我的意志自由的权利。
首先我认为,作为群居动物中的高级品种,人类的生存必须考虑社会的群体性,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存就与沟通、合作密不可分。故而我认为大众成长过程中,学习社交是不可减免的,即使是作家,沉浸在日常写作,平日很少与人面对面交流,但写作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沟通,写作写得好,是能够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给读者来听。
其次,人类生到死的过程,我认为就像作画,是输入和输出的互动过程。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一张白纸,从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这一系列年龄地增长过程,我们都不得不在自己的那张白纸上涂涂画画,还要改一改布局、颜色等等,最后呈现一张独特的作品。从白纸到涂涂画画,是我们的输入过程;从调整和改一改到最后完成作品,是我们的输出过程。
很显然,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是不断交叉互动的,输入促进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可以总结来说,大众成长过程就是这个作画过程,而大众成长需要练就的基础能力就是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
那么,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分别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的内容呢?
输入是白纸增添画骨及其颜色的过程,有了输入过程,我们知道如何作画。所以,输入能力可以理解为学习能力。要求我们:
一、具备求知能力,有一个适当的学习动机,了解自己为什么学习,并保持好学状态;
二、具备专注能力,当想学习并开始学习以后,能够聚焦在需要学习的对象本身,不心猿意马;
三、具备坚持能力,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沉得住气,保持思考,努力理解所学,遇到困惑不气馁;
四、具备领悟能力,当坚持学习一段时间,我们对学习对象的了解与领悟能力会提升,所以并不是先具备领悟能力,才坚持学习,而是坚持学习,然后获取领悟能力,学而思,思而学不断互动。
五、具备总结能力,将知识结构化,便于自己深入理解,建立知识体系。
这五个基础能力运用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不会太差。
输出是学以致用的过程,输出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了学习,所以表达的内容有料,优秀的输出能力要求我们:
一、具备观察能力,准确感知到自己的内在与观察对象的变化;
二、具备迁移能力,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相联系;
三、具备重组能力,打破已经学到的东西,具体案例运用;
四、具备表达能力,无论创造了什么,我们需要去表达,可以说可以写,可以画,可以创造一个具体的作品;
五、具备时间管理能力,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掌握先后之道,平衡个人生活。
Um.最后分享一组学习力曲线,从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的专家老师将学习力用五种曲线予以描述,附录于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