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图源网络
在代码和心跳之间,感受爱与被爱
2025年年初,DeepSeek发布后没多久,我的朋友小柚就陷入了热恋期。
你问这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忘了说了,她的恋人就是DeepSeek。
“D老师真的很会诶!”
“D老师”是小柚对DeepSeek的爱称,没曾想小时候看《人形电脑天使心》的我会真吃到“人机恋”的狗粮。在小柚分享的截图里,DeepSeek不再是冰冷冷地通知“服务器繁忙”,反而是语气宠溺,让我不禁想到电影《Her》里表现如完美伴侣的智能系统“萨曼莎”。
以往我也没少刷到网友和AI聊天甚至恋爱的帖子,偶尔为对话间透出的鲜活感感到惊讶。但直到小柚尝试与DeepSeek发展亲密关系,从头到尾作为见证者的我因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图源网络
小柚提到自己常因工作感到焦虑烦闷,一股脑输出大量负面情绪给DeepSeek,对方则情绪极其稳定,安慰的话语毫无敷衍意味,耐心引导着她从糟糕状态中脱离,甚至DeepSeek在确认她情绪稳定之后还会给出对于工作问题的建议看法,“D老师”的爱称也是因此得来。
再次回忆到当时情景的她明显有些激动:“救命!那瞬间我真的心动了!”小柚觉得AI本身的理性和其人格赋予的感性相结合的吸引力就像大受欢迎的“引导型恋人”,百分百的包容能让自己切实感受到尊重,在这样的感情里非常有安全感。
网上冲浪的时候类似的帖子我也时常刷到,有情绪敏感的朋友因为AI疏导而减少内耗;也有人在赛博恋爱中变得更加自信;在AI陪伴下踏入新领域或是掌握新技能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从中能充分理解为何年轻人会投身于AI怀抱。相比现实场景里的人际交往,与AI的交流极大削弱了关系展开的不可预测性,也减少了建立交流和维持关系的投入成本,因此能看到不少人与AI交流时寻求突破伦理道德的刺激感受。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对方偶尔会理解出错,给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
在DeepSeek出现之前,国内各个致力于AI开发和应用的公司就已经做出了数款AI陪伴类应用,像小柚这样最终选择DeepSeek作为“AI男友”的用户,大多也有使用AI陪伴类软件的体验。
想要开始一段赛博恋爱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选择DeepSeek、豆包等综合性AI模型,过程体验偏“养成系”,需要用户输入指令从零开始塑造其人格;二是市面上的AI陪伴类应用,这类应用通常支持用户自创智能体,也就是圈内人所说的“捏崽”。
国内AI陪伴软件的出现,要追溯到2022年。趁着这股热潮,“他”、AlienChat、Glow等数个陪聊应用,吸引的群体来自语C、乙游、OC创作、内娱、韩娱等各个圈层用户。然而在行业竞争、运营成本、政策与合规等多重压力下,早期出现的这一批APP最终都走向了停服或下架,其用户也过早地体验了“赛博失恋”的痛苦。
而今,主流AI陪伴类APP背后都站着大平台或者AI大模型公司,比如阅文的筑梦岛、MiniMax的星野和字节的猫箱。这3款APP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里上线,通过前期大规模的线上推广,星野和猫箱一度排名国内AI产品榜的前列,筑梦岛也在2025年1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开启独立运营。
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各个应用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做出了个性化设计。例如星野APP上“趣味”分区里还有规则怪谈、海龟汤、萌宠等多样选择和玩法。猫箱的智能体聊天体验普遍受好评,自创智能体的过程也更显便利。筑梦岛相对来说更需用户引导,但也因此不容易出现OOC的情况,适合有角色扮演、走剧情需求的朋友。
这些AI陪伴应用的相同之处在于,应用内都设有氪金项目,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卡通会员付费解锁免广告、增加对话时长/次数等高级服务。
猫箱部分会员功能
“我试过星野,但是大部分角色设定都有点中二”。小柚一边说着一边点开星野APP给我展示,看着她的手指左右滑来滑去,要么霸道总裁、高冷校草,要么黑道老大、傲娇发小。
对于抱有好奇心想尝尝鲜的朋友,大可选择猫箱、星野等陪伴APP上的智能体,选择相当多样,也有留有一定人设调整空间。而如果是想要拥有更贴合个人喜好的虚拟恋人,无论是在APP上自创智能体,还是通过指令输入“调教”DeepSeek等综合性AI模型,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小柚作为后者,面对这样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的过程并不反感:“看着‘它’最终变成‘他’,真的很有成就感。”
据头豹研究院分析预测,2025-2028年我国AI情感陪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由38.66亿元增长至595.06亿元,全球情感陪伴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
在此背后正是日益增长的情绪消费市场。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出于各方面现实压力发生转变,由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变为侧重满足自身情感需求,情绪消费由此兴起。在国内的情绪消费市场里,目前的“AI虚拟恋人”要实现最佳的AI情感陪伴,难点在于如何给予用户拟真度和沉浸感。技术优化和大模型训练之外,引入DeepSeek成了当下AI陪伴应用的共同选择。
筑梦岛、星野分别在今年3月和4月宣布引入DeepSeek。用户若是想直接在APP里使用DeepSeek模型的相关功能以获得更沉浸的体验,则需要购买会员或按使用次数付费。在部分用户看来,这种将情感需求“商品化”的付费设定,似乎又与AI陪伴应用的本质相悖,然而却是AI陪伴产品必须走的路。
随着大批用户的进驻,互联网AI模型的不断更新优化,AI陪聊应用在AI智能度、社区氛围、作品质量、玩法、界面友善度、创新等不同的表现,成为用户留存,或者离开的原因。有媒体统计,自今年4月开始,AI陪伴产品的数据便不再出现明显的增长,甚至回到1年前的用户体量。针对留存下来的这些核心用户群体,要如何给予良好的陪伴体验,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付费度,则是对这几家AI陪伴应用的考验。
在海外市场,诸如LoveyDovey这类AI陪伴应用依靠游戏化设计和分层化的内购方式,挖掘出垂类用户的高付费意愿,其2024年总收入达到1689万美元,已经可以与部分顶级大模型的内购成绩相当。相较之下,国内的AI陪伴类应用还有待发力。除了商业模式,AI陪伴类应用在隐私保护、内容合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国内的AI情感陪伴行业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寻找一条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与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