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精英孙笃生
---他是灌云县人民政权的首任县长,他是连云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四)
古海州的辖区大于现在的连云港市,张店则是位于海州南部的一个集镇,从明朝洪武三年建镇至今,已有650年的历史。期间,张店一带产生了特有的民间击打乐“张店锣鼓”。自清乾隆年间起,又产生了一句至今仍然流传的经久不衰的民间俗语:“张店锣鼓各打各”。
很多人认为,这句民间俗语是贬义,说的是各人单打独斗互不配合;而实质上,这句话是褒义,是形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共同击打出优美的锣鼓乐曲,创造出步调一致的优美华章。
相传当年,张店集市繁华,每逢赶集,各个商家均要敲锣打鼓渲染气氛,久而久之,形成不同曲牌的锣鼓乐,又形成了既互相竞争、又相互捧场的多家锣鼓班子。其中,富商严福不仅是生意上的高手,又是张店最出名的锣鼓班子的司鼓指挥,他另辟蹊径,创造了在盐河两岸各自家庭分散击打锣鼓、汇声成乐表现方式。乐手间虽然互不见面,但心有灵犀,配合默契,来自四面八方的锣鼓声互相烘托照应,乐点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又相传乾隆爷下江南途中,带了几个亲密随从离开龙舟御船,改乘小船暗中考察盐河的淮盐运输情况。这一天细雨霏霏,小船经过张店镇西,只听两岸的不同地点,分别传来锣、鼓、镲(钹)、铙的铿锵之声,此锣鼓声或似金戈铁马,或如雷击长空,四面八方的立体声响向人传递一种激情、亢奋、昂扬之气,催人不觉手舞足蹈。很快就有人打听实情禀报乾隆爷:这是张店锣鼓乐。乾隆爷十分高兴地赞叹:“好!好!张店锣鼓各打各!”
想当年,孙笃生虽然是国民党员,但他和共产党人、开明人士、社会贤达在各个不同的位置上密切配合,共同奏响了优美的动听的“张店锣鼓”!
孙笃生开办连云汽学公司得到了县长许协揆、共产党人钱天素、著名士绅吴月波和杜石华等各界人士的支持。
许县长建议孙笃生以灌云的两部汽车为基础开办汽车公司;钱天素建议集资投股去上海再买几台二手车,力争将公司办得大一点,同时可以多安排和掩护几个地下党人;吴月波在当地很有声望,抗战时是淮海区参议员,建国后任江苏省粮食厅厅长,他和杜石华很快就募集投资了七千多元,加上孙笃生的投资已近万元。孙笃生将此款交给钱天素、朱勋池,让他们去上海买来了汽车,雇佣了驾驶员、修车工,办理了板浦至伊山、响水、东坎的营运手续,汽车公司很快投入了运营。
当年,苏北运输业十分落后,孙笃生开办的运输公司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运输条件,公司运营风生水起,业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可观的利润,陆续归还了三、四千元的募资,吴月波等人则表示剩余的投资不必再还,算作对汽车公司的赠送。期间,钱天素、朱勋池等地下党人作为公司的骨干,又影响和带动了一些进步青壮年参加革命,有的成了党的基层干部。孙笃生则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保护了这些地下党人。
一九三七年春,一个来自沭阳县的叛徒到灌云县的特务机关告密,说连云汽车公司卖票员汤良谦是中共党员,汤良谦因此被捕。钱天素与孙笃生商议后由孙笃生出面营救。
孙笃生找到许县长很有分寸地提出:当初我接受你的建议开办汽车公司,如今公司业务红红火火,我得好好向你致谢,但现在我的员工被你们关押,这虽然是我管教不严,但你得为我做主。
许县长告诉孙笃生,并无证据证明汤良谦是共产党员,只是有人告发。许县长很有民族气节,他又说,日寇现在侵占东北,还有入关侵略的野心,国共可能再次合作。孙笃生见时机成熟,向许县长提出具保汤良谦出狱,同时又以汽车公司的名义给予许县长经济支持,不久,孙良谦获释,随后,孙笃生以安排孙良谦去上海买材料的名义,将他安全转移。
一九三六年底的西安事变后,早先被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人孙存楼获释。
孙存楼与孙笃生既是本家,又是不叙长、晚辈的发小,两人关系很好。数月后,孙存楼赶到灌云板浦的孙笃生家中,找到了孙笃生,俩人相见分外亲切。孙笃生急切地询问了孙存楼被捕及获释的经过。孙存楼告诉孙笃生,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我孙存楼因此获释回到家乡已住了一段时间,如今日寇又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我这次来是找你商量一件大事。
孙笃生十分急切的询问孙存楼是何大事?孙存楼十分了解孙笃生,出于高度信任,直言不讳地告诉并要求孙笃生:现在抗日是第一大事,我劝你把汽车公司关掉,用这笔钱购买枪支,回家乡组织游击队抗日!
孙笃生是真正的民族精英,他早就有报国之志,当即表态,没有问题,我早有投身抗战的想法,苦于无人组织,钱天素是沭阳人,他在我们灌云还缺乏社会基础,你孙存楼回来就好了,有了你的组织,我马上卖车筹款,回张店老家和你组织队伍抗日。
孙存楼、孙笃生一个是共产党人、一个是国民党人,但共同的志向将他俩联合起来。孙存楼返回张店作组织上的准备,孙笃生送走孙存楼后,立即和钱天素商量迅速关闭汽车公司,回张店组织抗日游击队!(未完待续)
中华民风网特约撰稿人: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