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身不可怕
单身其实没啥稀奇的,但像我这样,一单就单了人生三分之一的,估计还是少数。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并没有三十年,我是为了标题顺口才凑了个整,实际上满打满算也就27年。
对的,你没想错,我的解释就是掩饰。
老实说,对于单身一事,时间一长,我真的没什么感觉了。
既不会被情人节七夕五二零满屏的秀恩爱虐到,也不会为狗血的玛丽苏偶像剧大惊小怪。要说什么时候作为单身狗的感触最深?
那应该是假期在家时。
七大姑八大姨,各路叔伯小舅子,加上爸妈的谆谆教诲,一轮思想教育下来,让我觉得单身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对于道德感比较强的我来说,这种感觉并不好,在大家的苦口婆心下,我的脑子里总是会浮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
然后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错。
每每这种状态下的我,特别容易犯原则性错误。迫于压力和各路洗脑,我会默默在心里盘算认识的男生,有对象的去掉二分之一,外貌不喜欢的再去掉二分之一,距离太远的再去掉二分之一。最后,剩下……
……居然就没了!
毕竟认识的男生,好像也没超过两只手的范围。
里面可能还包含了部分“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前相亲对象。说到相亲这个话题,嗯,其实更应该叫,尬亲,我妈总认为不成功的原因完全在我,说我脾气差还高冷。
所以才说是尬亲,跟我熟的人都知道我乐观向上活泼开朗,一点不高冷,一点不差脾气(所以到底是不差脾气?还是不差,脾气?)。
每次尬亲,喜欢不喜欢另说,至少我都是以非常真诚的态度在对待。
真诚的拒绝,或者真诚的相处。
我总是觉得吧,感情这件事,处着处着或许就有了。
那时候的我还是太年轻,并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个类似磁场的东西的,男女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引力”在一段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大。而且,其中还有个叫做“套路”的东西,业界认为这玩意是男女关系的神助攻。
那时我还没有这样高的觉悟,也不太在乎对方是谁,只要基本条件OK,一般都选择试一试。怎么说呢,这不像搞对象,这更像挑衣服。
所以,忍不住的就要要感慨一句:单身久了不可怕啊,可怕的是,你觉得谁都可以。
◎ 女怕嫁错郎
我刚刚经济独立的时候,钱花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衣服。小时候家穷,在穿衣一事上,我几乎没有选择权,也不会有太多机会买新衣服,这种情况一直到大学都是如此。
所以一开始为自己选衣服时,特别没方向,各种尝试和乱买,基本上很多衣服买回来之后就没穿过。
现在虽然也会有买错衣服的情况,但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对的。在不断尝试又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我渐渐摸准了适合自己的风格。
买衣服这件事,说起来跟搞对象还是有类比的空间的。不管怎么说,都比菜场挑大白菜好听。
两件事情,都需要不断的试错,也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可是钱花了可以再挣,时间和精力却是虚耗不起。
小丫头的时候不怕折腾,哪里摔倒了哪里爬起来。现在多少有点束手束脚,不太乐意折腾。有时候,是不是对的人真的可以凭经验判断,无需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套路深深的交谈。
也许也跟我对人的好奇心日渐薄弱有关。简言之,没激情。
你看,我一直没有在文章里面提及“爱情”这个字眼,是因为我着实不太懂。但即便这样,我还是知道,爱情里面是需要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
对于缺乏激情的我,不想被耽误,也不想耽误别人。
养花种草是老人家喜欢的事
◎ 宁愿做一只有趣的狗,也不愿找一个无聊的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两者兼备的都有对象。
又或者,两者兼备的人也只想遇到两者兼备的人。
我还蛮庆幸,我不是颜控。对于皮相来说,我更侧重于有趣的灵魂。
对的,是侧重。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个人习惯了,我一点都不会有无聊寂寞空虚的时刻。相反,我感觉事情也特别多。
工作之外,要看书看电影刷剧,要学习,要收拾打扫,要做饭洗衣,还想着要出去玩见朋友。
如果一天下来,我不能自己呆上3小时,我恐怕会特别焦躁。
所以有时候对于别人的发问,比如
“你一个居然去看电影?!”
“你一个人居然去吃火锅?!”
“你居然自己一个人搬家?!”
“你一个人散步不是很无聊嘛”
“你一个人……”
我是很奇怪的,奇怪你为什么奇怪我一个人做这些,毕竟我只是要看电影吃火锅搬家散步,我就专注于这些事情本身呐。
你们成双成对的人可能是没机会感受了,像我这样,一个人的海阔天空。
Freedom!!!
不过,一个人还是有那么些孤独的时刻。
一个人做饭,不想吃剩菜,买菜的时候就格外要注意搭配和分量,很容易遭白眼。稍微好一点的也会问,姑娘,你买这么点,不够一盘啊。
我就说,我一个人吃,特别够了。
一个人的便当
一个人走夜路,想起来看的电影里,变态的罪犯会选择穿红色衣服的女人。边走边警惕的看周围,将近午夜的小区,真是有点心惊胆战。
一个人到新的城市,想到处走走逛逛,然而方向感极差,绕圈圈走冤枉路的情况十之八九。
一个人,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欢喜的,悲恸的,都无人可以念叨。久了就学会自我消解,大半夜望着城市远处的霓虹发个呆。再发条朋友圈,设置成分组可见。
第二天,就像啥事都没发生过。
霓虹一角
但我宁愿无人可说,也不愿意是有人可说但说不懂的情况。毕竟我笑点清奇,不想说个笑话对方都get不到笑点,那多尴尬。
尬亲是无所谓的,尬婚还是算了。
我一直主张“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说法(这个说法来自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所以我不敢说我的灵魂是有趣的,但至少也是丰盛的。我不会去回避一些现实状况,比如年纪的压力,但我也不会因为这些现实状况就放弃仰望星空,比如找个好看有趣懂我幽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