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为何家会伤人
易桥川 2019-09-24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原生家庭”在近年来不断被提起,它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儿女未成婚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

在中国,家庭教育一直是个被激烈讨论的问题。子女在原生家庭中被家庭气氛,传统习惯,家庭角色角度影响,最后都会表现在自己的新家庭中。

如果没办法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影响,就会被一些负面因素所侵扰,从而影响一生。

武志红在其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讲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导致的问题。一个原生家庭,应当认识到,何为父母,何为子女。在家里我们有什么权利,又应怎样去平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父母就总是对的,子女就应当顺从;也不是说,父母就宽容的纵容,子女就不停的索取。有无数被以原生家庭毁掉的孩子,因为遭遇了家庭里父母的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对待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五种:

一、总是无条件付出的父母把所有认为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在父母眼中,自己这辈子没什么大成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事业有成,理应在有个美满的家庭。在孩子眼里,你给的并不是我想要。

二、通过言语虐待试图记起孩子斗志的父母:别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好。

湖南卫视有一档大声说出心里话的少年儿童节目《少年说》,意图是让孩子走上天台,勇敢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得到温暖的包容和尊重,获得勇气和自信。在大多数话表达亲子感情的案例中,别人家的孩子引起了很大的共鸣。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的努力去贬低刺激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优秀,而忽视自己孩子的努力。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优秀就说:——你真没用!
——人家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要跟你玩?
——我就知道你不行。——如果没生出你就好了。这样的情况里,这些孩子成年后面临的是自尊心严重受损,充满愧疚,感觉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卑甚至一无是处。

三、不称职和控制狂

不称职很难界定,但是每年因为父母疏忽导致孩子走失,受伤,死亡的例子不计其数,这些父母可能不会殴打,强迫甚至不作为,这些不作为却将伤害隐形化,这些孩子将带着“父母不爱我,因为我做错了,我不该出生,我真没用”的愧疚度过一生。然而与不称职极端对立的是操控性的父母,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怎样和父母断绝关系?里面的每个回答都是感同身受。都在互相鼓励希望以后获得新的生活。有一个答主说:

因为一点小事就拳打脚踢:

四、身体虐待的父母

受到社会压力和不顺心的父母,无处发泄,于是通过对年幼的孩子拳打脚踢,获得心理上的我就是比你强的满足,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我爱你才打你,父母在虐待中做出了爱的承诺,使得这两者形成了一种畸形而又牢固的纽带,子女成年后,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摆脱这样的现状,可是因为自我厌恶的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还会持续,最后受虐者就会转变为施虐者。孩子就成为了父母。

五、实施性虐待并恐吓孩子的父母

近年来,性虐待孩子的故事和案件频繁不断地被曝光,并被艺术化的展现。例如电影《熔炉》《素媛》例如小说《房思琪的乐园》社会不断地涌现这些残酷的令人发指的案件,有些孩子终身闭门不出,精神备受打击,甚至命丧黄泉。但是那些在家里也有着同样遭受的孩子,被最亲近的父母如此对待的孩子,又遭受着多少伤害呢?


原生家庭的问题不只是父母的教育问题,是在家庭中每一个人的问题,父母怎样去爱,去承担,去尊重,子女怎样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角色,大家怎样一起平衡这样的关系,才是原生家庭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每个家庭都有着一份无声的告白,而爱会让人守口如瓶。

一个继承了父亲的黑头发,目前的蓝眼睛,背负着父亲的期待和母亲未完成愿望,全家的期待,没有自我的活着,压抑着内心不断涌起的痛苦的泡沫却什么都不说。

每天假装对着电话盲音说话,让自己看起来有很多朋友,每天晚上回来很晚谎称自己在学校和同学一起上自习,其实只是和邻居的男孩出去兜风。

因为害怕说出心中的不满,母亲再次离家出走,害怕家庭离散而隐藏自己的莉迪亚;

从出生就被忽视,无足轻重的汉娜;

在家被无视个人理想,在学校被白人同学嘲笑黑头发的大哥内斯;

是真的看不到女儿的压抑,儿子遭受的欺负吗?只是他们都装作不知道,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装作一切都很平静美满,以为这样就能逃避掉所有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有这一个不甘心平凡,什么都要与众不同的母亲玛丽琳,从小就看不起自己母亲——一个学校家政课的老师的人生,她不认为把一道褶边缝得整理利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洗掉衬衣上的甜菜汁也算得上是值得庆祝的理由,她立志要做一个 可以止血止痛、修皮整骨、挽救生命的医生。甚至放弃假证可去学非常难学的化学,争第一,并且在办公室公然亲吻了华裔教授詹姆斯李并坚持与他结婚,即使在生了孩子以后也不愿意继续平庸,曾经出走九个星期去继续它的医学院学习,最后因为第三个女儿出生而终止了这段出走。

但是不同于目前玛丽琳,父亲是美工底层出身的人,因为长了黑头发和黄皮肤,从小就被社会歧视,非常自卑,为了融入美国大众化的社会,不断地学习,最后成为了大学教授,詹姆斯李非常看不起自己,因为从小家里贫穷,吃不起饭瘦骨嶙峋,只会背诵课文和考试,并且冒名顶替,他害怕妻子发现这样的他,会像他看不起自己一样看不起他,只有在学校,在教授这样的身份下才能正常的面对自己。

莉迪亚没有自己的人生,她从出生开始就是为了自己的母亲而活,母亲曾经的出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恐惧,这使得他不敢忤逆自己的母亲,并依靠她的眼色活着。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持的家庭和睦,但是当最懂她的哥哥也考上大学离家后终于忍受不了沉重,淹没在了离家不远的湖底。


伍绮诗(Celeste Ng)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

放弃从外界寻找认同,真心接纳和拥抱自己,才能告别过去,找到真正的自己。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