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四大投资隐形杀手
狄爱森 2020-07-16

大家都知道投资者心理对自身投资有重要影响,投资者心理有时候可以决定投资成败。所以,投资者心理被人戏称为“投资界隐形操纵手。有人中招了吗?

隐形杀手之一  追求时尚、从众心理

在消费理论中,人们在消费时喜欢和人比较,所以人的影响对消费者决策有重要影响,追求时尚、从众心理是其突出特点。因此在金融投资中,金融学家已将这这一因素列入考虑因素。

人是高级群居动物,在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必定有“领头动物”领导群众和指引方向,而卓越的领头动物通常会成为效仿对象。经济学中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很多时候,投资者之所以愿意从众,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当几乎所有的人都买入某只股票而这只股票最终却导致大幅亏损时,你会安慰自己既然那么多人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么这是“天数”,不是自己投资决策的问题。当买入套牢之后则通过不断与其他套牢者分享悲惨经历的做法来将这种挫败归咎为市场不佳,而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非理性判断带来的后果。就心理上而言,这样的想法无疑会更好受一些。

毫无疑问,从众是一种不愿承担责任以回避失败挫折感的有效方式,但是这种做法对于提高投资业绩却毫无益处。投资高手,一定要有一颗独立的灵魂。

 

隐形杀手之二  自信心、自信情绪

有些投资者会“眼高手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抱有90%以上的信心,其成功率却只有70%左右。所以,人有信心是好事,但不要过度自信,过度高估自己,会事与愿违,有反效果。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些职业领域往往与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Theory)相联系,如外科医生和护士、心理学家、投资银行家、工程师、律师、投资者和经理在判断和决策中会存在过度自信特征。

专家发现人们在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在回答容易问题时,倾向于不自信;当从事的是可预测性较强,有快速、清晰反馈的重复性的任务时,倾向于仔细推算。如专业桥牌运动员、赌马者和气象学者在决策时都倾向于仔细推算。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在他们有一定知识的领域中特别过于自信。然而,提高自信水平与成功投资并无相关。基金经理人、股评家以及投资者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男性在许多领域(体育技能、领导能力、与别人相处能力)中总是过高估计自己。

 

隐形杀手之三 容易后悔,谨慎投资

这种心理在经济领域中比较常见,几乎每次经济活动都会出现后悔现象。所以能够对市场正确分析就是成功投资第一步,它不但要能正确分析市场,还需要投资者们能够正确管理风险,有良好心态。如果投资者心理素质低,那么就会越来越远离正确市场分析,容易出现主观思想,对市场管理原则也会有所误区。

假如您持有股票基金A,并考虑是否转换至股票基金B,后来却不了了之,事后发现您因此错过了10000欧元的额外盈利。而您的朋友持有股票基金B,并转换至股票基金A。结果,他比持有股票基金B少赚了10000欧元。比较而言,谁会更懊恼?是您还是您的朋友?大多数人对曾经做过的事引以为憾,而不是对从未做过的事,这种心态在遭遇失败的投资经历后尤其明显,会引发排挤效应和回避心态。许多投资者往往在股市下跌市中连续抄底连续套牢,最终选择远离市场不再操作,以此来避免因为“作为”而导致的遗憾感觉。但这时候,往往是市场已真正见底需要投资者抄底的时候。

 

隐形杀手之四 回避损失

人的主要投机动机之一就是趋利避害,在经济活动中,“趋利”、“避害”人们更容易选择后者,其次是前者,这是因为在经济交易中,投资者内心对利害权衡不均衡,避害比趋利更重要。行为金融中将这种现象称为“损失厌恶”。

要是一个游戏:投掷硬币,是反面要付出100元,是正面则会给你110元奖励。你会接受这个游戏吗?从数学期望的角度看,收益的期望是正的,但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因为单位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单位收益带来的喜悦。换句话,最少给你多少奖励你才会接受这个游戏呢?这样可以看出你的损失厌恶心理有多强。

因为投资者回避损失的心理扭曲了投资的判断体系,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错失机会。

 

这些隐形心理杀手侵蚀着每位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前,先反问一下自己,我的判断有受到这四个“杀手”的干扰吗?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