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划重点!补水≠保湿,你能分清?
百花词 2020-08-27

  每一个细胞都离不开水分,我们的脸部肌肤同样也需要水分的滋养,一旦皮肤摄入的水分不够,就会阻碍皮肤代谢,皮肤问题接踵而来……

  肌肤缺水,那就要一定做好补水保湿的工作了。可是无数的小仙女会发现,用来很多的护肤品,但是皮肤还是干燥缺水、起皮、长细纹呢?



  很有可能是,你还傻傻分不清补水和保湿的区别:补水不等于保湿!



  补水和保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的肌肤就好比如一个空瓶子,补水就是往瓶子里倒水,保湿就是加个盖子,把水分锁住,不让它漏出来。同样的原理,在护肤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补水后保湿。

  我们可以先使用化妆水给皮肤补充水分,再使用保湿乳液/霜,巩固肌肤的保护膜,从而紧紧锁住水分。



  补水:简单来说,就是给皮肤注入水分。在护肤步骤中,喷喷雾、敷面膜等等都是在补水。(如果只是补水不保湿,随着时间流逝,补充的水分也会逐渐流失。)

  保湿: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定的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例如每晚使用保湿霜,就可以帮助肌肤维持长时间的深层滋润。




  护肤品补水保湿效果如何,关键看成分

  1.补水湿润剂

  王牌成分主要有透明质酸、多元醇、胶原蛋白,还有天然保湿因子、氨基酸等。

  对于年轻的干性肌肤来说,补水比保湿更为重要。

  年轻的肌肤的皮脂膜都是比较正常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肤变衰老,皮脂膜就会变脆弱,所以一般抗老面霜为什么都很油。

  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透明质酸存在于人体的真皮层、细胞、胶原纤维与关节组织之间,是皮肤的天然补湿因子,有效锁住皮肤组织中的水分子,并在组织内形成支撑细胞架构的基质。含有透明质酸的护肤产品可被用于缓解皮肤干燥,同时对皮肤具有补水、润滑及保持皮肤弹性的作用。

  维他命B5:水溶性维生素,与透明质酸一样,有效帮助皮肤补充水分,同时有促进肌肤的代谢、消炎、降红等功效。

  甘油:甘油学名丙三醇,是传统的补水成分,在护肤品中普遍含量最多。然而甘油有效时间较短,并受空气湿度影响,所以需要配合其他成分一起使用,才能起到持久补水的效果。

  需“走量”的成分▼

  吸水剂类成分甘油、丁二醇、泛醇、各类多糖等,保湿效果能不能到位还取决于含量,这类保湿成分想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关键含量一定要足。否则就是“挠痒痒”起不了真正想要的作用。



  2.保湿锁水剂

  包括神经酰胺、各类植物油、矿物油、合成脂、蜂蜡等。

  通常含有大量油分的产品多数都是保湿的,比如乳液和面霜。

  在选择产品的时,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产品,夏季可以降低保湿度,而冬天就要用高油脂含量的产品。



  神经酰胺:也是锁水功能一流的保湿成分,它可以有效的缔合水分子,并形成网状结构维持皮肤水分。但皮肤屏障功能降低时,皮肤补充神经酰胺可以迅速恢复保湿和屏障功能。

  荷荷巴油:荷荷巴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醇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及稳定性,其分子排列和人类皮肤的油脂类似,适合油性敏感肌的皮肤使用。

  矿脂(凡士林):不亲水、不会被吸收,涂抹在皮肤上能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可以保持皮肤为湿润状态,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护肤品中的矿脂指的就是凡士林,是一种烷系烃或饱和烃类半液态的混合物,由石油分馏后制得。具有99%的封闭性,比较适合干性皮肤,或者是北方干燥的冬季使用。

  矿物油:矿物油作为一种化学提取油脂,相对来说稳定性较强,延展性很好。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有很好的封闭性,能帮助皮肤锁住水分,起到很好的保湿作用。

  矿物油惰性大,不会和皮肤发生反应,不容易渗透进入皮肤,能够很好的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而植物油却更容易渗透进入皮肤。

  合成油脂:在化妆品及皮肤用药膏中,合成油脂是普遍而经常使用的原料,通常都是作为油箱的原料使用,合成油脂提取自天然油脂和原来,将天然油脂经过加工合成及改性,所得到的。

  合成油脂与天然油脂相比较,优点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在原来的纯度、物理性状、化学稳定性、对皮肤的刺激性和皮肤的吸收性方面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相对天然的油脂来说,皮肤的吸收性更好更加的安全。



  对成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选择我们肌肤所需的护肤产品。大家,都有了解到了吗?希望你日渐成为水嫩的小仙女。


本文由百花词撰写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