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理想校园
hnzxho11 2021-11-11

       浮士德说:你是如此美丽,我希望能够为你逗留。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背负着理想的枷锁。我有一个理想小世界:在南边的秋夜,炖着小鸡,和爱的人对视而笑;在漫天冬雪下,喝着奶茶,回忆过往青葱岁月;在满天星照下,一路狂奔,然后安然入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约也是这种情形。

       父母健康,子女在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求富贵显达,那是理想家的模样。

       教育,也自有它的理想国。为什么双减,为什么均衡,为什么改革,只因现实不理想,只因真实太骨感。在一切奔分数而去的今天,谈教育理想,有点凌空蹈虚。

       王开东说:教育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职业,而应该是一项伟大事业,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

       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晓庄,筹办“以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为办学宗旨”的乡村师范学校。68年之后,我有幸在先生创办的学校里求学,从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成为我的教育格言。于先生而言,晓庄是实现他教育梦想的理想国。

       1937年,在日军铁蹄侵袭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中国最优秀的学校,一路迁徙向南,来到云南昆明,组成了一所战火硝烟中的大学——西南联大,短短8年,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他们震古烁今,蜚声中外。今天我们的语文统编教材中诸多作者,譬如朱自清、汪曾祺、林徽因、茅盾、杨振宁、老舍、闻一多等,都和西南联大有密切关联。西南联大,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以其刻骨的浪漫主义成为众多大师的理想国。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实现理想。陶行知先生用“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改造中国教育面貌,他带领师生用自己的双手盖起茅房校舍,并把大礼堂题名犁宫,将图书馆名为书呆子莫来馆,还写了一首《自主歌》与师生共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我有一个理想校园。理想校园里有思想的老师。只有有思想的老师才能启蒙混沌的学生,西南联大把“自由、民主、开放”融进了骨子里,包容并蓄,不拘一格,或狷狂,或自大,或沉思,或冷峻,充满着理想主义的光芒,那是一道烽火中的教育奇观。理想校园里有淳朴的德性。厚德载物,德行第一,立德树人,这里爱满天下,以人为本,这里度人度己,宽厚仁慈。理想校园里有拼搏的运动。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每一个午后的操场上,都有一大群人率队厮杀,冲锋陷阵,力量、速度、技巧在对抗中提升。理想校园里有安静的书屋。一踏进去,就是圣洁的世界,没有喧嚣和嘈杂,有的是和智者、上帝平等对话。理想校园里不要绝对的高分,因为许多高分都是用延时拖课、反复作业、牺牲睡眠、恶性竞争、戕害生命换来的,这样的高分宁愿不要。理想校园里一定要有流汗的体力劳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根据学校的内外环境,重新架构劳动教育的理想框架,创造性地开发劳动课程,将劳动留痕,将劳动重新定义。

       海南中学被誉为海门最美校园,这里绿树掩映,鸟雀乱鸣,朝夕繁花似锦;这里香樟银杏,鸭鹭纷飞,四季风景如画。那是我们的理想国。

                                                            植物园里育花匠

       学校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绿化率达到60%,被誉为海门最美校园,天然氧吧,校园里有一个植物园,里面有名目繁多的花卉和绿植。我们培植美。每一间教室都有花卉绿植点缀,花卉绿植的养护全部由班级承包,每个班级有养护小组,很多班级以自己喜爱的植物命名,小荷、斑竹、向日葵、紫荆花、五色花,经过解读和包装,寓意深刻。我们评比美。我们每月进行一次班级绿化评比,文字介绍,现场介绍。我们展示美。造型设计、整枝修剪、摆放拼盆,做花的使者。

                                                        自留地上拓荒人

       学校的东南角有一块育苗荒地,我们就地改造,把它开辟成一个农场,每个班级会分配到一块耕作的土地,农场在教学楼东侧,我们就给它诗意的名字“东篱下”,我们不会种地,就邀请学生的祖辈来指导,每个班级在“东篱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学生学习庄稼的种植、浇灌、施肥、培护,用写作记录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黄瓜花开,丝瓜藤长,西瓜结果,番茄红色,我们用文字记录喜悦;菜园害了虫,雨水泡了秧,青苗晒了蔫,鸟雀毁了果,我们用文字书写惋惜;春天,我们一边品尝亲手采摘的蚕豆,一边品味《故乡》里的罗汉豆;秋天,我们吃着自己动手挖出来的花生。那里有真实的生活劳作,有亲历的岁月更迭,它既是劳动课程,也是写作课程。

                                                        状元湖畔小渔民

       学校有一片人工湖取名“状元湖”,连通校园里多条水道,湖里放养着不少大小鱼类,作为学校吉祥物的红鱼锦鲤是师生驻足的最爱。我们让学生通过了解主要鱼类的生长习性,为鱼儿准备自然食料,架设增氧泵提高水的含氧度,清理淤泥水草保证水质的清爽度。我们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就让自小喜欢捞鱼摸蟹的他们成为状元湖的小渔民,掌管着湖里的蟹兵虾将。夏天,一群勇敢戏水的男孩子跃入湖里,扎到水底,捞出淤泥,围堤筑坝;冬天,我们拉网捕鱼,将肥硕的胖头鱼送到食堂加工,做成迎新的饕餮盛宴。

                                                          养殖场上鸭司令

       学校的状元湖畔,常年生活着一群鸭子和两只黑天鹅,还有一群天外来客——白鹭,它们每天畅游嬉戏在湖滩水岸,和学生朝夕相处,相映成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定时投食、定点喂养、搭建禽舍、清理粪便、筑堤围岸是养殖志愿者的功课。养鸭怎能少了鸭蛋?制作端午的鸭蛋,用“吱”的一声冒出红油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餐厅里的小厨工

       学校每餐都要有近3000人吃饭,工作体量很大。我们开展就值周活动,让学生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个班级一天或一周时间,从早上食材进库到晚上拖地收尾,我们将学生分配到食堂适合的岗位上去,轮到值周的班级由生活老师带队指导,全面参与、体验劳动。

       我们整合社会资源,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农村劳作中,将劳动教育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农村、工地上去,和都市玫瑰园、天籁村、草莓村、百弗卡中国海门示范农场等劳动基地结盟,春天,跟随务农大人播种插秧;秋天,带领学生在稻田里开展“稻田节”系列活动,收割、运输、晒谷、编织,让一根稻草也疯狂起来。

       我们还将劳动教育写到家庭作业里,开展买菜、我煮一顿饭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操持家务的不易;将劳动教育镌刻到传统节日里,端午节包粽子,过春节动手打扫整理,让学生通过劳动沉浸在节日文化中。

       教育呼唤理想主义,理想主义高高飘扬。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