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老一辈社会化程度不高,理解不了年轻人不怕断子绝孙和孤独终老
孙东 2025-05-07


在社会发展的宏大脉络中,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尤其在婚姻与生育观念上,代际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生育率下滑的严峻态势,正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社会结构与未来走向。

当下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物质富足让温饱不再是困扰,服务业繁荣解决了日常琐事的烦恼,网络发达确保诉求能得回应。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人们构建社交网络时,不再单纯依赖血缘,而是更看重性情、事业与志趣等因素。社会规则愈发清晰科学,信息获取也有了更多可靠途径。然而,老一辈人生活的时代,亲戚间的紧密互助至关重要,从红白喜事到生活难题,从农事生产到人生抉择,亲戚们的围坐商议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但部分老一辈人社会化程度有限,在与外界打交道和获取科学信息方面存在困难,且过度依赖血缘关系。在生育与个体存在观念上,代际差异同样显著,老一辈人将生育视为必然,“断子绝孙”“孤独终老” 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失败;而年轻人则把生育当作一种选择,更注重个体自由与价值的多元实现。

2025 年 2 月 8 日,民政部公布的 2024 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令人瞩目,仅 610.6 万对,相较于 2023 年减少 157.4 万对,降幅约 20.5%,创下 1980 年以来近 44 年的最低纪录。如今的年轻人对结婚生育的态度,与过去相比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互联网与短视频的飞速发展,使信息触手可及,这让年轻人发现,曾经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婚姻美好图景与现实大相径庭。现实中的婚姻更多是长期单向、无回报的付出,围绕孩子的各类问题成为夫妻日常焦点,许多夫妻甚至在孩子高考后便选择离婚。这代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吃苦较少,对婚后承担养育孩子和照顾双方父母的压力心生畏惧。过去,在熟人社会环境下,结婚生子被视为理所当然,在父母、亲戚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质疑其合理性。但如今,信息交互的发达让持有相同想法的年轻人相互汇聚,形成一种思潮并逐渐发展为牢固的理论体系,例如不少年轻人秉持独自轻松生活,不愿给他人添麻烦、不想让孩子受苦的观念。

从婚姻制度的演变来看,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存在问题,但明确了婚姻作为经济互助体的本质,使婚姻相对稳定。在农业或前现代社会,女性因生存需求依附于男性。而现代社会,女性就业率与社会地位提升,婚姻对女性不再是必需,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对婚姻要求苛刻,部分甚至成为 “不婚主义者”,这表明婚姻与经济因素关联紧密。此外,老一辈 “婚姻是搭伙过日子” 的观念难被当下年轻人接受,发达资讯拉高了人们对婚姻的预期,同时放大了婚姻中的琐碎,使许多人对婚姻生育望而却步。传统熟人社会压力机制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失效,大城市里家庭单元化,熟人评价体系影响力减弱,小众思想能找到共鸣者,这也是许多人不愿返回小城市的原因。

生育率下滑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众多国家深受其扰。日本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尽管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仍远低于理想水平,面临严重少子老龄化,如 “消失的村庄”、学校关闭、房屋闲置等问题频发。韩国 2024 年总和生育率跌至 0.72,创历史新低,下降速度惊人。美国在二战后 “婴儿潮” 后,自 2007 年开始生育率持续下滑,经济压力和社会文化观念变化是主要原因。荷兰生育率在过去几十年间也显著下降,社会发达、观念开放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中国 2023 年出生人口仅 902 万,为 1970 年代末以来最低点,按联合国推算,若生育率持续当前状况,到 2100 年总人口将减半。

人们不愿生育的原因错综复杂,生孩子被视为长期赔本且消耗时间与情绪的 “投资”,房价、育儿、教育、医疗等成本高昂,双职工家庭中妈妈生育后面临事业与家庭的两难困境。在现代社会,个人自由被高度推崇,人们不愿为生育放弃梦想与自由,承担无尽责任,自由与繁衍的矛盾致使越来越多人选择自我。当生育率跌破 1.0 进入 “低生育陷阱”,如日本,便会陷入恶性循环,社会负担加重,年轻人压力剧增,更不敢生育。生育在农业社会是生存策略,而在现代社会变成了 “奢侈品”“情绪负担”,从 “不得不生” 到 “要不要生” 再到 “为什么要生”,人们的生育意愿在社会变革中逐渐降低。

面对生育率下滑,各国纷纷出招,日本、韩国、中国、美国、荷兰等都推出了补贴、送房、送钱等鼓励生育政策,但多数成效不佳,因为这背后是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深刻变革。若女性在事业与生育间难以抉择,若年轻人对自身生活缺乏掌控,若社会不认可普通人的养育付出,生育率便难以提升。生育需要温暖、安全、充满希望的社会环境,只有当人们相信未来、相信孩子值得来到世上、相信世界会善待新生命,才会愿意生育。

对于婚姻生育困局,虽难以彻底根治,但可采取措施缓解。人们对婚姻大致有三种态度,其中骑墙派为多数。若要提高结婚率与生育率,可针对骑墙派,设置结婚生育奖励机制,创造良好婚姻环境,提高生育补贴,延长产假等。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企业不愿雇佣女性职员问题,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雇佣女性职员的企业给予退税奖励,向不结婚、不生育者征税。或许,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为争取图书馆持续努力一样,网友们持续呼吁政府为结婚生育家庭提高福利,形成影响力,才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毕竟,在这场关乎社会未来的困局中,每一个选择与努力都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