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保障。它如同无声的号角,引领着党员干部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也似精准的标尺,衡量着每一位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作风建设,对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当前,尽管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工作浮于表面,满足于会议传达、文件落实,缺乏真抓实干的劲头;有的干部担当意识不足,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推诿扯皮、回避责任,导致工作推进缓慢;还有的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要从思想教育入手。通过开展系统的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让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同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至关重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对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作风优良、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重用,对作风不实、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此外,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只有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筑牢作风建设的群众基础。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才能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