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日本幕末历史入门常识,了解新选组必备。
1. 新选组的前身是什么?
1862年出身庄内藩的攘夷派浪人清河八郎以护卫将军为名义,在江户招募浪人所组成的“精忠浪士组”。抵达京都后,一部分执意留下的成员(即水户派、试卫馆派)因驻扎在壬生村,故改称“壬生浪士组”,直到后来获赐名“新选组”。
2.“壬生狼”是什么?
壬生浪士们因为衣衫褴褛、行为放荡,被一些善于阴阳怪气的京都人用「ぼろぼろ(破破烂烂、衣衫褴褛)」一词,揶揄为「みぼろ(壬生浪)」、「みぶろ」、「みぶろう」,与“壬生狼”同音,这大概是称呼最初的来源。而称“狼”常见的解释是因为新选组的行为令人感到恐惧,所以被称为“壬生の狼”,但这是不是来自小说的说法我不确定,有待进一步考察。但可以确定的是,“みぼろ”是个蔑称,新选组的成员可不会这么自称。
3.新选组的性质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分“京都时期”和“戊辰时期”两个部分来讨论。京都时期是隶属于幕府下设的京都守护职,弹压反幕势力、缉捕不逞浪人、维护京坂治安的浪士团体,兼顾侦查、护卫与作战等任务。戊辰时期是旧幕府阵营下的军事组织,并学习西方军事制度向着正式部队转型。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单纯用“浪士”或“警察”一概而论都是片面的,至于有人称其为“城管”、“特务”就更是无稽之谈。
我们不能用现当代的概念去套过去的事物,或是用史实对标今天的观念;尤其是用本国的概念去衡量一个他国、而且还处于幕末变革转型期的组织。
4.新选组的立场是什么?
尊王、攘夷以及最重要的是跟随幕府的政策(佐幕),当然干部们的价值取向也是随着时代有所变化的。然而正是前两点与最后一点的分歧,导致了新选组为扩招人手曾需要以攘夷口号团结浪人,但与幕府开国政策及社会总趋势相冲突的矛盾。引起了如招募了伊东甲子太郎一派但最终又同门相残的一系列内耗情况。
5.新选组的羽织穿了多久?
标志性的浅葱色羽织其实并没有穿多久,从文久三年四月芹泽鸭命大文字屋(一说菱屋)制作开始,到元治元年六月池田屋事件时是有记载可查的集体正式穿着的最后一次。总计一年多。后来换上了黑色的着装。总之一些影视作品中,在戊辰战争时期新选组仍穿着浅葱色羽织的场面是绝对不符合史实的。
6.新选组主要驻扎过哪些地方?
这里介绍在京都时期的驻地,主要有:京都壬生村的八木邸和前川邸、西本愿寺、西本愿寺以南的不动堂村。可以根据这些地方圣地巡礼了。
西本愿寺
7.“新选旅团”和“新选组”有什么关系吗?
新选旅团(日语:新撰旅団),是1877年西南战争中政府方为弥补兵员不足,而招募原东北诸藩士族组成的部队,6月开始招募、10月30日解散。因为其名被误认为是新选组重组,实际上和新选组没什么关系。
8.那么什么组织和新选组有关?
警视队。它是1877年(明治十年)西南战争时政府方东京警视本署编制的部队,招募了东北等地包括原旧幕府方、同盟的士族。原本负责维持占领地的治安等后方工作,后来也投入到了战斗中,分配到不同地区作战。因有斋藤一、佐川官兵卫等人的参与而知名。该队4月29日编入“别动第三旅团”。
警视队插画
拔刀队则是西南战争中政府方应急征募的白刃战部队,二者经常被混为一谈。在1877年3月3日至20日的田原坂之战中,为补充战斗力,3月11日政府方从“植木口警视队”中抽调了剑术优秀的人临时组成了拔刀队。由各地的士族组成,但鹿儿岛士族原萨摩乡士仍是主体。4月13日熊本城解围完成后,植木口警视队与熊本笼城警视队在4月23日合并为一个大队,编入“别动第三旅团”。
由于这两支警视队都编入了“别动第三旅团”,可能是造成斋藤一参加了拔刀队的误解。
事实上,已改名为“藤田五郎”的斋藤一于5月才从军加入战斗,在“丰后口警视队”中担任“别动第三旅团丰后口警视征召队二番小队半队长”。所以,斋藤一加入战斗的时候,拔刀队跟萨摩人3月份在田原坂的砍砍乐已经结束咧!
同理的是,原会津藩家老佐川官兵卫大警部也经常被误解为属于拔刀队,其实佐川属于丰后口第一号警视队。
(所以拔刀队与新选组的联系,无非是拔刀队中有原会津藩士、而新选组曾隶属于会津藩。是微弱关联,没有直接的联系。拔刀队砍萨摩人是不假,但跟新选组砍萨摩人是两码事,任何原新选组的队士都不曾参与过拔刀队)
后来编写的军歌《拔刀队》也是歌颂这支隶属于政府、为天皇而战的部队而绝非纪念新选组。况且侵略扩张时期的日本也还在使用这首歌,称之为《陸軍分列行進曲》,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所以我很反对用这首歌纪念新选组,和提到《拔刀队》就想到新选组的行为。
9.新选组什么时候被再评价,形象得以转变?
作为幕末时期对抗萨长的知名团体、明治初期的典型反面形象,当时其关联人群如亲人、朋友会遭受歧视乃至不公正待遇,政府禁止遗属保留队士的遗物;在作品中则常以背景、反面角色出现。
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永仓新八搬到小樽度过平静的余生。他写下了《浪士文久报国记事》等作品、又接受记者吉岛力的采访留下了《新选组颠末记》,这些作品成为后来重新评价新选组的契机和重要材料。
1928年又到戊辰年。昭和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亲王和松平节子举行了婚姻。朝敌松平容保的孙女嫁给天皇家,被视为会津藩的复权。以此为契机,对于原朝敌、佐幕方面的氛围有所松动,重新审视历史得到了许可。此后有关新选组的新闻性报道、娱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1929年(昭和四年),新选组最长寿的队士池田七三郎接受子母泽宽的采访,口述了回忆录「新选组闻书(稗田利八翁思出话)」;1930年流泉小史发表《新选组剑豪秘话》;1934 年益田晴夫作为监督拍摄的无声电影《新选组悲歌》,表明民众对新选组有着充足的兴趣。
战后思想进一步解放,有1852年由萩原辽导演的《新撰组第一~三部》、1954年河野寿一导演的《新选组鬼队长》等作品。六十年代后,新选组的主心骨近藤、天才美少年剑士冲田等印象基本固定下来,这时候新选组已经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象。随着司马辽太郎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将新选组的作品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在“司马史观”的带动下,深入人心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让新选组的形象更为当时的青年人所接受,并对历史评价上的变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尽管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虚构内容。
从这以后,新选组的形象仍在不断变化,但已不再是从萨长中心视角出发,也不再是从反面到正面的变化。而是在作为主角、正面形象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去刻画,时至今日亦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说新选组的形象已经完成了转变。
10新选组主要干部层的职务、出身(以家族、归属为准,而非出生地)、派别、及结局,享年:
① 芹泽鸭 笔头局长 水户藩 水户派 队内肃清(暗杀) 约37
② 新见锦 局长 水户藩 水户派 队内肃清(切腹) 约27
③ 近藤勇 局长 武藏国天领 试卫馆派 死刑(斩首) 满34
④ 土方岁三 副长 武藏国天领 试卫馆派 战死 满34
⑤ 山南敬助 副长、总长 仙台藩 试卫馆派 队内肃清(切腹) 约29
⑥ 平间重助 副长助勤、勘定役 水户藩 水户派 出逃、不详 不详
⑦ 伊东甲子太郎 参谋、文学师范 志筑藩 尊攘派·御陵卫士 队内肃清(暗杀) 满32
⑧ 冲田总司 一番队组长、击剑师范 白河藩 试卫馆派 病逝 约24
⑨ 永仓新八 二番队组长、击剑师范 松前藩 试卫馆派 病逝 满75
⑩ 斋藤一 三番队组长、击剑师范 明石藩 试卫馆派 病逝 满71
⑪ 松原忠司 四番队组长、柔术师范 小野藩 无 病逝(异说) 约50
⑫ 武田观柳斋 五番队组长、文学师范 母里藩 无 队内肃清(暗杀) 约37
⑬ 尾形俊太郎 五番队组长、文学师范 熊本藩 无 病逝 约74
⑭ 井上源三郎 六番队组长 武藏国天领 试卫馆派 战死 满38
⑮ 谷三十郎 七番队组长 备中松山藩 无 病逝(异说) 约34
⑯ 藤堂平助 八番队组长 武藏国天领 试卫馆派、御陵卫士 队内肃清(讨死) 约23
⑰ 铃木三树三郎 九番队组长 志筑藩 尊攘派·御陵卫士 病逝 满81
⑱ 原田左之助 十番队组长 伊予松山藩 试卫馆派 战死(重伤) 约28
⑲ 山崎烝 诸士调役、监察 摄津国天领(异说) 无 战死(重伤) 约35
⑳ 岛田魁 诸士调役、兼监察 美浓国旗本领 无 病逝 满72
我做了一张图表
本文为德川家禛原创,允许规范引用,需注明原作者。禁止一切盗用、仿冒和抄袭行为;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违反必究。
更多新选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顺便宣传一下!欢迎各位新选组爱好者加入“乾庆新选组”Q群畅聊相关历史文化。门牌号:1040780048
环境温馨、资料丰富,欢迎加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