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今菏泽定陶北部。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东与济宁市相邻,东南与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与河南省商丘市相连,西与河南省开封市、新乡市毗邻,北接河南省濮阳市。
合
疑为“后羿”之转音,以其当地语言是为“合”。今菏泽之地本为少昊青阳氏之墟,尧之前时代,菏泽地区可能称为青丘或青阳。帝尧时代,定陶地区以其扼守河济,控南北的地理优势,成为尧的统治副中心,后羿部族作为帝尧时代专职征战的部族,占据并拱卫在定陶的周边地区,后世以人名地,是为合墟。后羿部族由四部构成,分别为嫦娥部、伯明部、后羿部、辽部。嫦娥部,得曹姓,是为鲁西南曹州、曹县之由来。大荒东经第15篇《青丘之国》篇,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其中“有狐”、“九尾”是为两部族名,该两部对应于后羿联盟之伯明部、后羿部,亦对应于后世之於越、攻吾二国。此青丘之国本在菏泽,后由于洪水侵犯,鲁西及鲁西南人群东迁,大荒东经第15篇的青丘之国,即东迁之青丘国。故传说中的青丘国九尾狐在菏泽。
今山东山亭地区,古为合乡县,最早为春秋小邾国城邑。《滕县志》“邾地”。疑为菏泽区域的菏人迁移到此。《元和志》“互乡即合乡。”《论语》“互乡难于言。”《论语·述而》载: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可见此地语言合、互音近,故菏泽应即濩泽。古籍中有“舜耕历山,陶于河滨,渔于濩泽” 的记载。夫夷(汶、汾、渭等)、沩、衡、河、甘系列水称,在华、瑶部族中都是“河流”的意思,是不同地方语言的华、瑶部族,对河流名称的表达的记录。“濩”当为湖泊专称,即今菏泽,后演变为通称,是为“湖”。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亦临濩泽。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年久湮塞,遗址在菏泽市东南15千米处。舜时代,
菏水,出菏泽东流,今称万福河,以前也称柳林河,今年久淤没,至清康熙三十七年,道光五年两次大致沿古菏水道挑挖疏通,使定陶仿山以东至成武汶上集西北一带的积水东流,以利生产,名万福河。经巨野成武二县,又东为柳林河,入金乡县会涞河,东注南阳湖。
万福河,全长151公里,流域面积6114平方公里。上游有二源,曰南渠河,出山东定陶区西城北仿山,向东至大薛庄流入成武县北境,东流巨野县的阚家店,原系古菏水道。曰中渠河,出定陶县西北,合流而东,古济水东流,在今定陶附近折向东北。因其地势低洼,潴流成湖,就是古菏泽。以为排菏泽湖水,并使济水分流,向东开挖一条河道叫菏水。
古湖菏泽可能称为清湖,出古菏泽之水则称为清水,后称清河。清河,后世也称泗水。《水经·泗水注》:“清水即泗水之别名也。” 宋以后通称清河,一名南清河。熙宁年间曾为黄河所夺。金时黄河长期夺泗入淮。元以后今江苏徐州市以下成为固定的黄河河道。今山东济宁南、鲁桥至徐州一段又成为运河的一部分,清河之名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