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器人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多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尤其在电子加工、汽车等行业,通过使用机器人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文将对部分国家出台的机器人标准进行介绍。
国际: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于 2024 年 9 月 24 日发布的《2024 全球机器人报告》,截至 2023 年年底,全球工业 机器人年度新增安装量为 54.1 万台,保有量达到 428.2 万台;近三年全球机器人年增长量均超过 50 万台。以下为 机器人的部分国际安全标准,其中 ISO 10218-1/2 的 2011 版本已被中美等国家修改采用:
欧盟:
2023 年欧洲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为 9.2 万台,其中约 80% 属于欧盟地区;但欧盟地区机器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 位于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波兰等国家。作为全球第五大机器人市场的德国 2023 年新增机器人 2.84 万台, 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其余国家仅意大利(1.04 万)年增长量超过一万。 除了下列安全标准,欧盟市场中的机器人还应遵守其机械指令 2006/42/EC、电磁兼容指令 2014/30/EU 等相关 指令 / 法规。此外,带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人还需符合欧盟《人工智能 法案》(AI Act),其部分条款将于 2025 年开始实施 。
美国:
美国是机器人第三大市场,2023 年新增工业机器人 3.76 万台;在技术上持续保持领先,涵盖制造业、医疗、服务业、 军事等多个领域,在高端机器人领域有着强大创新能力。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和鼓励措施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消费类和医疗机器人中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目前,美国机器人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已经较为完整,但其高端机器人的研发成本较高,机器人制造业依赖全球化分工,且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等都将对其造成冲击,不过这些挑战中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将推动美国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
近年来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迄今为止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 了 27.6 万台,占据全球的 51%,其中国内供应商占比 47%。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 案(2023─2035 年)》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进步,保障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在逐渐制定相关安全标准以规范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总结
IFR 预测 2025 年全球五大机器人趋势分别为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可持续性(能效)、新业务领域及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全球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机器人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尤其人形机器人展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