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干预行为研究》案例
七彩墨画 2023-12-16

《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干预行为研究》案例

案例描述:

晨间自由活动中,大二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浩浩小朋友一会在这儿站站,一会去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她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瑶瑶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瑶瑶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浩浩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一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个人。”一旁的彤彤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入园时段比较繁忙,老师便随意指定浩浩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浩浩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

案例分析:

浩浩小朋友想加入瑶瑶这组一起玩游戏,但是瑶瑶只想和女孩子玩,不想和浩浩玩,并且说一个组最多三个人,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和规则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当浩浩和瑶瑶发生冲突时,教师采用了权威仲裁的干预方式,裁决了冲突,把浩浩分到其他组的小朋友们也没有多说什么,服从了教师的权威,结束了本次冲突。教师权威仲裁的干预方式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当幼儿同伴冲突不可调和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选择积极的干预方式,引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指导策略:

一、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二、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成长进步。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三、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