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跳发展到嘴抽搐、面抽搐,要小心是它!它是什么呢?神经外科崔志强主任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崔主任回忆:去年吃饭碰到一位朋友,我发现他左眼一直跳,于是问他怎么不看医生,他说左眼跳财呢,看什么医生?我笑说,说不定有一天你会想起要找我的。
俗话说的眼皮跳,相信多数人经历过,多和休息不佳、精神紧张有关,短期内可以自动消失。如果持续不停,甚至发展到嘴抽搐,那么就很可能是“面肌痉挛”了。这是一种病,无法自愈。典型的表现就是,自眼角逐渐发展到口角的半边面抽搐,以精神紧张、激动或劳累后明显。严重的病例甚至导致持续性的肌肉痉挛,导致睁眼困难,或面容改变。肌肉抽搐是无痛性的,且在发作间期,患者并无异常。疾病发展过程一般较长,常在一年甚至数年以上。
典型的面肌痉挛诊断并不困难,但需要和面瘫后面肌抽搐、习惯性抽动鉴别。需指出的是,临床上也可见极少双侧抽搐者,但两侧并不同时起病,且不同时抽动。
面肌痉挛属于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肌肉抽动本身并无生命危险。但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比如,许多患者在见陌生人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抽动,因此产生自卑、忧郁、焦虑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疾病的治疗讲究治本。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颅内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长期压迫,造成局部神经脱髓鞘或/和面神经核团兴奋性增加,是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病的根部原因。因此,采用外科手术将责任血管从面神经根部移开,是面肌痉挛治疗的最根本手段。
该手术被称为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在耳后发际内的切口,做直径约2cm的骨孔,在显微镜下将血管用特殊材料垫开以达到治疗目的。该术式已经成为面肌痉挛治疗的国际通行治疗方法,也是唯一真正有效的治疗方式。且随着术式的成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率都十分令人满意。
当然,我也能够体谅,不少病人由于惧怕手术,暂时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比如肉毒素A的局部注射治疗。其机理是以药物注射来人工阻断面神经的传导,尽管能在一定时间内消除面肌痉挛症状,但也难以避免的造成面神经的瘫痪。回到前面提到的病因上,这个方法并无法解决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至于其他治疗方法,譬如针灸、口服药物等,其效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树立良好的心态,不要讳病忌医,面肌痉挛并非疑难杂症,是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得到治愈的。其实也应该是我们对待疾病的基本态度。
相关拓展:
崔志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医学部 功能神经外科 第三病区主任 学科带头人。擅长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梅杰氏综合征等的脑起搏器(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疼痛的电刺激治疗;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的微血管减压术(MVD)。截至2020年1月,已完成手术2500余例,其中脑起搏器手术600余台,门诊诊治患者6500余例。
如您或您家人有神经外科相关疾病,可以到好大夫咨询崔志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