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时光荏苒,谢谢你留给我这一片点点星辰
半咚妞 2021-07-24

一直以来我都是不被关注的那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外貌普通的成绩和普通的遇见你。那年高考结束,在本省的一所二本院校读了设计。和我之前的人生一样,在专业领域,依然没有太大的造诣。但如今回想起来既令我骄傲又难过的是,当身边同学还沉浸在摆脱高考后的狂欢中,或是能光明正大牵手的追求真爱中时,我唯一的课余生活就是和对门的姐姐去展览馆看展或是在咖啡馆读书。这里的对门指的是老家的对门,她是在我高中时搬来的,比我大三岁,她用有着明信片上照片一样的书签作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见面礼。后来碰巧我们读了同所大学,她既是邻居姐姐也是我的学姐了。

遇 

记得那是个初夏,阳光特别好,天气却不热还伴着微风。学姐说邻省一个朋友的咖啡厅有个小型的摄影展,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俩便买了最早的一班车赶去了。直到今天,那里满园绿植的气味我都记忆犹新。展览的名字叫做《等一个人》也不得不苦笑着,这大概就是我迄今为止的人生。

我和学姐坐在靠窗的位置,咖啡店老板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顺便打开桌边的盒子,里面装着几张明信片,最上面那张的空白处似乎是手写体的签名,老板说每张明信片上都是手机拍的照片。我一边喝着伴有一股怪味的抹茶拿铁,一边拿起其中的一张,心想着,真好看。我一向是最认生的,只随便翻着本杂志缓解当下陌生环境的尴尬,偶尔有人从身边走过总是下意识地抬头。大约晌午时分,我单手托着下巴疲惫地撑着头,困倦让眼皮都沉了下来,就这样强撑着,直到他从对面走了过来,我猛地抬头,然而这短暂的对视却成为我之后漫长时光里最长久的怀念。记忆中的他穿黑色的麻布衬衫,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黑色的水杯,甚至只有这匆匆一眼,便从我的身后消失了。当日的好感如果只是对一个路人,我大概会想:他就是我理想中爱人的样子吧。然而无端的追随最终让我成为一个“病人”。

我起身出去透风,又闲逛着看了一遍展览,这次定神看了之前没太注意的摄影师简介。记忆中的那张照片并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只是让我知道了那个人就是他。

暗恋 

当众多赞美和你的理想型相遇时,那种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回到学校后,我开始在各个社交网络上关注他,从当时最流行的微博到他出国之后的instagram,我认真看了他所有的摄影作品也关注了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网络的飞速发展让人们曾苦苦想要的了解被放置于阳光下,同时它带给我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这样就可以离他近一点。大四那年,身边的同学有些在准备考研,有些已经在实习了,而我呢,一心想要跟随他的步伐,天真的以为某一天我可以自信地站在他的面前,对他说,我喜欢你。甚至想象我们在一起之后,都可以无话不谈。

我当时的英语水平刚过四级,加上家庭条件的制约,便放弃了英语国家的留学机会。打听到欧洲公立大学的学费减免制度,我想到了艺术之都巴黎,这也正与我的专业背景相吻合,于是就这样匆匆定了下来。

在巴黎的几年时间里,我因为课业的压力一度将他淡忘过,那种所谓心灵上的支撑也变得虚无缥缈。每夜的塞纳河畔微凉无浪漫,岸边被摆满了蜡烛,人们对着晃动的烛芯读诗,每一首诗似乎都在将我们远离。要说没有过任何感情经历那是骗人的,但也都在短暂的时间里无疾而终。如果当时以为是因为心中那个完美的人,现在回头看来不过是自己脑海中架构出的灵魂,不到那肉体赤裸坦白的一天,就不会察觉自己的可悲。

(听完玛黑区的夏日音乐会,沿着塞纳河走回家。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音乐会。刚回国的几年,这些场景还常常出现在梦里。)Photograph: C.Shan

研究生毕业时,他的所有图文定位从上海变更为北京,我也放弃了法国的工作机会,回到北京。毕业之前我就向他的公司投过很多次简历,但都杳无音讯。回国后我搜索了所有与他所在公司有过合作的机构,终于收到了几家面试通知。最终我进入了一家长期与他公司合作的策展工作室,虽然做的是一些实习生也不一定看得上的活儿,但每一天我都在想象着如何与他重逢。

重逢

回国后,一直处于低气压的状态,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让我觉得不适。一天我因为迟到慌忙的进入办公室,忘记了摘下墨镜,我的女上司斜着眼睛当着所有人的面再一次强调了关于按时上下班的相关事宜。情绪原本就不稳定的我,那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计划着离职回家。

电影里说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回想起来,连重逢那天的呼吸心跳我都清晰记得。秋天的午后,我戴着我那副笨重的框架眼镜,白色T恤外面套着蓝白条纹的衬衫,黑色休闲裤和一双纯白色的运动鞋。随便吃了几口午饭就乘公交车去附近的一家印刷厂拿样品,到达展览地点时我又迟到了,总之我常常是这样紧张匆忙,即使是为了喜欢的人准备了将近十年,还是会以最差的状态与他重逢,更何况是这应接不暇的日常呢。

到达我们组负责的楼层时,远远地就看见同事们已经在忙碌布置了。我径直过去,没有多留意走廊便向展厅走去,左脚甚至还没有踏进去半步就本能地退缩,是的,我看到了他。他正在一副作品前摆弄着,我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好似十年前的那个午后,黑色T恤黑色运动裤和黑色运动鞋。只不过已经是深秋,不比当年满园绿植清香,如今北京的四合院里已经积满落叶了。

大概三秒的时间我就可以确定是他了,第一反应竟是转身快步走向走廊另一端的工作区,想要让自己冷静却更加思绪混乱地工作着。终于他从我的身后走了过去,我手里拿着工具一动不动地看着他的背影走远。走廊尽头的阳光把整条走廊都照得红彤彤的,他是这光亮中心的剪影,而两边一切的忙碌嘈杂都被隔离了。

我想象过无数与他重逢的画面,而此时此刻,一切都太突然了,我想不出任何走上前去的理由。这样沮丧地想着,他突然转身走了回来,大概三两步的样子,然后又转身离开了,接着又转身走回来,这一次他真的走了过来,一直走到我和同事的面前,他一手递工具一边对我们说,用这个吧,会更美观一点。我低着头边接过他手里的工具边小声说了谢谢,那一刻我的脸已经滚烫了。

告白

那日之后我们仅有过一次很平常地接触,这次是我主动去借工具。他只递过来,甚至都没有说任何一个字。之后曾有人问我,是怎样的勇气让我告白的,这勇气如果不是错把他那日来回的犹豫当深情便大多只是想对这十年的自己有个交代罢了。加他的微信,留言是“某某公司同事”,甚至连姓名我都不敢写,只用同事两个字替代了,瞧瞧,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没给我带来任何底气。

我告白了,结局却不似小说里那样美好。他说不知道我是谁,任凭我怎样卑微地去描述。其实我大可更加卑微地去见他,告诉他,是我,那个暗恋了你快十年的女孩。多心酸啊,用女孩这个词,十年前还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常理是我应该痛快地哭一场,为我这十年的独角戏,台下是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每一幕都感动了我自己。而我没有掉一滴泪,感动的,痛苦的,憎恨的,亦或是可悲的。

那之后,我辞职了。年前我去了第一次遇到他的咖啡厅。门头上写着某某书局,橱窗上“转让”两个大字因为红色而醒目着。我看了看门口的积雪,心想,真是个寒冬。

有人问我,你后悔吗?我想了想,喜欢一个人是不可控的,他那么好,我当然会喜欢他。而如今,我更喜欢因为他而努力过的自己,他是真实存在的也好,是我幻想中的寄托也罢,至少我曾那样年轻那样坚强过。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大概是说:朝着月亮的方向而去,即使最终没有到达,也会在一片星星里。

2018年,在这片星辰里,与自己和解吧。

说着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大概是每个人都有着最后的防线,心里想着,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个人都在。

突然有一天,那个人走了,没有告别。心里怕极了,怀念过去他在的日子,畏惧将来没他的日子。

熬着熬着,发现时间在疑问句面前从来都不是良药而是慢性病毒,它让一天比一天更加难过。我不是能藏住话的人,更没有那么无私。终于有一天,一边流着泪一边问,是不是我哪里不好,所以你不喜欢我。昏暗的房间里,手机发着微弱的光,时间开始按秒计算,它经过漫长的仿佛无信号的隧道,而即使再漫长的等待也无法改变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你没有哪里不好,我也没有不喜欢你。这样的回答大概比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你 更让人难过。

人们经历过很多的不辞而别,有的人宁愿深夜独自哭泣也不问出口,有的人放弃所有尊严去了解挽留。我以为问了,自己就会放下,谁知这答案竟成了心结。后来我终于知道,在我们开口问之前,心里其实早有了答案,只是倔强地不舍那万分之一天真的期待。到头来,连同仅有的虚拟回忆都一起变为废墟。

把你的故事说给我听吧。在文字中纪念或释怀,这里没有狗血的剧情,只有一汪深情。在平行时空里与自己相遇,然后和解或前行。

假如你爱的人去了很远的地方  

远到日夜的边境 
他/她们反而会离你很近  

近到无法忘记 

写于2018年年初一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