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自由?能够束缚人的,真的只有“外界”吗?
看井上雄彦的《浪客行》,武藏在经历各种争斗后,于某个偏僻的山村种地,并答应教当地的女人用剑。作为从未习武的人,我们或许都认为要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而武藏却说:
“因为拿着跟自己身体不一样的东西,你们觉得不可放开,于是就用力紧握住它。以手上拿着的那件武器斩杀对手时,会因绝不能放开的心态而更加用力。但那种力量并不会被用作斩杀对手上,反而会把自己捆绑起来。”
因为自己拥有某件武器而对方手无寸铁,我们彷佛自然就成了“强者”,三十六式、七十二招,大显神通。
关于剑,又想起钟爱的《神雕侠侣》中,杨过在独孤求败墓前看到的四把剑:
第一柄剑长四尺,锋利无比,剑下石片下写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第二片石片上没有剑,下面写着:「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第三把武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外表黑黝,剑身深黑之中隐隐透出红光,三尺多长,共重八八六十四斤,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圆圆的似是个半球。
第四柄木剑,石片上文字道:「四十岁之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进,渐入无剑胜有剑之境。」
“不滞于物”的意思大概类似于武藏说的“放开的心态”。一旦松开双手,看上去似乎是把剑丢弃,或许反而因此拥有了“无限”,于是“一切即剑”“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啰嗦一堆,似乎与题目之“恐惧”、导语之“自由”毫无关联。
试想,为何要紧紧握住手中的剑?因为恐惧。愈恐惧,愈紧握。
如果不能松开此剑,是否可以算作自由?自然不可。此时,剑与手铐无异。
因此归根结底,看似持剑呈进攻状态的人,其实才是更加害怕、懦弱、畏惧的人。
你在害怕什么呢?
怕猛兽,怕灾祸,怕小虫子,怕吃花生。因为身体的存在,便害怕身体的消灭。
怕责怪,怕冷落,怕爸妈骂,怕上司批。因为精神的诞生,便害怕精神的陨落。
于是,动物园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我们被关在笼子外;道德、长辈、学校、书籍给我们一套模板与规范,你照着做就对了,在此之外皆为“错误”。
你看,这样子你就远离了恐惧,拥有了武器,失去了自由。
学生时代作文分数高的人,长大以后会不会成为作家呢?
小学写作文。
“我的理想”,我写“要去大西北支教”,网名改成了“大西北的人才”;“我想当班干部”,我写“想成为文艺委员”,老师把原来安排好的班会主持人改成了我。毕业时同学录留言,“我的理想”一栏,我写成了“当作字”(应该是“当作家”)。
初中写作文。
语文老师叫我在内的三个人去办公室,对第一个人说:“你才得了33分。”对第二个人说:“你这32分不行啊。”对我说:“三十多分已经很低了,你才得了28分。”我把所有怪异留给了周记本。我找一堆乱七八糟的词语妄下定义,我把当年的“甲流”称为“先生”写了一封宣战书(若是现在,定被批评为不可理喻),我写我是节约用电而不发光的灯泡,我写我是孤独彳亍流浪的狼。中考题目“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却写真真实实作为人存在的朋友。
高中写作文。
论点论据,不得要领。忠爱东坡词,作文中没用过一次。看《我们仨》哭得稀里哗啦,没有积累一点素材。买一本《批判性思维》自我提升,谁料成了我爸戒烟的理论支撑。那么多“观点”在黑白作文纸上亮相,要自信,要坚持,要追求理想,要艰苦奋斗,怎么我还没有过好我的高中三年?丝瓜藤与肉豆须的纠葛,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有没有做好调解员?
我又跑题,难怪八百米跑了五分半,力气都用在这上面。哦,还有唱歌跑调。
为什么喜欢听爵士乐呢?
小时候有一张《儿童卡拉OK》的DVD,经常和住在同一楼洞(《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这个词)的小伙伴在家里唱歌,大概我现在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顶着“跑调”的标签天天唱歌的自信来源于此。她是唱歌很好听的人,还报了声乐班专门学习;我呢,则是在音乐课上聊天被老师叫起来唱歌,唱完了被老师说念了一遍歌词。现在虽然也貌似含蓄地说“我唱歌跑调”来推脱,真心则是害怕吓到听我唱的人。
学儿童画的时候(所以儿童画为什么要学呢),一般都是小朋友们照着老师画好的图,画一幅一摸一样的。老师画了一幅小兔子和小狗互换礼物的图,于是大家也画小兔子和小狗互换礼物的图。我画了小熊给爷爷拜年要红包的图。老师画了一幅酒坛上贴着倒着的福字的图,于是大家也画酒坛上贴着倒着的福字的图。我花了酒坛上贴着倒着的酒字的图。
初中大家一起练字,标准的楷书,每周都要交一篇田字格。两个礼拜以后,我在语文老师的委婉建议下改成了练习隶书。从此我写字就再也无法达到我爸提的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好看点就行了。有的时候“字如其人”可能真的在骂人。
我不会做饭。因为每次打开家里的煤气,我都会害怕。差点因为煤气泄漏小命呜呼。
我不敢用水果刀。因为曾经有一位舍友一手持橙子,一手持刀,结果切到了自己。
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