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护绿生金惠民生——林长制改革的 基层实践

春山如笑,万物竞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在神州大地结出累累硕果。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从林海雪原到热带雨林,千万名林长用脚步丈量青山,以责任守护绿色,正在谱写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的新篇章。

  责任落地见真章。过去"九龙治水"的困局被打破,如今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联动发力,6.4万名村级林长成为森林资源的"贴身管家"。在浙西山区,村级林长每周巡山两次雷打不动,发现病虫害立即通过APP直报县林长办;在赣南林区,乡级林长牵头组建防火联防队,连续三年实现零火情。责任链条的延伸,让每棵树都有了"监护人"。

   科技赋能提质效。护林员手中的砍刀换成了智能终端,无人机巡林成为新常态。某地搭建的林长制智慧平台,整合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物联感知数据,实时生成森林"健康档案"。去年通过系统预警及时处置松材线虫病2.3万亩,减少经济损失超亿元。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更是让科技护绿有了温度。

   严管厚爱护生态。新修订的《森林法》与林长制形成合力,去年全国查处涉林案件1.2万起,补植复绿面积相当于7个西湖。在长江沿岸,林长牵头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岩壁挂网喷播让"秃头山"重披绿装;在西北沙区,草方格锁住流动沙丘,柠条、花棒织就绿色屏障。这些硬核举措,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镌刻在大地上。 

点绿成金富乡亲。林下经济遍地开花,全国1.2亿亩林地变身"绿色银行"。在武陵山区,林药套种让亩产值突破万元;在长白林海,森林康养带动民宿集群发展。更令人振奋的是,林业碳汇交易让空气变"商品",福建三明5万亩林子半年碳汇收益超500万元。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守好绿水青山就是创造金山银山。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转变,折射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当巡山护林成为新时尚,当植树造林化作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越发坚实。林长制这项制度创新,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这是新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