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以制度之力筑牢党政机关节约堤坝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新修订的《条例》从制度层面为党政机关戴上"紧箍咒",以刚性的制度约束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标志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进入常态化、长效化新阶段。

修订后的《条例》聚焦"三公"经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构建起立体化的制度网络。明确规定差旅住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会议培训审批负面清单,将公务接待"禁酒令"升级为制度规范,这些具体举措如同精密的手术刀,精准切中浪费现象的病灶。某地级市通过实行公务用车"一车一卡"管理,三年间车辆运行费用下降42%;某省级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后,年度纸张消耗量减少70%。这些实践印证了制度约束的显著成效。

制度之治需要文化滋养。《条例》特别强调思想教育的筑基作用,要求将艰苦奋斗教育纳入干部培训体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某地创新开展"云上红色教育",通过VR技术重现延安大生产运动场景,让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小米加步枪"的创业精神。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正推动着"过紧日子"从制度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越来越多的机关食堂推出"小份菜"、建立"光盘"督导岗,正是节俭文化生根发芽的生动注脚。

《条例》构建起"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责"的全流程监管链条。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花钱必问效"的硬约束,机关运行成本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形成合力。某省开发的"节约型机关智慧监管平台",实时追踪每度电、每吨水的使用去向,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浪费隐患。这种科技赋能的长效机制,让监督的探照灯照亮每个角落,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永不过时的政治考题。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党政机关更需以《条例》为行动指南,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当每一份公帑都用在刀刃上,当节约理念融入治国理政的每个细节,我们就能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书写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