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福建省召开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省委书记周祖翼与新时代奋斗者们共话使命担当。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既是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吹响了新征程上"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的时代号角,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八闽大地自古就是劳动精神的沃土。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到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实干,福建劳动者始终将家国情怀融入奋斗基因。座谈会上,来自宁德核电的焊接大师陈永强分享了他28年零失误的"毫米级匠心",这项技艺保障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安全运行;晋江柒牌集团技术总监徐智慧带领团队攻克汉服面料技术难关,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截至2024年,福建累计涌现全国劳模942人、省级劳模5600余人,他们在3826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中传承匠心,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坐标。
面对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三大新赛道,福建劳动者正以智慧创造诠释"敢为人先"。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团队研发的光催化材料,让污水处理成本降低40%;厦门天马微电子攻克柔性屏技术瓶颈,产品良率突破99.3%。在"数字工匠"培育计划推动下,全省建成132个智能工厂、1900个数字化车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9万亿元。从宁德时代全球首发的麒麟电池,到福耀玻璃智能调光车窗,福建智造正以年均15%的增速改写产业版图。这些突破背后,是全省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8%、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8万件的创新底气。
劳模精神在八闽大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林占熺带领团队在宁夏推广菌草技术,带动3.2万农户脱贫;"电力义修哥"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超50万小时。在乡村振兴一线,"科特派"制度已覆盖全省85%建制村,培育出安溪铁观音、古田银耳等28个十亿级特色产业。福州"长者食堂"、厦门"爱心驿站"等民生工程,处处活跃着劳模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全省注册志愿者达680万人,每3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用奉献诠释"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内涵。
站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节点,福建劳动者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镌刻奋斗坐标。当劳模精神与"三争"行动同频共振,当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将激发出建设新福建的磅礴力量,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响彻八闽的时代强音。这曲昂扬向上的劳动者之歌,终将谱写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