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水墨书法】学习,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的世界
水墨书法 2022-04-20

在我们国家,基本上每一位学生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高考是一个能够改变你人生命运的关键性的考试。

中国的人口众多,优秀的学校就那么几所,所以有个这样的说法“每年的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怕是小小的1分都不知道卡死了多少英雄好汉!

经历过高考的人就知道,这句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但哪怕我们的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学生们依旧满怀热血,是因为我们知道,高考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最为公平的重要考试之一。无论家庭背景如何,高考,是我们每个中国学生都有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如果说,看到这里你还在愤愤不平,质疑高考的公平性、普适性,那么建议你继续往下看。我们看一下邻国——资本主义国家韩国的高考。

 

韩国是一个古代科举制影响较重的国家,自古以来倡导“立身扬名”的社会价值体系,令其整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与功名。韩国社会高度重视并倚重考试制度,拥有强烈的“考试情结”,甚至将考试结果作为获取教育机会的重要抑或唯一依据。

因此,韩国社会民众的功名意识很严重,通过考试获取高水平教育资源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追求考入名校也成为学生的共同目标,也间接成为教育高压持续不减的隐性影响因素。加之,韩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使其政商联系紧密,韩国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发展为强大的产业,大量资本介入教培行业应成为韩国政府打击的重点,韩国政府无法通过资本撤销使得教育跳出经济属性藩篱,重新回归公益属性。所以,哪怕韩国早早地开启“双减”政策为学生减压,也是收效甚微。因此当“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没有达到预期设想,甚至遭到社会多方主体的不理解与质疑时,便很难坚定地将缓解教育高压、维护教育公平理念推行下去。

 

2019年,一部探讨韩国教育问题的热播剧《天空之城》收视率一路飙升,虽然内容设定略显夸张,但几乎每个曾被高考恐惧所支配的中国学生和父母,都能在其中找到代入感。

但是,真实的韩国高考似乎更加残酷。

由韩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将韩国学生备战高考的艰辛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令不少看过片子的人都惊呼:韩国高考真是太可怕了,好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

 

韩国高考有多残酷?

普通孩子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父母收入决定出路。

纪录片里给出了一组数据,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要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高出43分,理想大学录取率高出30%以上。

在韩国,生活在普通地方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通过努力去缩小这份差距实在太难了。

片子中,曾经学校数一数二的叶媛,之所以刚上高中就倒数,就是因为在她还在闷头读书的时候,想考上这所高中的首尔孩子,早就已经在初中学完了高中的课程。



这种疯狂的竞争,也让无数像叶媛一样的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们集体发出呼喊:教育真的要这么残酷吗?即使不这样逼迫学生,他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吧?

 

纪录片结尾指出——

“这些孩子们所期望的,其实就一个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的世界。”

 


反观国内,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辛苦呢?

不过依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国家正在积极尝试为学生们减压,“双减”政策的落地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全面发展;教育部颁布多项政策,引导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虽然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完成,但是真正想要教育好孩子,仍然需要家长和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行。

 

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打破“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育人导向,探索科学观念与管理机制,使家校达成协同育人、共同减负的思想认知。

学校要加强管理教学质量、课后作业、课外服务等方面,不盲目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要正确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子观念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通过定期家长会、不定期家访等方式充分掌握家庭教育情况。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庭教育无论何时都不能退出教育的舞台。家长应职责到位,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重视个性特色发展与教育分流,不盲目“鸡娃”。作为成年人,要用成熟的心态多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提前设想未来,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潜力,不要通过给孩子课后增压的方式强行提高分数,要选择最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针对化教育、个性化培养,让孩子在此生成长为他最美好的样子。

最后,家庭与学校要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学校既主动向家长了解情况,家长也要主动了解学校最新教育动态,以及时转变家庭教育中的不正确观念与行为。

 


高考就像一堵墙,每个学生都想拼尽全力翻过它,而对墙后的风景却毫无准备。有可能很努力之后的回报不胜人意,但作为学生,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至少待你年老之时,回想此生,可以坦然说出一句: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尽力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