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蕾是上午去学校报名的。虽然那时风很大,但不影响走路。妈妈一早就去上班了,哥哥下大夜要补觉,没人陪她去学校。
上午学校的人多,所以报名用的时间多一些,看到相识的同学也多一些。大家在学校里做的几件事差不多一样,确认分班、报名、看教室、看入学须知、确认分班后的同学。于蕾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在严河一中上中学,大名单认识的人自然会多一些。譬如对门的叶秋霞还分在一个班,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两家人一直都认识的关红莺也在一个班了。对于关红莺和吴翔小学不就是一个班的么。
说来也巧,在报名的人群里还就看到了关红莺。她和妈妈也已经报完名准备走了。于蕾便走了过去打个招呼。关红莺的妈妈看到于蕾改变了把女儿送回家的计划,向女儿交待了几句回家路上注意安全,不要贪玩,就直接回上班去了。让红莺和于蕾一起走回去。
于蕾和关红莺的家在离河岔不远的第三冶炼厂的住宅区。从学校走出来向北,穿过合金厂小区有一条分隔两个池塘的便道,便道的尽头是一条公路,在这条公路边散布着一些零散的小楼和平房,这些房子就是冶炼厂的住宅区了。这条公路连接着冶炼厂和严河镇,在公司的一边有一座跨过严河支流的小桥,桥的东面是严河镇,桥的西面住着的人大多是冶炼厂和其它工厂的人。比起河岔小区,冶炼厂的住宅区分布的范围比较大,房子形式各异,房子建造时间跨跃得更长。可能是离冶炼厂近的原因,这条路的桥西这边看上去要灰暗一些,似乎到处都覆盖着矿砂的粉尘。冶炼厂小区只有靠近工厂的那边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小菜场,小学也在那个地方,小菜场就算是冶炼厂小区的商业中心了。
两个小姑娘虽然平时不太见面一路走回去倒也说了不少的话。话题无非是严河一小和冶炼厂小学的一些琐事。两边池塘里的荷叶遮住了视野,七八百米的路一回儿就走完了。于蕾到家时弟弟还没起床,躺在那里看电视。哥哥睡觉的房间门是关着的,看来还没醒。快11点了,哥哥应该要起来了。以往都是这样,哥哥下大夜班会上午补个觉,中午就起来了,晚上比平常早睡一点。
“就知道看电视!暑假作业还有多少没做?”于蕾压低了声音训斥起弟弟。
“今天能做完。”
“明天就报到了,还不快做!”
弟弟在写作业时如果有问题都会找姐姐帮忙解决。于蕾对于弟弟的学习很关注,不过她总感觉弟弟的学习存在些问题。比如明天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弟弟还有两本暑假作业还各有十多页作业没有完成。这几天于蕾天天都在督促弟弟写作业,可以每回问起来,弟弟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就是看不到完成的作业变多。
看着午饭时间快到了,于蕾没有继续和弟弟纠缠作业的事情去作饭了。这个暑假哥哥初中毕业去上班了,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午饭都是于蕾做的。他们的午饭通常简单,有时面条、有时烧点饭就着前一天晚上剩下的一点菜或新做一点简单的菜。今天中午哥哥在家,午饭相对丰富一些。当然菜是前一天妈妈买好的,虽然于蕾常会和妈妈一起买菜,但她自己还没有独自买过菜。没有妈妈的约束,吃饭的过程非常自由,兄妹三人几乎都围着电视,边看《西游记》边吃饭。
吃完饭于蕾洗碗的时候,哥哥悄悄走到于蕾身后,说:"你上学要用的东西准备好没有?“
”原来的应该够用了。“
”你等会看看我的还能不能用。这二十块钱你拿着,要买点什么东西下午自己去买。“
”不用这么多......"
“多的你自己留着用。“
于蕾回头看了眼哥哥,感觉有很多话想说,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因为她知道,哥哥的工作属于照顾性质,工资和同龄人比略高一些,和技校应届毕业生差不多,但是属于他自己可以支配的钱不多。哥哥和妈妈约定每个月留下20多元钱自己零花,大头都交给妈妈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