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平台上看到一个关于程序员的热议话题: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嚯!这个话题居然获得了近5000+人的关注,超500万+的浏览量。看来,程序员大神们的压力还是山大的。
作为声名远扬的高薪职业,程序员相关话题一直是焦点。如:薪资高、996、秃头、青春饭、35岁失业、中年危机......
关于这些话题,其实也没有绝对的定论。但实话说,虽然极端焦虑没有那么普遍。但这种年龄带来的危机感,就像时不时溅到皮肤上的点点火星,让本来被生活麻痹的神经猛然灼痛惊醒。
梦醒时分,对于这份职业的未来、行业的未来,以及自己的未来,每个人都会有更真实的判断。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01程序员这行,真的能干一辈子吗?
有人说程序员是能做一辈子的,比如69岁的C++创始人Bjarne Stroustrup也还没有退休,现任摩根士丹利信息技术部门董事总经理、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客座教授,目前他还积极参与C++的开发中。
然而,国内外环境存在巨大差异,相比现在国外越来越吃香,在国内35岁被“优化”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梗。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大佬用亲身经历证明程序员不止35岁,但是职位的晋升永远是金字塔型的,能晋升到上面的毕竟是少数,小概率事件。
因此,这个【能】的回答对于我们大多数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来说存在质疑空间。
有人就说了,程序员能干一辈子?不可能的!就现在的岗位来说,能做一辈子,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公务员、教师和事业单位,有编制保障。二是技术门槛特别高的后期职业,比如医生,经验越丰富越吃香。
而程序员,既没有编制,又不存在奇高的技术门槛,怎么做一辈子?
事实上,任何工作,很难做一辈子,这个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靠一句“程序员就是吃青春饭来的”来一棒子打死一堆人,否定一个岗位,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如果想延长程序员生涯,要如何做?
首先,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优秀的程序员,从来不担心被淘汰的问题。
其次, 在程序员的职业发展中,一定要做到年龄增长的同时,竞争力和薪资依然同步增长。因此我们应该有计划精进自己的技术,持续性多的输入新知识,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并有计划地执行。
02如果做不了程序员,你会做什么?
有人说随着执业年龄增长,遇到的业务场景随之增加,了解的框架也会有所扩展,对各组件的理解都会随着实践加深,这样的经验是年龄小的开发人员所不具备的。因此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其实更适合把握方向性的决断。
但是一线开发工作要求程序员思维敏捷,对技术更新/迭代敏感,同时精力充沛以便快速处理多种突发问题。必须承认,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维敏锐性、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下降,导致知识库不可避免的固化。这对一线开发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与其它行业一样,程序员也存在着瓶颈期,任何一门行业的技术成长曲线会是从陡峭上升到平缓发展,然后就是分水岭要么上升,要么被取代。那么网传的35岁真的是程序员行业生涯“天花板”吗? 如果被淘汰,你会做什么?
当代年轻人总容易陷入两种误区,过分崇尚竞争或过分沉溺安逸。前者高举自然法则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后者则自认为自己“ 顺其自然,无欲则刚 ”。这样的两种想法,反应到中年职业阶层时尤为明显。而正是这样的想法,使得大家都以“末位淘汰制”对35+人群“一刀切”,造成了社会焦虑,好像到了35之后就进入了世界末日。
但其实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即便在真实的遭遇到了行业/岗位危机后,经过了一番努力奋斗后,也基本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他们并未受限于自己之前是一线程序员的身份,一部分转型技术/管理路线,还有一些自己创业、自由职业或者转行,但是不管哪种都找到自己的新方向,也没见有人饿死的,都活的好好的。
写在最后
所以,小编的建议是不用纠结是否干一辈子程序员这个问题,在自己的人生每个年龄阶段我们都要保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自身优势、市场机会三者的交集,努力找到人生每个阶段新的事业。
总之小伙伴不用慌,一辈子很长,我们顾好当下,如果准备充分,进入到一个前景比较好的公司,并且拿到期权,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