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说了,治疗精神问题,“破气还五汤”常用的是酸和辛。
所以,你看到的像山萸肉,五味子什么的,这都是属于酸。像川芎、川乌、细辛什么的,都是属于辛。
酸和辛啊,一个是收敛,一个是发散。
收敛,类似于现在讲的精神内守的那个意思。再说白了就是养神,神养足了,头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专注力也会好很多。
发散,就好理解了,就是把体内的病邪发到体外。
收敛,发散,都是中医的观点,西医就没有这个。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说说发散吧,说咳嗽。
西医治咳嗽是去止咳,但是中医就是不提倡早期用止咳药,因为咳嗽也是一种排出手段,要是止咳,就会把外邪留在体内。思维方式不太一样。
精神问题的病邪呢,最常见的就是热邪。
因为思虑过度会阳盛阴虚,阳盛了,小肠经的热就会逆行心经,心不能和肾相交,肾也不能合心,心肾经气不交。
中医上讲心火不能下行,心肾不交,就是这个意思。
同样是心神不交,不一样的是“破气还五汤”治法是打通中焦,与其说打通中焦,不如说温通更好。
因为很多患者,你去看,其实中焦是偏寒的。
你脾胃如此虚寒,吃任何东西都是不消化的,吃的多拉的多。脾胃不调吃什么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啊,吃也是瞎吃。
后面才是补肝肾,只有把身体疏通了脾胃调好了,那怕你不吃补肾药,通过时间也能慢慢把你的肾调好。
阳比阴重要,身体的食物都靠阳来运化。阴又比阳难调。因为肾精不能速生。
来看诊的患者,基本都是无精打采的,爱出虚汗,食欲不振,便秘,眼袋很大,经常觉得乏力、心悸、心烦意乱的。
一眼看过去,第一个感受就是无神。这些患者啊,“精、气、神”,三个,至少是丢了一个。
正常人啊,神先动,然后气动,最后才是有形的筋骨再动。
结果现在,情况变了,神凝在一个地方,不动了。离开神的调度指挥,气也会失去活力,停滞不前。
所以,这些病,刚开始时你可以说它是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但是时间长了,就不是这样了。
就从气病到形病了,身体的五脏就有问题了。
治疗精神问题,为什么有的方子看着对症,吃下去就是没用?
就是现在治病,从脏腑论治的多,从气论治的少。
要知道,治病,尤其是治疗精神问题。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先让身体的气跑起来,气才是人身体内的攻敌利器。
精神问题的患者,你要是见得多了,就能发现这类患者很多都是三焦气机不畅,郁热和湿浊最常见。
所以,但凡要用攻药,不养气活气是肯定攻不动的。治病肯定是要顺着气养血啊。
第一件事就得是维系阴阳,贯通上焦下焦。
有郁热的,可以用一些芳香化浊,调理气机的药,比方说苏梗、荆防。用柔和的辛温药,这是为了增强散热的力度。浊要是不去,就会与郁热交结成了湿热,到时候更加棘手。
散热开郁化浊,气机一通,病情自然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