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情绪病,气不顺?用个收敛,发散的方子

要知道,精神问题,就是脏腑问题的表达。


根本不是所谓的单纯的心理问题,自己也不受控制。


你比方说,脾气大,情绪老不好,可能是肝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是用中药去调理患者肝疏泄失常的问题。脏腑没问题了,连带着患者的精神也会好很多。


再一个,调肝,调的是什么?


调的是气,郁结的肝气。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把这个概念延伸一下,就是“气为一切阴质之帅”。


气属于能量的范畴,阴属于物质的范畴,用现代话说就是,“能量主导物质代谢”。


我们再来说肝,肝,就是调节人体生命能量的分布。


肝的疏泻失常,正是因为能量的运行输布失常,影响了人体健康。


表面上看就是食欲小,这里疼,那里痛的,月经失调,失眠。严重的话,各种结节,肿块,淤血等等。


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浑身不得劲。


其实根源就在于消极情绪伤到肝了,导致了肝郁。


情绪病导致的肝郁是一种气滞,气停下来不动的状态。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是胸胁胀满,长吁短叹。


这时候就不要补气了,再补更多的气进来,局部气滞的情况就会加重,人的症状也会更明显


行气也不太合适了。


因为这种气滞本身,还带有气虚的性质。


所以,单纯用行气、散气的方法,比如香附、郁金、川楝子,都会容易加重气虚。


这时候可以用上破气还五汤的五个核心药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


柴胡是一个疏肝药,或者解表药。


不像人参、黄芪那样的补气药,会加重气滞。因为柴胡在性质上,更倾向于在行散,而不是产生更多的气。


但是,如果单靠柴胡这样往外散,也是有问题的。


从一个阴阳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不可能一直往外散,它也需要往里收。


对肝脏来说,我们说肝脏的特点,叫做体阴用阳。


意思是,肝脏一方面负责藏血,这是体阴的部分。一方面负责疏泄,这是用阳的部分。


现在肝气不足,向外疏泄不利,出现肝郁,这些都是用阳方面的问题。


那为什么阳会出问题呢?


因为向内聚敛的,阴的部分,藏血的部分,不够了。


这样,向内收聚的白芍,再加上向外疏泄的柴胡,一收一发,组成了一个调肝的核心药对。


当归,是用来辅助白芍补血的,把当归和白芍配在一起,补血为主,兼能行血。


白术、茯苓,主要是针对脾的,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因为,肝和脾的关系非常密切,脾气的运化,离不开肝气的疏泄作用来帮忙。


现在肝郁,疏泄出问题了,脾气自己去运化,就很容易跟着也出问题。就是所谓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