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维——降频
经过近一年的升维,身、心、灵、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可以变换一下,降维到某种适合人体的频率。
这也是为了美廊2019作品,《意识体》的写作,有所准备。
意识体,作为一种存在,相对于意识本身,或者纯粹意识,需要降维,和降频。
降维,是一个维度的视角,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处理信息的速度。
比如阅读,有一种速读,可以很快地理解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内容。
这是怎么做到的,最基本的逻辑,就是阅读的意识,远远超越了内容所在维度和频率。
但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相应地需要提高意识体的维度和频率。
不然,就会出现一种不匹配的现象,最基本的表象,心身一体问题。
人生中有两个这样的阶段,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
青春期,来自于性别分化,是升维的,即人格附带的心理,和身体或者生理的冲突。
更年期,来自于中年危机,是降维的,即身体或者生理的退行性改变,主导的心理反应。
当然,还有一个儿童时期的问题,就是自闭状态,倾向生理就是孤独症。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闭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一般都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
但青春期,和更年期,是非常显著的变动,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所以,升维和降维,及其相应的频率升降,和呼吸一样自然。
只是,从更深维度的,即思维乃至于意识上的升降,通常是滞后和平缓的。
这也是大多数人,生活都是很自然的,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青春期,相对于更年期,要好过很多,因为那时是懵懂的,而且是向上的。
更年期,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说,也不会很难过,会推迟到面对死亡时。
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尤其要处理大量信息时,更年期的问题,就很明显了。
其中,最明显的反应,潜在的生理上的退行性改变,带来的心理上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早已有之,但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大多数的人,因为意识的主体性缺失,只是觉得生活比较辛苦而已。
加之文化的隐约性,不会意识到这和意识有关,甚至都不会和身体联系起来。
其实,心身是一体的,身心灵意也是一体的,只是看人关注什么而已。
比如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来自于意识的自我人格确立,及其成长。
看似并不相关的现象,其实都来自于一个内核,或者一个模型,那就是意识体。
只是,意识体是看不见的,只能意识,而且很难意识到。
那么,怎么意识到意识体呢?
显然,只有一个方式,就是人有意识的升维,到自我意识,乃至于超我意识。
但看见了意识体,并不等于了解了意识体,因为需要亲历。
所以,这又需要一个降维的过程,回到身体层面,亲身体验才可以。
这也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也是因为了解O型物思维的原型,才触类旁通的。
体系,或者系统,是一种本体的存在,是需要感官和体验,才得以显现的。
因为我是一个A型念思维的人,所以不会直接看到物思维的原型。
因为念,是一种抽象的而非具体的存在,所以频率可以非常地快。
但是物,及其体,是一种具有形式,或者具体的存在,所以需要降频,才可以落定。
同时,这也是解决心身一体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降频,相比降维,看似简单,却可能更难。
对于人体来说,有两个主要的频率源,一个是心率,一个是呼吸次数。
但还有一个隐形的,可以调适以上两个频率的,就是脑波。
可以说,脑波的频率,是以维度分界的,而不只是以频率分类。
比如γ波,显然要比通常的静态α和动态β波要频率高。
α波,可以说是一种通常的,或者通达呼吸,以调适心率的状态。
此外,还有更低频率的波,就是深睡眠的δ和做梦的θ波。
当然,还有更低的空性的ε,和觉悟的λ波,还处于不确定中。
这里要说的,是意识或者思维上的升维和降维,是可以调适脑波频率的。
所以,静坐的α波,是高维主体的意识,和意识体的链接方式。
其中,可能存在一种频率的跃迁,就是跳过一个频段。
当意识及其思维,已经具备了一种观察者模式时,就可以跃迁了。
所以,降维并不是说,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种自由的观察,或者体验。
降维是意识或者思维上的,而降频是心理或者生理上的。
以此而论,之前的分类法,即意识、人格、心理、现实四层,可以另外界定。
这大概和身心灵意是对应的,只不过是倒着的,对应次序是意、灵、心、身。
在某种意义上,身心灵是一体的,意是一个观察者。
所以,意识有时是一种干扰因素,正如量子物理中的观察者效应,导致测不准。
或者,正是因为意识,具有自由基,才可以让生命,或者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可能性,就是升维和降维,也可以象呼吸一样,具有一种自然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