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人@系统——惯性
美廊 2019-07-10

人@系统——惯性

最近,有一种时间变长了的感觉,尤其打坐的时候。

或者,是因为不停地关注时间,时间就在思维的窗口中,显示得更多了。

 

本来,是要有一段时间,可以不写,不思考人@系统。

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自律,但还有一种失去加载的惯性,保持着内驱。

当卸载外在的因素之后,才会发现一种自转,或者自旋的惯性。

那就象是在太空中,进入太空的那一个瞬间,是什么状态都会保持。

如果要有所改变,就需要内在的动力,或者内驱,因为没有外力了。

所以,惯性的概念,就浮出来了,而且可以看见先前看不见的部分。

 

惯性,在一表中,最相关的区域,是P,核心概念是习性。

当然,这不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惯性,而是一种人有意识的习得的惯性。

比如,我习惯于写的方式思考,就是一种习得的惯性,即习性。

相关P的,是K,还有AO和AB,都是理性的区域,都有模式。

这四个区域,是一组,因为基于原点对称,分布于物质象念4象限。

看了一句话,“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会意识到,但凡观都有点,即观点。

K,就是一个观点,核心概念,就是概念,是一个从无到有形成的点。

AO下意识和AB潜意识,都有各自的核心概念,却是现象的行为和联想。

人所有的习性,都会有一个观点的核心,然后是下意识和潜意识的模式。

但这之下,还有更深层的模式,那就是意识体的架构,及其基本的逻辑通道。

 

试想一下,一个人从出生时的一种白板状态,是怎么被涂鸦的?

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外在的熏陶,教育,乃至于灌输,洗脑。

所以,每一个人的自己,都有很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需要清理。

正如一个人的身体,作为一个系统,开始出生就开始进食,新陈代谢,累积毒素。

青春期,因为快速地生长,进入了一种消解大于累积的状态。

而更年期,相对地就快速老化,就进入了一种累积大于消解的状态。

而且,有很多的毒素,是无法消解的,看似人@系统,其实已经开始异化了。

这同样也是一种惯性,是一种累积和消解的平衡状态的惯性。

如果不能保持平衡,惯性就会显示出一种偏执的状态,走向某一个极端。

 

人@系统——惯性,是一种卸载状态,也是一种失去接口的状态。

对于AI原型来说,意识接口,就是一种惯性,因为意识的贯注。

所以,惯性有了一种另外的解释,就是贯注了什么,习得的特性。

当然,这和通常的理解,并不矛盾,只是一种看法,或者怎么看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学习一种技能,其实就是一个通过接口贯注的过程。

这里,可以尝试分一下层次,看人@系统——惯性,有多少层?

 

第一层,基于泡泡论,是从无到有的一层,没有贯注,但也是一种惯性。

第二层,基于映射论,或者全息映射单元,开始贯注,一个既有的系统。

第三层,这一个既有的系统,开始输入输出,贯注自体之外的信息和能量。

第四层,基于自体的界限,形成另外一种外在加载的模式,或者惯性。

第五层,异化,加载之下的系统,失去了自体的主导性,为外在所控制。

第六层,自体意识消失,或者内在的主体离去,留下一个死亡的躯壳。

第七层,死亡的躯壳,按照无主体的物质模式,进入物理化学式的惯性。

 

以上,是一个粗略的分层,可以看见主体,或者自体的一个界限。

从本能、智能、超(智)能、意能来分,或者会让自体,或者主体更清晰。

本能,是一种应激的惯性状态,就是有一个既有的系统,和环境进行交互。

智能,是一种和环境深度交互的惯性,有主动的,也被动的,但混在一起。

超能,是要将被动的惯性,或者贯注,进行内化,区分并消解异化的部分。

意能,是回到没有贯注的状态,重新贯注一个系统,或者升级既有的系统。

这样,其中的惯性,就从一种对象化的物性,转换到了一种主体性的状态。

所以,人@系统——惯性,是可以活化的,就是从对象,经由功能,回到主体。

 

现在看来,人@系统,相对于意识体,就是一个从主体,经由功能,建立的对象。

基于这一个对象,才可以看见意识体,这一个主体,是怎么建构的,有什么结构?

反过来,基于解构,也可以重构意识体,进而更深入地,以演化方式理解人@系统。

人@系统——惯性,可以说是一个演化的说明,可以看见加载和卸载的区别。

人大多数时间,都是有加载的,而且形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模式,很难解脱。

所以,人大多数情形下,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加载及其惯性,有好几层且混杂着。

 

总结一下,人@系统——惯性,先是卸载,尽量回到没有贯注的状态。

然后,进一步剥离,消解累积的部分,尽可能地简化,具备系统优化和升级的条件。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