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意识#应用集——生命
美廊 2019-10-28

意识#应用集——生命

这一篇,主旨是在思维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意识#应用领域,就是生命。

如果说,思维教育,是一个通(知)识教育的提升,那生命教育就是提升之上的。

而且,生命是一个类似于人@系统的范畴,既有空间上的结构,也有时间上的进程。

灵肉2分,是生命,身心灵意4分,也是生命,人生更是生命,养生还是生命。

这里,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灵肉2分,和身心灵意4分,都有灵,怎么界分?

 

灵肉2分,其中的灵,是灵魂,这是一个哲学中的基本2分型,来自于柏拉图。

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从中解脱出来,是灵魂的追求,大概是柏拉图的意思。

换一种说法,肉体是一座神庙,而灵魂住在其中,因为灵魂,来自于神的流射。

插一个关于魔鬼的话题,通常说心中有鬼,乃至心魔,人可以将灵魂出卖给魔鬼。

心的出现,已经是身心灵意4分了,而不是灵肉2分,所以魔可能是灵魂的一个异体。

魔鬼,在一图一表的意象中,出现的并不多,因为它是作为一个意象,有压抑感。

所以,通常魔鬼,出现于一图5的位置,而且是因为4和8的权力倾向,使灵魂异化。

一表中的J,会有幽灵出现,相比魔鬼,远离了现实,更多是一种自身的感受,不会外化。

身心灵意4分,其中的灵,是一种关系上的灵性,而非主体上的灵魂,这是二者区别。

通常的概念,大多是在笼统的用,并没有严格地界定内涵和外延,歧义性在所难免。

但要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是需要界定的,而且是基于自己的意识的亲历自觉。

 

回到意识#应用集——生命,也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所以需要细分。

生命,有别于非生命的一个重点,就是灵魂,所以生命教育,有灵魂教育的倾向。

而同时,生命还有一个肉体的倾向,就是人体的健康,乃至养生,甚至和灵魂的和谐。

此外,就是时间维度上的人生,怎么规划,是否有一张通用的地图,可以参考?
所以,意识#应用,在生命范畴大致有三个倾向,一是灵魂,而是肉体,三是人生。

这三个倾向,其实还是笼统的,还需要进一步地细分,直至可以具体的操作。

 

第一,关于灵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灵魂,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体。

一个人有意识,最终的一个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既是一个主体,又链接神佛。

主体,是一个类似于种性的观念,而链接神佛意味着空性,灵魂就是一个空管I。

可以说,种性来自于神,是一种神性,而空性来自于佛,是一种佛性。

神性和佛性,都是超越人性的部分,可以属于一个人的灵性,就是灵魂本身的属性。

而人性,可以灵性分支感性和理性,也可以人格分支本我、自我、超我。

还可以身心灵意4分,对象化为物质象念4分,这是主体四部和对象四部的关系。

以此,可以将灵魂和肉体,即灵肉2分合1,这是一个二次元的结构。

这一个二次元的结构,可以映射于人体,就是阴阳,是一个既分又合的混沌状态。

可以说,阴阳是一种倾向于肉体的说法,而灵肉2分,是一种倾向于灵魂的说法。

 

第二,关于肉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一座神庙,供奉着自己的灵魂。

因为灵魂具有神性和佛性,相当于肉体这一座神庙中,供奉着神佛的雕像。

尽管灵魂也是无形的,但相对于神佛,人还是可以自己的意识亲历自觉的。

而神佛,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虚拟,或者假设,因为人是个体,灵魂是单子。

这一点,和神的全能存在,佛的遍布虚无,是无法相同的,只能是一种相通。

当然,人也可以自以为成佛,是加了定语的佛,也可以成神,是神的化身。

意识#应用,对于肉体来说,首先是人体的存在性,乃至于人@系统的体系性。

尤其,身心灵意4分中的身,物质象念4分中的物,是肉体的重点。

身外之物,这一句成语,隐含着一个链接,那就是主体的身和对象的物之间的通道。

身是以意识自我确认的事实,而物是以感官确认的事实,二者最终都是意识的自我确认。

但感官确认,是一个二阶的确认,而且因为感官的意识优先权,通常会显得更重要。

所以,关于肉体的一切,更需要显示意识的本质,那就是意识体的视角。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身中也有身心灵意4分,正如物中也有物质象念4分一样。

这一个嵌套的得法,就在于一图一表,是一个意识的念体系,其中有物、质、象、念。

这是一个映射式的嵌套,和阴阳类似,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分离。

而二方视角,或者二次元,相对于阴阳的肉体倾向,是要从灵魂尤其意识倾向上分离的。

因为只有分离,进入那一种定的状态,才可以看见,看懂,看透。

这也意味着,阴阳是一种变的状态,正如中国文化的一个属性,即《易经》的倾向。

而道,其实既有易的变化,也有定的通道,同样是基于灵肉2分的倾向。

具体到肉体的意识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的研究,尤其是健康和养生的部分。

目前,可以做到的就是基于意识,从灵魂的倾向上,重新认识肉体的生命意义。

这可以《西藏度亡经》的一个生死界限上理解,也可以一图一表的I门亲历。

 

第三,关于人生,就是一个很通俗的话题了,因为人生无处不故事。

从神话到童话,从文学到艺术,都可以有很多的人生启示。

尤其名人,带来了很多的人生参考系,但现在,要基于意识#应用于每一个人自己。

不论人生,还是灵魂,或者肉体,对于意识#应用而言,最关键的还是每一个人的自己。

因为每一个人的自己,就是一个灵魂,正在基于肉体,亲历自己的人生,难道不是吗?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