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意识#应用集——定
美廊 2019-11-01

意识#应用集——定

这一篇,意识#应用集——定,要深入的是一个跨维度的功能,即定。

定,是一个佛法用语,即戒、定、慧,对治贪、嗔、痴三毒,是跨三界的。

可以说,戒是一个感官界的禁止,通常来自于外部,但也可以自律。

一旦自律,戒就不再是一种禁,而是一种止,可以观,乃至于自觉而定。

定,相对于戒,是可以止观的,是一个思维通道中的中观,但可以极致。

那就象是一个沙漏中心,要定于那一个中点,并一体两面地开启玄关。

这时,意识界就看见了,可以进入抽象界,面对未知,乃至虚无的恐惧。

而真正的定,注意定下面其实是一个“正”,是正在念中的定,或者定于一念。

这就是念力,一念不觉即是无明,而一念自觉就可以定,并由此生慧。

慧,很难解释,大概有扫除心上灰尘的意思,是要清净的,是定之后的主体意境。

所以,慧有点象是做减法,不断地简化,不断地纯粹,最终会是澄澈之心。

 

当我自己不确定时,就需要看一下自己的意识,站在哪,看向那,怎么看?

一图,6,有扫描的意思,但需要到11,才可以看清楚,因为11在一图中最定。

11,感觉有一个漏洞,会漏到一表,最终定于I,是一个定海神针的样子。

但这还不够定,要进入I门,把I沉寂于虚空中,直至可以自由地虚空中行。

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是一种阿罗汉的意识,可以达到金刚的境界,反之也能断金刚。

佛的《金刚经》,就是一个定的氛围,可以扫除一切烦恼,迷障,定于一念。

念佛,也是一种定法,可以不停地练习,最终将一念打开,成为一个玄关,进而中观。

所以,定有三界之别,感官界的止,思维通道的观,意识界的定。

当然,这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界定,终极的定,是无界别的,是通神佛的。

一表中的I,会显示出一种发光的状态,类似于头戴光环的那一种,可以自照也可以照人。

或者,那是一种觉照,但有一个定的过程,就是孤光自照。

孤光自照,在I门里非常地简单,类似于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I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通神佛的,因为虚空之后,就是光的自照。

 

意识#应用集——定,主旨于一种种性,是相对于空性的不确定。

灵魂,在更多的倾向上是一种空性,会有一种幽灵的感觉,飘忽不定。

有意思的是,佛法以空性见长,却找到了一个阿赖耶识种子,类似于精神。

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来自于神光,是有种性的,可以沐浴神光中安定的。

所以,神父佛母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神是种性,而佛是空性。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因为神,或者佛,都是一个意识的名,而非其实。

或者,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神,类似于耶稣和上帝的关系。

因为佛,对于神的说法,语焉不详,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就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无之间,还是有漏的,就是那一个沙漏。

沙漏中心,是有定的,但也很难,因为意念相续,是意识流的不停息。

还有一种定,是虚空中的,反而可能容易,但进入虚空,会比较困难。

所以说,有时信仰是必要的,甚至如伏尔泰所说,没有上帝也要造一个上帝。

因为信仰,尤其是唯一神的信仰,会给予人一种定的力量。

有神论,和无神论,是有很大差别的,尽管都可以定,但境界不同。

 

有神论,会给予人一种精神,是可以信仰,就能通达的一种境界。

而无神论,是要自立的,也是一种神赐予的自由意志,但要难很多。

尤其,是人有意识的局限,通常会很自大,自以为神,还不自觉。

当然,有神论,也有一种依赖性,会让人迷信神的链接,比如拜偶像。

神赐予人的是自由意志,或者有神论和无神论,都是合理的。

那就象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家长制,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背反为一种自立。

或者,亚当与夏娃,并不是被逐出伊甸园的,而是一种自由意志的赐予。

如果神父佛母的说法成立,那人子最终是要离开的,寻找自己的人生。

那禁果,不是生命树,而是智慧树上的,可能隐喻着一种好奇心的萌发。

好奇心,是一个孩子必然有的意识,最终会成为一种成长的动力,求知乃至智慧。

如果一切都是神的安排,那吃禁果也有其合理性,是赐予人智慧的一种方式。

不然,神可以为什么要种那一棵智慧树,还要禁止亚当和夏娃吃,只能是有意的。

但正如孩子,有时不理解父母一样,可能误会了神的意思。

比如有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以理解为人的可笑,但也可能上帝开心。

以此而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先祖崇拜,并非自然的无神论,而是神之子的追溯。

这样的解释,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定,因为可以链接神,是更古老的传统。

如此,神传文化的说法,会成为中国人的福音,可以意识的视角,追溯神父佛母。

或者,这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是一种消弭隔阂,以意识相互融合,达成和谐之道。

这既是一个中国人的定,也是任何一个人的定,还是整个人类的定。

 

意识#应用集——定,有点跑偏,因为没有具体到个体的不定状态。

比如,一个人的迷茫,彷徨,恐惧,受惊,乃至于灵魂的不安,都需要一种定。

不过,只要基于意识,超越人有意识的局限,从对象退到功能,再退到主体,必将入定。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