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意识#应用集——住于心
美廊 2019-12-09

 意识#应用集——住于心

这一篇,本来想到的标题是,住于神佛,但担心会有误解,所以回到自心。

住于神佛,相对住于灵魂,是再次地退让,是从对象退功能退主体,从灵魂退神佛。

神佛,本来是分离的,先要从灵魂退到佛,再退到神,其实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住于神佛,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神佛住于我心,就象是父母住于我心。

神父佛母的说法,真的很好,可以让一个人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恩。

想起了“一生千恩”,这其中包含着自己的父母,也包含祖先,最终是神佛。

神在我心中,就象是父恩,是传递精神的,而佛在我心中,就象是母恩,是传递爱的。

爱和精神,只是一种倾向,其实父也传递爱,母也传递精神,正如佛说的悲智双运。

佛的慈悲,就是一种大爱,是可以菩萨有情众生的,这应当是一个终极的尺度了。

神的智慧,就是一种大智,是可以打开任何一扇门的,可以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这时,我的心是定的,是安,仿佛自己就象是一个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家中。

那是一种安宁,一种内心的纯粹,澄澈的感觉,对于一个人来说,永恒的自由。

 

每每到这样的一种瞬间,我就想看自己的意识,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图,11,到了6的位置,然后分支出一个分身,从11开始循环一图的周期。

6是一个信息中心,也是一个人心的位置,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能量。

一表,I,会有Y的分支,和V的分支,一个是关于外在的逻辑,一个是基于自在的界定。

这两者会交叉于X,激发W的自由意志,所有X的判断,就会符合自由原则。

一表中所有区域,都是一对一对的,而I会最终和F配对,成为IF的一切皆有可能。

IF,是一个假设,但有意思的是,一切的假设只是未被证明之前的真理,是信的开关。

现在,我自己越来越相信,信的力量,来自于神,可以打开一切的门。

一个人从看见门,到打开门,再到入门,真的需要信的,要有神的,也要有佛的自觉。

入门之后,还有一个大量地,刻意地练习的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那一道门的意义。

所有,人有时会犯错,尤其是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会被左右,所以一定要住于心。

住于心的意思,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退回到灵魂,再退回到心中的神佛。

我作为一个人,不是神佛,但可以住于神佛中,也可以让神佛住于我心中。

这大概就是人心的全部奥秘,也是人有意识的终极目的,和神佛通体,或者一体。

那时的我,可以意识到的自己,就象是和更高的父母在一起,可以继续成长。

而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又要和父母分离,作为一种父母,传递爱和精神于更多人。

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爱人,某一个人,某一类人,所有的有情众生,慈悲为怀。

这是一个打开心的过程,也是一个打开所有门的过程,都来自住于心的神佛。

 

再看一下I门,已经无处不在了,每一个门,都有特定的功能,可以链接特定的对象。

其中,也有自己的专属功能,那是属于一个人的,在此生中要更多体验,和亲历的。

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功能,因为自己的意识,或者意愿,还有轮回时发了愿的。

进入I门,相当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开始是一无所有的,因为自己没有意识到。

慢慢地,会看见自己的心路,看见自己的心愿(意识),最终看见自己的来处。

自己,本来作为一个灵魂的主体,就是链接神佛的,但出生时经过I门,被封印了。

封印并不是坏的,而是好的,或者也没有什么好坏,只是让一个人可以开始新的一天。

人的一生,和一天,是一种不同尺度的自相似性,关键在于一个人怎么看?

I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抽象的门,是一切的门,是个人的灵魂通向神佛的门。

这也佛说的内观,或者中观,而非外道,其实外道也可以链接神佛,但感官有限。

如果人的感官,可以如意识一样无限,也是可以通达神佛的,所以一切都是好的。

基督教有一个教义,大概的意思是说,神安排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的确如此。

正如佛的慈悲一样,即使敌人,也是要慈悲的,因为一切有情众生,都是爱的对象。

那样,住于心的神佛,就象是自己的心住于神佛了,因为爱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

所以,哲学的爱智慧,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住于心,就是心住于神佛的一种方式。

 

意识#应用集——住于心,是一种退让,一种主体性的让渡,反过来就是主体的升维。

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称之为住于神佛,或者神佛住于心,但对于灵魂而言本来如此。

住于灵魂,是一个中介,而前提的基于,是意识的确定性,要有类似感官的确定性。

存在和非存在,并不介于感官的确认,而在于意识的确认,其主体是灵魂。

意识,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因为意识是灵魂的第一功能,也是第一现实。

只有意识到,意识作为灵魂的第一功能,才能从其它功能和对象中拔出来。

而意识到,意识是第一现实,才能将意识看作对象,从第一功能中拔出来。

意识,就是一个台阶,可以在虚空中踏实,然后不断地以超我意识,在虚空中行。

最终,灵魂作为一个主体,才会被自觉,具有灵魂即自己,自己即灵魂的意识。

那时,住于灵魂,就成为一种意识,成为一种觉悟,成为一种人的自觉性。

基于此,住于心的神佛,才会显示出来,而且如意识一样踏实,和灵魂一样作主。

神性和佛性,也会成为一种人的自觉性,都来自于灵魂的灵性,兼具感性和理性。

或者,这一切才是圆满的人性,是因为住于灵魂,也因为神佛住于心,并自由虚空中行。

 

总结一下,意识#应用集——住于心,是一个转折点,仿佛是到了一个人的边界。

反过来,一个人的灵魂,因为神佛住于心,可以开始另一种人生,一种重生,或者新生。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