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为什么,当时理解不了?
美廊 2019-12-29

为什么,当时理解不了?

今天,同事说起一件事,至少是一年多前了,我的一个说法。

大概,是关于情感的话题,就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给钱最省事。

我当时可能是给了一个说法,情感表达一旦只剩下了钱,就变质了。

现在记不太清楚了,同事说,当时理解不了,说现在理解了。

这是一个很有深意的现象,为什么,当时理解不了?

 

还记得,当初给TW的一个建议,就是不要老说,“自己是为了别人”。

因为当你说自己为了别人时,其实掩盖了自己的意图,就是首先是为了自己。

在“为自己”,和“为别人”之间,要不别说,要不说之前,意识到是先为自己。

当时,TW也不理解,觉得我在挑刺,本来就是为了别人,为什么不能说?

同样的话语,还出现在,“大家都认为没问题,为什么就你觉得不对?”

这是一种个人的观点,用一个“大家”的概念,增强说服力的不自觉的说法。

一个人,是代表不了大家了,因为大家是一个集体概念,是非主体,无意识的。

大家,不是一个人,是无法说话了,所以没有大家说,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存在。

最后,TW找了一个更好的说辞,就是加一个前缀,“我认为”,但可以省略。

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一种主体性的存在,省略多了之后,主体就消失了。

等到以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主体性就消失了,成为一种主体性缺失的状态。

 

主体性缺失,会形成认知障碍,也是一种所知障,尤其后来习得的人。

比如,“大家都认为”,省略了“我认为”之后,后来习得的人,会觉得很正常。

同样,情感以钱的方式表达,习惯之后,就会只看见钱,而看不见情感本身。

其中的原理,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主体(我)省略了,只剩下了功能(认为)。

其中的大家,其实是一个假主体,省略我有时是怕自己出错,有时是为了压对方。

另一个原理,是功能(表达)省略了,只剩下了对象(钱),主体早就不见了。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就是送一个礼物,为什么不直接送钱?

因为礼物,是代表主体的意愿的,是专属的主体、功能、对象。

送钱,的确很省事,而且还可以自由地变化对象,也可以买不同的礼物。

但是,这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专属的,并不能将一个人的情感传递给一个专属的人。

为什么,当时理解不了?

一是,自己就是一个后来人,并未从主体上,理解言语和情感的表达逻辑。

二是,主体的不可见性,会被功能替代,进而被对象所遮蔽,最后只剩下了对象。

 

那么,后来怎么又理解了?

其中的关键,就是亲历了,哪怕是一种对比的效果。

比如,送礼物,是不能给钱的,就有一个对比效果。

更重要是亲历,就是自己感受到了其中的差异,能大致清楚其中的逻辑。

为什么,钱有一种比喻叫,阿堵物,因为它的对象化非常强烈,是可变换对象的功能。

这对于情感,这一类更具有主体性,或者主观意愿来说,是不专一的,不专属的。

而情感,最微妙之处,在于对象也要有主体性,是要从主观意愿上感受的。

或者说,情感表达,是“内容大于形式”的,即所谓“礼轻人意重”。

言语表达,其实也是如此,并不是好听的话,就会有好的效果,传递好内心的意思。

但如果一个人,是一个后来者,习惯于“形式大于内容”的表达,就会有所知障。

一开始,听到了“内容大于形式”的表达,还会反驳,因为和自己的模式不匹配。

这就是,当时不理解的原因,类似于吃不到的葡萄,很可能是酸的。

不过,如果一个人但凡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好的东西,总是会入心的。

因为好的东西,总是有一种灵魂上的感应,除非一个人灵魂已死,总是有点感觉的。

尤其,当情感或者言语表达,遇到问题时,会打开一个缺口,尝试新的可能。

其实,一个人只要是用心,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那些更能让灵魂感应的表达。

一旦,灵魂可以感应,感觉就会很灵敏,就会开始捕捉有内容,更本质的信息。

加上,对比的效果,慢慢地,后来就理解了,尽管可能并不清楚其中的逻辑。

 

仪式感,很重要,但一旦形式大于了内容,就会形成谎言一样的效果。

其实,谎言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表达,但结果可能是,主体中充斥着假象。

因为谎言,欺骗另一个人,其实很容易,尤其是第一次说谎时,几乎不会被发现。

但谎言要让自己相信,真的很费劲的,所以要合理化,要更多的结构支撑。

比如,我说,杯子是会飞的,那我至少得给杯子,加一个翅膀的结构吧。

那这个翅膀,怎么和杯子链接,怎么扇动起来,怎么保持平衡,都得合理化。

所以,说谎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亚于一种发明创造,但很最终会奔溃的。

可想而知,一个人说了太多的谎言,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不得安生。

除非,这一个人的灵魂,已经死了,或者被封印在一个不见天日的黑暗中。

这是很难解脱的,因为问题不在说谎,也不在恐惧,而在于主体性的不理解。

主体性的不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灵魂的不自觉,缺乏自我意识所致。

灵魂的不自觉,或者缺乏自我意识,现在也会有一种,“当时理解不了”的感觉?

这也是一种仪式感,但可以内容大于形式,只要意识到自己的灵魂,以后会理解的!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