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这一本书,《学佛》,已经开始倒计时了。时间过得真快,但同时也很慢,因为一步一步走过来,有很多的足迹。“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把这一句话留在这里?可能是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觉醒,觉知,乃至灵魂的自觉。曾经的痛苦,并非不是没有缘由的,都是佛的因缘法。不论是苦苦、坏苦、行苦,都是苦,都是因缘和合。佛法对于苦的解脱,是一念之间的,的确可以解脱,真实不虚。
这一篇,一表F,就是以苦为关系,理解佛的解脱之法。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和佛法本身,有所差别。但我想,如果能解脱苦,就是一法印,就是佛法。而且,一表F,就是佛法的象征,佛(Fo)和法(fa)都是F打头的。我自己,并不能完全解脱苦,也做不到阿罗汉的不受后有。但我因为因缘法的熏习,和一念三步的练习,可以很快地和痛苦和解,得到一种一念自觉的解脱。
其中的关键,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一念定,就定于痛苦的那一念中;另一个是,一念转,因为有一个更强烈的念,可以随时转念,超越痛苦。基于这两个基本条件,即时的痛苦,就会大幅度地降解,进入一种烦恼转菩提的程序。这是我自己写《佛学》,这一本学佛引导手册以来,一个最符合佛法的应用。佛法,是非常有用的,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这是我自己一个很深的体悟。降解痛苦,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佛法应用,虽不能彻底解脱,但起码可以让人止观,深观佛的因缘法。
因缘法,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佛法,看似很简单,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这是我先前,怎么也想不到的,不是亲历体验,真的无法深信。尽管我自己,已经理解,信是善心所第一,是一个一念的开关。但要是一个我不能亲历的观点,我也很难做到深信不疑。所以,信是需要一种力量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在没有力量之前,就需要一种勇气,鼓起自己所有的勇气去相信,才可能打开那一念的开关,链接因缘法,乃至神佛。这样的信,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来自于自己的灵魂深处,那一种神赐予自由意志所具有的力量。这是因为当我链接了灵魂,并走上自觉之路之后,才发现了自己,是有某种力量的。当这一种力量,还没有显示时,那会是一种勇气,可以超越痛苦,乃至于超越生死的勇气。一旦我意识到自己有了那一种勇气,我就可以鼓起勇气,相信那看不见的灵魂,乃至不可见的神佛。一旦我可以相信看不见的,链接自己的灵魂,就很简单了;而一旦链接了自己的灵魂,链接不可见的神佛,也就简单了。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因缘法,就是一种链接,一种简单到只要一念信,就可以打开的链接。而这链接,本身就具备了超越痛苦的念力,就可以降解痛苦,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以下,就基于一表F,这一个关系区域,巡游灵魂环,寻找苦的解脱之法。
一图,2,就是一种解脱,就是解脱所有关系的一种解脱。对于我自己来说,自己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或者起码是堪忍的。但很难亲密关系的痛苦,让我不堪忍受。因为那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尤其当自己,还不懂因缘法时,真是无法解脱。尤其父母的痛苦,就象是一个锅盖,笼罩在自己的头上,可以说是暗无天日。另外就是我自己,不懂还要强求,帮助父母解脱,基本就是徒劳。回头来看,那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自己爱父母。但那不是一种好的爱,有时反而会增加自己和父母的痛苦,因为不懂。现在,慢慢地懂了,当自己的灵魂还不自觉时,自己的痛苦尚不懂解脱,根本无力解脱其他人的痛苦。这不是愿意就能做到的,是要深观因缘法,真正地理解佛法的。
一表,Y,就象是一棵嫩芽,只有经历了风雨,才会懂得风雨的意义。这其中,有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就是自己的亲历,理解并最终自觉。真正的理解,一定是基于自觉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地重要,一定要理解。这理解,同样是基于自觉的。所以,自觉是一个必需的亲历,无人可以替代,无人可以超越。其实,痛苦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让人痛苦,就是不理解。不理解,是因为达不到一念的自觉,无法深入痛苦的一念中,去降服那一念。而那一念,就是佛的因缘法所在,就是一念解脱法所在。当一个人可以一念定,也就是定于一念中,痛苦就只是一个念头,一念之间就可以解脱了。即使,那不能解脱所有的痛苦,也不能完全消除痛苦,但可以瞬间解脱。
入I门,就是那一种解脱的感觉,因为可以看见因缘法的一念,也是一个巨大的虚空,一个一片虚无的世界。一念,可以微不足道,也可以让自己微不足道,因为自己可以在一念中。痛苦再大,也不过是一念所牵,一念因缘和合而成。在I门里面,生死都无惧,痛苦也就算不了什么。“生死无惧,苦罪皆宜”,是前几天总结的一句话,真是很受用,也是深观因缘法的一念自觉。
上光孔,就会感觉到自身的一种勇气,真是会让自己也觉得鼓舞。经历了I门里面的一念自觉,尤其是踏念而行,在穿越光孔的那一刹那,就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勇气升起。而且,那一种勇气,可以不停地鼓起,让自己变得无所畏惧。痛苦不算什么,生死可以超越,一切都是因缘。
虫洞回环,感觉第一次有了勇气,要穿越虫洞,真正地体悟人生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好象是一种重生,一种重见天日,一种刹那解脱。今天不自觉地又发了一个愿,“致力于让人生美好”,不仅是自己的人生,也是所有人的人生。
一图13,有一种纷纷扰扰的感觉,但不会烦恼,因为都要转菩提的。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从烦恼转菩提,提升到烦恼即菩提的效率。这时的F,就是一个Fast的印象,而且轻松的,柔软(Soft)着。我觉得,佛法也可以是这样的,好的应用,就是轻快的。而一念三步,就是这样的练习,会因为灵魂自觉,让人越来越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