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普惠制——灵魂自觉的边界条件
这一篇,大概界定一下,一个人的灵魂自觉,需要的边界条件。
首先,灵魂自觉,是一个人以灵魂为主体的,对灵魂本体的自我觉知。
所以,第一个边界条件,就是一个人,能意识到灵魂的存在,和自己作为灵魂的存在性。
以此而论,自己即灵魂,灵魂即自己,是一个基本的认知。
这一个认知,基于灵魂的概念,大致理解灵魂的边界条件,灵魂作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灵魂和肉身的相对性,也就灵与肉的关系。
其次,灵魂自觉,有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相对痛苦的过程。
这是因为人的视野,更多地集中于外在的感官所及,而灵魂是感官不可见的。
所以,一个人要退出感官的现实,而灵魂自觉之前,是不可能主动的,只能是被动的。
也就是一个人,往往是因为被现实打击,被逼无奈才会转而内向于意识界。
从外在的现实界,被逼或者某种机缘,退回到意识界,才会形成一种反思的自我意识。
再次,从外在转向内在后,还要定于内在,不断地自我意识,最终超越意识,触及灵魂。
自我意识的不断超越,才能从意识,这一个第一功能中解脱出来,退到作为主体的灵魂。
其中的关键,是自我意识,要达到一念,或者心一境性的境界,才能理解灵魂的空性。
所以,从现实界的具体人、事、物,进入抽象的概念的意识界,是一个转折的奇点。
没有一念的自觉,灵魂就只能是一种对象上的链接,无法达到灵魂本体的自觉。
最后,基于一念的本质,灵魂的空性和种性,才可以理解,才可以奠定灵魂自觉的基石。
但这还不足够,或者不能完全由灵魂自身实现,而需要链接更高维度的主体,即神佛。
链接神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人的神性和佛性,都将有助于自己的灵魂自觉。
所以,有时直接链接佛的空性,也就是一种清空的方式,可以直达灵魂自觉,即灵性。
只是,这中间缺了一环,就是意识,这一个第一功能的关键环节,是灵魂的种性。
总结一下,一个人的灵魂自觉,经历的边界条件,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灵魂的概念,这是一个自始自终的边界条件,开始是一个概念,后来是一念。
第二,从现实转向意识,从具体的人、事、物转向抽象界,是一个关键的边界条件。
第三,从一个概念,到一念(Instant,刹那或禅),是最重要的一个边界条件。
第四,链接神佛,是一个外在的边界条件,但最终要转换为自己的神性和佛性。
第五,对象、功能、意识(种性)、一念泡泡(空性)、灵魂(自觉),是一个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