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人们都在写世俗传奇,他却把小说写成了纪录片的诗意
老木 2017-03-23

                                                              题图《阿城精选集》封面

文_沈小邱

我最近看的这本新版《阿城精选集》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精编的一个“世纪文学经典”系列之一,书里收录了阿城的部分经典小说、散文和小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小说代表作“三王”和笔记“闲话闲说”系列。

初听阿城,是源自去年简书用户罗列流传甚广的书单里,对他那篇佳作《棋王》的推荐。在网上找来这部小说的资源,读了起来。只是读了几段便昏昏欲睡、索性再也没有耐心读下去。阿城的文字,不像余华和王小波这类作家一样,文字畅快,引人入胜。第一次接触阿城的文字,反而会潜意识的觉得他作品里的语言沉闷、晦涩、难懂,句子与句子之间不搭调,所以,就一直放在那里不曾读过。

直到有一天,发现网上很多写作者都在推荐议论他的这篇《棋王》时,又引起注意,既然大家都在推,就一定有他好的道理。所以,花半天的时间一心一意的去读完了他这篇两万多字的小说。读完后,其实内心是充满震撼和惊奇的。《棋王》讲述的是“我”在文革时作为知青下乡,认识的一个同校里被大家称为下棋天才的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王一生对于下象棋达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状态,下棋可以填充他的饥饿,他不停的找人下棋寻找对手,甚至为了下一盘棋徒步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小说以文革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底层人物式的英雄,在那种艰难、饥饿、匮乏的日子里,对精神自由执着追求的极致诠释。

渐渐发现,阿城和他的作品更像是一块朴实无华的玉一样,没有耐心或者没有经历过阅读洗礼的读者是很难进入他的文字世界的。阿城的语言里更加贴近古汉语文体的叙述,字句简短、口语简练,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感。而后所读的《树王》和《孩子王》更是秉承了这种叙述方式,具有诗意感。

“三王”在读者中一直是阿城口碑流传甚广的代表作,都是以知青下乡生活为题材,如果仔细读你会从中发现,阿城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下,用他独特的文字,描述的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志趣。他的语境里,没有华丽、传奇式的色彩,更像是一个过来人,在向你用诗意的口头话、娓娓道来那些在难熬的日子里,发生的种种趣事。口语化的叙述,简练的文字,让这些冷峻客观、珍贵的故事更加充满时代的特质,这或许就是他和同时代作家不同的精妙之处。

《溜索》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只有2000多字,把一群马帮在经过怒江的悬崖上时,通过一根锁链到悬崖另一边的事件,描写的极为细致、简练和深刻,让人仿佛如临其境,战战兢兢,手心冒汗。阿城的小说不多,他从未写过长篇,除了“三王”分别都是两万字左右,其余篇幅也都比较短,两千字左右。然,读他的小说,却总觉得像是在看一部黑白色调的纪录片,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又或者他在向我们展示一副旧照片、老油画,记录和收藏着某个时段、某个片刻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记者会时而露脸,时而隐退。而《溜索》就像这样的片段一样,被阿城用文字完美的捕捉并保存了下来,属于某段历史珍贵的记忆。你再去读的时候,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话,都是那么真实。

再比如《会餐》,描述了知青在乡下和村里生产队一起杀猪、蛇肉会餐的场景,男人们喝酒猜拳、女人们呓语聊天,很普通的一次村里人会餐,完全品出了梵高《吃土豆的人》那种艺术既视感。朴实、通透和完美。《会餐》也反映了那个饥饿时代里,对人性在压迫环境下的宽容、理解和真实,对“吃”的事实的写实。

还有《雪山》、《节日》、《峡谷》、《洗澡》等,它们都是某个时候的某个片段的记录,语言中继承了传统文学里那种诗意的美感,也恰到好处的表达着作者的思考、观点和态度。阿城的每一篇作品精炼、细致的就像一幅画,多一笔不嫌多,少一句也不嫌少。这和他早期擅于画画有不少的联系。评论家称阿城的小说是“笔记体小说”(他自己也这么说),倾向于记录笔记的短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繁杂。这和古代司马迁的《史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同属一个类型。鲁迅也写过这类型的作品,现代作家汪曾祺的小说也被称为笔记小说,阿城或许是当代国内为数不多坚持写笔记小说的作家,走了一条和大家不同的道路。

阿城的散文和小品也是极为独特,思想精妙、有趣,在当代文丛里,算是一股清流。他谈科学、聊艺术、论古代文学里的鬼与魄,还闲言碎语说一些爱情,最值得称道的是“闲话闲说”系列里,他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以及当代作家作品的细语品评,字里行间读来就像喝一杯陈年老酒,意犹未尽,却又点到为止,甚是畅快。阿城的这些短文,是邻家大叔碎碎念的口头式清谈,而我们就坐在对面,在这次清谈里,你肯定会收获久别重逢、一种古老更深的知识内涵。

一个人精神上最好的际遇,无非就是与喜欢的人相爱相杀,恰逢一件喜事,谋得一手自爱的巧技。然,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偶得一本好书,邂逅一个好的作家,却又是另番绝妙的惊喜。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阿城的书,也是初读的感悟。他出版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文字世界里的深度和意蕴更有价值的多。所以,值得我们漫长的生涯里一读再读。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