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住体重才能控制住人生
这张今天成了我玩Lofter以来第一张热度超过100的图,感谢大家的点赞、推荐和评论,让我来补充说两句,也算是对大家的评论的统一作答吧!这张图是前两天刚刚拍的,那天出去扫街,收成一般,没有抓到特别满意的,一路意兴阑珊地往回走,马上就要到家了,最后又心有不甘地往隔着辅路的公交站上望了望,就在这时惊喜出现了,当时看到就非常激动,拿相机的手几乎都要抖了,多亏那天上的是85的头,刚刚好隔着马路就能拍到,设若上的是35,等我跑过马路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拍到。事后想想怎么抓到的这一时刻,首先,应该感谢上天将这样一个美妙的瞬间安排给了我,应该是对我这一段坚持扫街的回报吧,天道酬勤之说...
控制住体重才能控制住人生
这张今天成了我玩Lofter以来第一张热度超过100的图,感谢大家的点赞、推荐和评论,让我来补充说两句,也算是对大家的评论的统一作答吧!这张图是前两天刚刚拍的,那天出去扫街,收成一般,没有抓到特别满意的,一路意兴阑珊地往回走,马上就要到家了,最后又心有不甘地往隔着辅路的公交站上望了望,就在这时惊喜出现了,当时看到就非常激动,拿相机的手几乎都要抖了,多亏那天上的是85的头,刚刚好隔着马路就能拍到,设若上的是35,等我跑过马路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拍到。事后想想怎么抓到的这一时刻,首先,应该感谢上天将这样一个美妙的瞬间安排给了我,应该是对我这一段坚持扫街的回报吧,天道酬勤之说应当不虚。其次,值得影友借鉴的是,多留意观察周围环境,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德格印经院
德格县城地处川藏交界处,很小,小到仅有一万多人口。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德格县城里,看上去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过去,它曾经是寺院,名叫更庆寺。大约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它已经不再是寺院,而大致成了现在这样子了。它既没有大型的经堂,也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然而和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样,它却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地。
时光回溯到二百八十多年前,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却吉登巴泽仁时代,关于这个人很有些神圣的色彩,传说他52岁那年(公元1729年),在他统治的鼎盛时期,为弘扬佛法,组织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经典及藏文书法的名人和上千名雕刻工人书写、刻板、印刷经典,同时开建印经院,开始了一个庞大繁复的文化体系的建构。尔后几代土司...
德格县城地处川藏交界处,很小,小到仅有一万多人口。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德格县城里,看上去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过去,它曾经是寺院,名叫更庆寺。大约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它已经不再是寺院,而大致成了现在这样子了。它既没有大型的经堂,也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然而和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样,它却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地。
时光回溯到二百八十多年前,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却吉登巴泽仁时代,关于这个人很有些神圣的色彩,传说他52岁那年(公元1729年),在他统治的鼎盛时期,为弘扬佛法,组织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经典及藏文书法的名人和上千名雕刻工人书写、刻板、印刷经典,同时开建印经院,开始了一个庞大繁复的文化体系的建构。尔后几代土司续增刻经版,扩建印经院,历百余年,始建成这座闻名世界的藏族文化宝库,也使得这个家族流芳百世。
德格印经院藏书之巨、经典之齐,(仅印版几近28万张),均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除此还有日喀则印经院和拉萨印经院),被奉为神圣的宗教圣地和藏族文化中心。各地信教群众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此朝拜,游客终日络绎不绝。
印经院主体建筑共四层,工作人员先引领我们上到二楼。靠近天井的地方,借助从屋顶透下的自然光,有几组工人娴熟飞快地印刷经文,基本上两人一组分工协作。具体流程为:一个人在雕板上涂油墨,再复上纸,另一个人用滚筒使劲一滚,然后把印好的经文放在一侧,……周而复始,这种看似简单重复的手工劳作中有一种韵律的美,也使人感受到一种天然的画面美。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不由得被那些历经数百年仍完好如初的印版而震撼,也为这种古老的印刷工艺的历久弥新所感叹!
UNCHARTED 之一 · 魔法洞
在这冰洞里
有那么一瞬间
脑子掠过了羚羊谷里那些
热哄哄的尘土和喋喋不休的人潮
但是啊
在里只有冰和石头
安静的泛着蓝光
水滴摇曳
空气冷彻
我的打火机和我
是唯一的演员和观众
不记得寻找什么
也不用记得
Mendenhall Ice Cave, Alaska
Oct 2015
UNCHARTED 之一 · 魔法洞
在这冰洞里
有那么一瞬间
脑子掠过了羚羊谷里那些
热哄哄的尘土和喋喋不休的人潮
但是啊
在里只有冰和石头
安静的泛着蓝光
水滴摇曳
空气冷彻
我的打火机和我
是唯一的演员和观众
不记得寻找什么
也不用记得
Mendenhall Ice Cave, Alaska
Oc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