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1、在活动期间给本篇文章或者活动Q&A【戳我立即进入】点上推荐(小蓝手),即视为成功报名;
2、本次活动没有特定活动tag,参与者可根据文章内容自行添加tag;
3、本次活动创作主题不限,同人和非同人作品都可以参与;
4、只要在活动期间内报名,期间发布的所有符合要求的文章都视为有效参与哦。
活动Q&A传送门: 【LOFTER创作者激励计划“不负有勤人”活动 Q&A】点击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tips:
1、在活动期间给本篇文章或者活动Q&A【戳我立即进入】点上推荐(小蓝手),即视为成功报名;
2、本次活动没有特定活动tag,参与者可根据文章内容自行添加tag;
3、本次活动创作主题不限,同人和非同人作品都可以参与;
4、只要在活动期间内报名,期间发布的所有符合要求的文章都视为有效参与哦。
活动Q&A传送门: 【LOFTER创作者激励计划“不负有勤人”活动 Q&A】点击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以爱之名(终)3
半夜的风吹得路边的枯枝,摩擦着空气哗啦啦地作响,像是要拥抱夜深还难以入眠的人,偶尔几片零星的叶子飘落下来,掉在地上,仿佛是为了遮掩保护一个动人的秘密。
同居一室,朱迅迷迷糊糊中感觉周涛窸窸窣窣地在做些什么,她好像听到了她开门的声音:“大半夜的,你不睡觉干嘛啊?”
“找东西。”
“找什么啊?”
关门声代替了回答。
独自走在弗里敦凌晨三点的街道上,尽是没有灯火照亮的夜色,人声早已散去,只有浓重的黑暗,巧妙地隐藏起所有的落魄,但周涛仍旧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条通往何处的路。在这种沉郁的静默中,往事鲜活生动地全部涌入了她的脑海里,那些被南大树木掩映着的夏日光景,那些夜间街道上的冷风,那些满嘴西洋...
半夜的风吹得路边的枯枝,摩擦着空气哗啦啦地作响,像是要拥抱夜深还难以入眠的人,偶尔几片零星的叶子飘落下来,掉在地上,仿佛是为了遮掩保护一个动人的秘密。
同居一室,朱迅迷迷糊糊中感觉周涛窸窸窣窣地在做些什么,她好像听到了她开门的声音:“大半夜的,你不睡觉干嘛啊?”
“找东西。”
“找什么啊?”
关门声代替了回答。
独自走在弗里敦凌晨三点的街道上,尽是没有灯火照亮的夜色,人声早已散去,只有浓重的黑暗,巧妙地隐藏起所有的落魄,但周涛仍旧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条通往何处的路。在这种沉郁的静默中,往事鲜活生动地全部涌入了她的脑海里,那些被南大树木掩映着的夏日光景,那些夜间街道上的冷风,那些满嘴西洋烈酒的味道,那些公寓里温暖明媚的灯光和各占一半的衣柜,那些孩子气的斗嘴和认真伤人的话语,那些承载了所有往昔的片段都如同昨日重现般在回忆里乍现。这一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周涛常常也在想,她是孤独的,董卿也是孤独的,所有心里想着一个人或者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更靠近的人,以及那些活在自己世界里,谁也不爱的人,都是一样的孤独。周涛和董卿似乎与这每一项都相关,曾经谁也不爱,后来又无法向爱更靠近,所以她们的孤独成倍增长。
周涛坐在空荡荡的机场门口,看着天色逐渐亮起来,温度也在慢慢地升高,暖意几乎要从空气里溢出来,像是春天将要提前来到,冻结的冰河将要融化,新生的花木也将要盛开。周涛是今天这里的第一个乘客,她没有多余的行李,只随身带了个并不好看的盒子,她透过飞机上小小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是晴空万里,阳光在舷窗上折射得耀眼,云朵白净柔软的漂浮着,整片天空透露出的蔚蓝一碧如洗,一切都显得安静而美好,像是所有的不幸都已经过去,一切又都将可以重新开始。
朱迅站在储备室里,望着眼前的箱子,全部陈设都和昨天无异,只有那个被周涛丢回去的盒子不见了。
“迅姐,”张蕾站在门口叫她,“你看到周医生了吗?我到处都没找到她。”
朱迅转脸对她一笑:“她大概是找东西去了。”
张蕾疑惑不解。朱迅的电话响了。
“迅儿,涛姐刚上飞机了,是在布鲁塞尔转机的航班。”
“好,我知道了。”
“那你,”刘芳菲像在电话那头偷笑,“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你赶紧给这儿找个医生过来,我就能早点回去。”
“咦,我听思思说张蕾已经是医生了啊?”
“那你就再找个护士来,我挂了。”
张蕾戏谑地看着她:“迅姐在家很有权威嘛。”
朱迅笑起来:“强将手下无弱兵,思思应该也很有权威吧?”
张蕾虽然吃瘪,但也和朱迅一样笑得开心。
总有一天,所有的年轻人们都会变老,时间会吞噬血气旺盛的热情,会掩埋所有的单纯,也会没收全部的童趣,可是人在长久的生活里应该要懂得并且记住,永远宽恕众生。哪怕曾经受到过伤害,哪怕这种伤害无法可加以修复,但事实上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顶多是难以放下。在经历了流泪和痛苦过后,不论将要去到任何地方,都要学会说服自己变得坚强,在难过的时候微笑,在快乐的时候微笑,在别人看得见的时候微笑,也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微笑,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微笑,纵然事实是,我们一无所有,只剩下微笑。
周涛坐在飞机上,抚摸着那把钥匙匙柄上的刻纹,回想起朱迅问她知不知道这钥匙能打开哪一扇门,她当然知道那扇门在哪里——那个被董卿称作“自己家”的地方。这钥匙她原本是有的,不过在回弗里敦之前被她丢进了机场外的下水道里,那时候她以为自己再不会回去了,可现在,这把钥匙又回到了她手里。只是已经离开了的人呢?还会再回来吗?
站在机场大厅里的时候,周围人都是羽绒服,厚棉衣,羊毛长大衣,帽子加围巾的温暖装束,周涛这才觉得刚从弗里敦赶来的自己实在穿得单薄了。傍晚时分的蒙特利尔,初冬之际的天气,寒意透骨,她不及多想,快步走到机场门口,正要抬手招拦下一辆出租车,却突然听到有人用中文喊她的名字。
“周涛。”
这个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国家,有那么多城市,有六十多亿的人口,可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用如此的声音念这个名字,语气里充满骄傲,连尾调都在微微的上扬,任凭街头混着嘈杂的人声和喇叭鸣笛,在周涛的耳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这个声音响起,就会在一瞬间被无限的拉长,立体环绕般的让她听得格外清楚,毫厘不差。
董卿环抱着双臂站在一边,她的头发大概是修剪过,还维持着那样的长度,依旧是阳光般温暖的栗色,她竟冲着周涛淡然地笑着,像是在迎接故友。周涛走过去,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董卿却一点也不着急,好整以暇地瞧着她,全然在等她先说一句适合的开场白,例如好久不见之类的,但同时又有着绝不仅限于此的期待。
“你……怎么会在这里?”周涛问。
“因为要等你啊。”董卿回答得直截了当。
“你知道我今天会来?”
“我不知道,”董卿的语气云淡风轻,“所以我每天都来。”
周涛哑然,眼底涌起一片茫茫的水雾。
“就像是在赌,只可惜屡战屡败,但好在我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还会屡败屡战,可是周涛,”董卿的语气里终于有了一丝难掩的委屈,“我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如果你再不来,我也许真的会走……”
周涛紧紧地一把将董卿拉到怀里抱住,耳鬓厮磨,下巴放在她瘦削的肩头,埋在她劲间,几乎要哭出来。有人说拥抱只是看似亲密,实则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疏离的姿势,因为永远无法看到对方的反应,但除此外,尚可从细小的动作里感受得到。正如董卿在这一时间里,收紧双臂把周涛抱得更紧,像是久赌过后终于得到来自尘世的奖赏,哪怕天南海北,哪怕人来人往,最终都化解在这个姗姗来迟的深情拥抱里。
不知道这是一次持续了多久的拥抱,周围的人们来来去去,行色匆匆,谁也没驻足下来细看这两个久别重逢的人。
“我们回自己家去,好不好?”周涛拿出那把用罗缨挂着的钥匙,“董卿,我想跟你一起回家。”
董卿嘴角一翘,笑了,小声地说:“Tu me manques.”
“Moi aussi(我也是).”
“竟然没有嘲笑我的魁北克口音难听啊。”
“那是可以改掉的。”
“怎么改?”
“我来教你。”
“周教授有多少课时啊?我也许会学得很慢。”
“越慢越好。”
“为什么?”
“因为我已经准备好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教,你准备好要慢慢地学了吗?”
“你说呢?”
——Fin
我是这样写完《以爱之名》的
现在是2017年5月26日,距离2016年2月7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一百零八天,认真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在隔了这么久的时间以后,我还能够交出这么长的虚构故事来,惊觉对于二位老师的喜爱已经延续了如此长的一段日子,我想以后,还会继续延长下去。首先要说的,还是感谢,感谢所有在这个故事里一路陪伴我的你们,谢谢你们愿意花时间看,并且喜欢这个构思不够精巧,文笔不够绚烂,甚至漏洞百出的故事,也许有时候你们的评论或者我的回复都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个表情,但即便是这样简短的交流也让我备受鼓舞。谢谢,是我隔着屏幕,唯一能向你们表达的诚意,谢谢你们!
【一】关于故事
《以爱之名》这个故事的写作过程,相比起上一次的《爱在与你相见前》,可以说是愉快多了,遇见了一个负责任的催更编辑小姐姐,这使得我在完成这次的长篇大论时,进程比以往快了不少,尽管在构思的时候,也有过一定程度的纠结,但基本一直处于有存稿的状态,在大部分需要更新的时间里,没有太大的压力,之前的文章总是写着写着就快要断电了。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我,还是很幸运的。
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在准备素材的过程里,为了个周老师选一个做志愿医生的地方,查了很多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查到弗里敦的资料时,竟然发现当地的隆吉机场真的在2007年发生过客机爆炸事件,这无疑契合了我故事走向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于是在确定了南大和加拿大这两个地方之后,弗里敦这个地点也确定下来了。在地点这个问题上,我还要说一下,之前有朋友问我,南大是不是就在上海,显然不是的,因为故事当中我也提到了,董老师的家乡是在上海,但距离她读书的南大尚有一段距离,而事实上,南大这个学校我是以南京某学院作为蓝本的。在故事里周老师和朱十七的通话中,讲述过往两件事情经过的章节里,我原本已经写好了一个版本,但一直觉得不满意,可是又说不上来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就是觉得分外别扭,于是,第二次打开电脑再看的时候,我果断把这一章全部删掉了重写,我跟小姐姐说,觉得自己的脑细快要死光了,下次真的不写长篇了。事件当中,面对绑匪劫持人质,周老师提前开枪的情节也是从电影《神枪手》里汲取来的灵感,包括提及在全速风里的射击也都是来自于此。当中有一段里提到一个父亲拒绝治疗,想以此为儿子换得生机的情节,大概是在看到朗读者里无国界医生蒋励的故事过后具体构思出来的,原本只想到写这位父亲不堪生活所迫一心求死,但最后还是希望能从中刻画出一些阳光正面的东西来,所以通过蕾蕾来进行解释,生没有那么容易,死也不尽是为了解脱。
在感情线的走向上,我向很多朋友征询过,如果两个人中间因为种种原因隔了一条人命,而又彼此相爱,最后是不是还能够走在一起呢?我最好的一个朋友,在听我大概陈述了整个故事的脉络走向后,对我叹了很大一口气,然后告诉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要看这两个人爱得有多深了。毫不夸张地说,我当时默默在心里回答了一句,她们一定爱得足够深。我觉得故事虽然都是虚构,但在某些程度上还是应该符合人之常情的,如果有人间接害得你生命中的至亲丧命时,你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原谅她吗?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也许真的有人可以,但总之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放在我写的这个故事里,让董老师即刻谅解周老师这也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一直将自己所写的故事归结为小情小爱,里面的所有人物,不止是二位老师,还有其他人,都不是圣母类型的角色,所以为了这些普通的小情小爱,注定要在生活中历经波折。我希望用故事的题目来稍作解释——以爱之名。董老师如果恨上周老师,那是人之常情,是对姐姐,对亲人的爱,如果董老师选择原谅,也是以爱之名,选择了对心上人的爱。在写之前和写当中,在反复的思考斟酌过后,我回想起自己入坑时候被炸成烟花在天上飞的心情,从内心深处来讲,我希望二位老师始终是彼此感情的归宿,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bad ending的想法。但在故事将要走向结局的时候,我又开始不住地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她们在真相水落石出后再次相逢,如果要,谁应该先迈出那一步?如果不,故事应该怎样收尾?其实完全可以让二位老师在一番纠结过后,再彼此坦诚的接受对方,可是,始终又觉得那不是我所想表达的,也不符合对于故事里人物性格的设定,比如我一直在强调,董老师不会轻易原谅任何人,包括她自己,因为年少时的经历,更是憎恨别人带有目的性的接近她,而周老师有过自己在感情上也许算得上是被骗的遭遇,再加上间接造成姐姐死去的缘故,也不会轻易迈过心里那道坎,否则当初她不会一言不发地躲到了弗里敦。全篇故事里,虽然都在埋下happy ending的伏笔,但事关生死的原谅,在我心里还是不能够轻易开口说出来,所以如果重逢,就需要一个契机,一个不落俗套的契机,至少我是这样考虑的,但也许最后呈现在故事里的,关于董老师在初到弗里敦后又要离开前留下杯子里的钥匙当做礼物,并且在匙柄上刻下tu me manques,最后在十七和蕾蕾的通力合作下,让周老师幡然觉醒这个情节,还是免不了俗气,那大概真的只能归咎于我的想象和叙述能力都十分有限了。
说说这句法语吧,这是在大一学法语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有次外教课上的情景对话里,我对一个女孩子说“tu me manques, et toi(我想你,你呢)?”但对方当时只回了我一句“quoi(什么)?”关于法语,我还有一点要说的,故事里提到的口音问题,我把董老师说的法语做了带有魁北克口音的处理,当时我们的基础法语老师会常常告诉我们,法国南部人的口音是很重的,而魁北克地区甚至在某些单词的写法上都会有变化,他模仿了一下,听得我们哄堂大笑,然后告诉我们以后只要听到这种口音就知道这个人是从南部来的。于是,这一点也被我嫁接到了周老师和董老师的身上。
故事里有两个情节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第一是十七,芳菲,卿涛四个人一起在公寓里过跨年夜的时候。这个场景的想象是来自于有一天,我和两个极其要好的朋友,一起在江边吹夜风的经历,当时周围很吵很闹,我们就沿着江边走,好朋友轻声对我说,我们能一直这样就好了,听得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于是,我把这个情节也融入到了故事里,我想,在许多时候,恋人也罢,亲人也好,朋友亦可,有人陪伴总是好的。第二是董老师在迪拜转机时,给周老师打国际长途拉着她陪自己看电影——《新桥恋人》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了,当时还想过要不要让她们看《两小无猜》的,但后来还是选了前者,因为后者的结局是个被灌注在水泥罐车底部的悲剧,这也算是我对于happy ending结局的一个暗示。
尽管最后还是写出了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但始终不甘愿彻底抛开自己一直没有写过的缺憾结尾,所以还是小心机的隐藏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在真正的结局到来之前(至于是在某处,希望你们看到了告诉我哦~)。我有时候会思考,为什么这么久以来,我从没有写过一个以悲剧或者以开放式格局为结尾的脑洞故事,虽然在过程当中总是会加入不可避免地虐心情节,但最后都走向了完满的结局。大概是因为,卿涛在某种程度上原本就只是我们这样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的纯粹臆想,并且是一种难以向人解释甚至解释后也难以得到理解的臆想,那么,既然爱情在现实只能尸骨无存,不如就让它在文字里栩栩如生吧。最后,不管怎样,我还是期待你们能喜欢我为这个故事安排的的结局,看在我借用了林徽因式的回答上,再勉强赞同我一下吧。
【二】关于角色
故事里除了姐姐和她的男朋友Ryan,以及弗里敦医院那些小孩子之外,所有人物都是大裤衩里现成的,我有时候会跟朋友说,写同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你根本不用费心去给角色创造什么名字,都是信手拈来的。
想先说说故事中姐姐这个人物,从头至尾我都没有为她冠以一个姓名,因为在一开始就设定好了这个人物最后的殒命,所以觉得有名有姓也许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争论,干脆就直接省略掉了她的名字,只在最后借用了Iris这个英文名。必须要说,姐姐是一个美好善良的角色,却逃不过旁人向她靠近时,身边笼罩的阴影,就像是我们在生活里必须要面对那些避无可避的困难处境,但我由衷地希望我们都能够逃出生天。姐姐身边的Ryan,这个人物的灵感来源于《碟中谍5》,被抛弃的无国籍人士。文中出现过的一些外国名字KJ、Clint、Keitany、Sania都是来自于体育运动员的名字,包括之前写过的文里Graf、Fognini、Cameron、Daniels也都是的,如果你常看NBA或者网球大概能够准确分辨出这是由哪些球员的大名摘取而来。再说说其他主要的角色,先说朱十七吧,几乎在全文中都扮演了一个欢脱伶俐的形象,但她也有着自己的纠结和矛盾,比如最初提到她跟芳菲的感情,她不接受这样的办公室恋情,只是因为她看过了太多的风波,比如周老师和萍姐,所以当她和芳菲处于同样位置上的时候,她不可避免地退缩了,后来因为看到董老师欢呼雀跃迎接恋人的样子,她意识到自己对于芳菲的不够珍惜,甚至不公平,于是才会在去到弗里敦的时候对周老师说出了那一番话。再说说芳菲,她算得上是很幸运的,和自己喜欢的人之间从来就没有任何隐瞒,虽然也经历了等待,但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等待。蕾蕾这个人物,算是对于周老师和董老师之间重新相处的见证,尽管我知道在最开始赋予她那句“我想看看父亲工作过的地方”的台词,实在有点狗血,思思这个人物被我设定成了富二代,并且还是可以开办好几个新华社那种有钱有势的富二代,却为了恋人主动请缨去了弗里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是董老师当初不顾一切的爱上周老师的翻版,蕾思这对算是我对于卿涛的一种美好愿景,简单直接,没有太多的是非纠葛。坦白说,写到后来,我真的是喜欢上了自己笔下这两对CP,以致于在后来的章节里,她们四个人的故事还占据了不少的篇幅,当然我写得很开心,就是辛苦大家看了。萍姐这个角色,虽然没有写出一个完整的名字,但是我想你们应该都知道我化用了哪个名字,就不再多说了,周老师在发现董老师的懵懂心意后,刻意表现出的冷淡,正是因为当初自己的遭遇,而朱十七以为周老师不会再喜欢别人的源头也是萍姐,在我的安排下,她几乎一肩挑起了感情上所有的矛盾点。杨老师的角色设定,是董老师父亲的贴身秘书,这个角色安排是由于在资料查找过程,发现但凡是如董父这样身居高位要职,身边的助理秘书都有可能是MSS安排的密保人员,既是保护也是监视。泽群这个角色,几乎在大多数的同人文里都成了一个追求董老师而不得的男二号经典,这也包括了我在上一个故事里对他的设定,这一次虽然还是给了他这样的人设,但尽力把戏份控制到了最少,也是刻意地不想对这方面做赘述,以免显得情节过于拖沓。
最重要的放在最后来说——卿、涛这两个角色。我记得,在写的过程当中,我和我的小姐姐交流过,似乎我总是把周老师的人设做得很完美,什么都会,温柔体贴脾气好,盘亮条顺颜值高,可是,这一次越写到后来,越不觉得了。故事里的周老师,可以说有着致命的缺点,就是从头到尾都不够坦诚,对于董老师的感情表达不够坦诚,对于自己的身份不够坦诚,对于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够坦诚,直到最后的最后,才彻底地对董老师敞开了全部心扉。董老师角色设定中的勇敢直率,也许是大多数人都渴望的,但在这样的勇敢背后,还是免不了要难过,还是要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世界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美好。她最终知道了周老师刻意接近的事实,知道了姐姐的殒命与心爱的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知道了自己身份特殊下必须要面对的命运。对于这两个角色,我有自己的私心,故事里面提到周老师在MSS工作后,越来越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这种失望情绪不是在一瞬间产生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债台高筑”,这其实是我在实习工作的初期里,最大的感受,尽管以前也失望,但好像到了现在已经超负荷了。于是,我们的形象又投映在了董老师的这个角色上,必须面对现实的残酷,被迫的也好主动的也好,谁都逃脱不了现实这个圈子,我们必须要活在里面。
如杨绛先生在《围城》后记里所写,“因为许多所谓写实的小说,其实是改头换面地叙写自己的经历,提升或满足自己的感情”。我常常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把某些自己的或者是听取的来自别人身上的经历融入其中,记得我曾经和妈妈说过的,作为一本书的作者最令人羡慕的就是,可以在书册的扉页上写那么一句——“谨以此书献给亲爱的XXX”。尽管这是个脑洞大于天的故事,但期待读过它的你们都能或多或少在某些角色的身上找寻到现实的缩影。
【三】关于我们
与故事有关的一切,都说得差不多了,你们应该也看得累了。
写《以爱之名》之前,准确的说,是在上一篇文完结之后,在LOFTER或者微博里我收到了一些长评,有和我说起自己故事的,也有安慰鼓励我的,每一条都特别让我感动,另外我很想控诉,LOFTER的评论和私信都有字数限制,让我们不能好好地交流。因为这些长评里的故事,我曾经萌生了想开一个树洞公众号的想法,聊聊彼此的故事和经历,分享我们都喜欢的音乐和电影,在路上遇见的美食和风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这个公众号还没有诞生,说起来,我和我的小姐姐还为此想了好几个名字呢,比如渝人码头,忠孝东路369号,海棠苑69号之类的(之所以用“渝”字是因为我是重庆人,而“海棠”是因为我质量极低的睡眠状况,经常会在凌晨四点惊醒),小姐姐吐槽说,渝人码头这个名字她看过,是个卖川菜和海鲜的餐馆,于是她给我想了忠孝东路这个名字,我说这听上去像动力火车的歌迷,后来我又提了海棠苑,接过我俩都觉得这是个楼盘的名字,于是这个公众号的筹备工作,在起名字这一关上就卡住了,而且一直卡到了现在。但无论如何,我想当某天这个公众号出现的时候,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还是在。
在写到最后一章节的时候,我固执地把每一个角色的名字都放进去,有种到了大结局,每人都应该出来跟大家打个招呼的感觉,这其实也是我的一种私心了。说真的,到后来看到你们在每章节下面的前几条留言都带着跑偏的画风,我也会笑得不行,然后在心里暗暗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了一个长篇的段子。沙发是你们的,板凳是你们的,地板是你们的,地毯,床,茶几,地下室都是你们的,希望能一直看到你们把画风跑偏下去,希望我们在这种跑偏的画风里都是快乐的。
感谢我说了很多次,但我觉得再说多少次都不为过,谢谢你们陪我写故事,谢谢你们为我写的故事花时间,谢谢你们为故事投入感情,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每一个!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们下个脑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