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穆吟 穆吟 的推荐 songzixian13154.lofter.com
知尤

完美犯罪

  透过聊天室的玻璃,B看着坐在玻璃另一边的A问到:“怎么到了这一步了?”


  铐着手铐的A举着电话也看着B笑,确实,事情怎么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两个月前,市公安局接到了一通报警电话,随后他们就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当时没有人察觉到异常,只觉得是一个棘手的案子。


  公安局的A队率先带着人赶到了案发现场,现场可以称得上是干净整洁。或许这些词形容案发现场有点奇怪,那换个词,完美。


  死者E,被一击致命,死亡时间为前一晚的20:00到22:00,而现场却没有任何可以使用的直接证据。


  死者性别男,无业游民,平日并没有与别人结仇。他的妻子几年前...

  透过聊天室的玻璃,B看着坐在玻璃另一边的A问到:“怎么到了这一步了?”


  铐着手铐的A举着电话也看着B笑,确实,事情怎么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两个月前,市公安局接到了一通报警电话,随后他们就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当时没有人察觉到异常,只觉得是一个棘手的案子。


  公安局的A队率先带着人赶到了案发现场,现场可以称得上是干净整洁。或许这些词形容案发现场有点奇怪,那换个词,完美。


  死者E,被一击致命,死亡时间为前一晚的20:00到22:00,而现场却没有任何可以使用的直接证据。


  死者性别男,无业游民,平日并没有与别人结仇。他的妻子几年前已经死了,只有一个儿子,是当下正火的悬疑小说作家。


  而这个作家正在闭关写新书。经调查,案发当晚正在自己的家里进行创作。他的助理可以帮忙作证。


  报警人是死者的保姆,保姆每周的今天都会上门帮忙做家务清理垃圾。案发当晚在家照顾家里的小孩儿,其丈夫和孩子都可以作证。


  案发现场是某学校的老职工宿舍,宿舍楼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这个学校的老教师,或是曾经在这个学校教学,再或者是家人在这个学校教学的人。


  各家关系也简单,甚至因为有在同一所学校教书的经历,所以各家都很和谐。


  案发现场除了死者本身以外,根本查不到什么有用的线索,无门窗被撬痕迹,也无任何财产损失。


  


  A队带着队里的人一起走访调查,罗列人物关系。办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种穿插在一起的线索关系。


  只是半个月的时间,案子仍未破解,走访关系走了又访访了又走,审讯嫌疑人审了又讯讯了又审,可仍然没有任何头绪。


  而这案子的人物关系更是涉及那个正在闭关写书的当红作家,作家为了自己的新作,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大的噱头。


  他只简单的顾了几个记者写稿子,就导致全市的媒体都在关注这件案子。涉及社会舆论,一时间调查组压力倍增。


  可……凶手不是其作家儿子,不是其保姆,不是邻居,甚至不是儿子的助理,所有和死者有关的人都不是凶手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


  公安局内一片萎靡,队长也是抱着白板看了又看,案件分析写了划划了写,最后只写出“完美犯罪”这四个大字。


  无人肯承认,却又无人起身反驳,所有人欲言又止,最终也只是调查科科长C站起身,拿笔用力圈起这四个字,而后在圈外,又加了个问号。


  


  又是一次案件会议,A队看着白板上纵横交错的线索条说道:


  “这次的罪犯很聪明,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哪怕是我们现在手上所拥有的线索,都好像是凶手故意留给我们的。”


  A队伸出握着马克笔的右手,用马克笔的笔帽,用力点了点白板左上角的“完美犯罪”四个字,“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完美……”


  “不可能,我不相信什么完美犯罪。”说话的是技术科的科长C。


  “对,我也不相信。我们肯定是有什么漏掉的地方,我们再看一次吧。”这次,是法医D。


  A队长舒了口气,把办公室大桌子上的所有线索推到一边,然后从中捡出几个重要的线索铺在桌子上。


  他撑着桌子看向大家,“对,我们肯定是漏掉了什么,我们再来一遍。”


  


  那后来呢?后来是怎么样了呢?


  哦,对了,队里长时间未能破解案件,又是某个无眠的夜晚,A看着局里仍在奋斗的几个人,说要去吃个夜宵,就当时犒劳犒劳这么多天的夜不归宿。


  案子未解,虽然大家都没有吃饭的心情,但在队长的劝说以及确实饿了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去了。


  队长带着大家去了他们常去的烧烤店,烧烤店嘛,越晚越热闹。


  大家找了个店外的大桌子,几盘烤串几听啤酒,倒是缓解了这么多天的压力。


  队长像是为了缓解这么长时间的压力似的,一直在喝,烤串没吃几串,胃里的空间全给了酒了。


  喝多就醉,醉就耍疯。这一耍不要紧,队长讲出了一个线索,讲出了一个大家从未听过见过的新线索。


  除了已经醉酒的队长,桌上的其他人一时间觉得脑子一下就清醒了,甚至脑子快的已经连上了之前还从未被连上的零碎线索。


  他们突然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


  这次凶杀案的凶手,是他们的队长。


  这顿宵夜之后,队里的人各怀鬼胎,老人不相信一起并肩作战的队长是凶残的杀人凶手,可新人却只觉得脊背发凉。


  终于,这个场面终结在三天后的傍晚。


  有线索,就要查。所有人默契的没向队长提到那晚的醉酒,所有人都背着队长调查新线索。


  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是想给队长一个清白,还是想让案子真相大白。


  越调查,越震惊,越调查,越心寒。


  或许,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从来不是可以交付后背的伙伴,而是一头恶狼。


  


  A队坐在长桌的这头,眼眸带笑的看着长桌那头刚刚讲述完案情的一群人,“所以,你们的结论是,我是这场凶杀案的凶手?”


  A笑着看着他们,语气里好像也带了点笑意,他说:“都证据确凿了,那还愣着干嘛,快把我带审讯室去啊。”


  从进了这间屋子就没出过声的D法医终于像是受不了了一样,将手中的茶杯重重砸向桌子,“咚”的一声,茶杯里的水都震了出来,撒了半个桌子。


  说起来,D法医的位置也有点东西,他没有坐在警队的人里,也没有坐在A的身边或下手位,而是整张长桌的中间,绝对的中立。


  若是说,证据确凿时仍然不相信A是凶手的人是谁,那肯定是D。


  他希望A能够听完这一切后反驳他们,骂他们查案查傻了,连老大都敢怀疑了。然后乐呵呵的又拿出一条线索,跟他们说他有了新的进展。


  可是,没有。


  他说,快把他带走。


  


  D法医,是和A队同一时间进的警局,两个萌新在一起就喜欢报团,又是差不多的年纪,相对来说,两人的感情,也就比其他人更深厚些。


  后来两个人拜的师父,也是亦敌亦友的知己关系,俩老人也明里暗里的较量谁家徒弟更厉害。


  他还记得,他俩合力破的第一个案子之后,借着庆功酒之后的微醺,A问他:“你是为什么当警察啊?”


  他怎么说的来着,哦对了,“为了伸张正义,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世界和平!”


  “呵,傻子。”


  “那你呢,你是为什么啊?”


  “我?我,不记得了。”


  当时的D没有在意,只以为是A喝酒喝多了,人喝傻了。


  可他却在前两天得到了答案。


  


  那是他在夜宵后,重新走访作家的时候,作家给出的答案。


  那个时候,警方也新掌握了一条线索——A队长和B作家幼年时曾住在一个小区里。


  一梯两户的老职工宿舍里,他们是对门。


  作家说,他曾问过他对门的小朋友,你以后想做什么?对门的小朋友说想当警察。


  他问为什么,小朋友幽幽的看着他,稚嫩的声音说出的话却领D法医一个成年人都感到寒意,他说:“我想完成一次完美犯罪,我需要足够的经验。”


  


  B的父亲E在与B的母亲F结婚前是个小混混,而E曾经在F落难时救过她一次。


  那个时候F还只是个就读于师范学院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看的太晚,出来时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


  F就紧抱着她的东西往学校旁边的出租屋跑,却被巷子口的几个混混堵住了。几个浑身烟味的混混看着白净的女大学生就管不住自己,上去就想控制住人家。


  而这个时候E出现了,赤手空拳闯入人群,连着几套有模有样的军拳和报警的威胁看着那群人,估计也是个读过书的人,给混混们虎的一愣一愣的,没几句话就跑了。


  E看着衣服被撕的衣不蔽体的F,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F身上,把倒在地上的F扶正,对着还不是很清醒的F说:“好了,你现在安全了。”


  再后来的机缘巧合下两人相知相爱,F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和E结了婚,并且在F任职的学校职工宿舍里住了下来,然后生下B。


  可柴米油盐冲刷了恋爱时的滤镜,也让F更看清E的本性——他家暴。


  E读完职高后受原生家庭影响没再上学而去了厂子,后在社会上混时遇到了F,他曾以为F会是他的理想,可是F只是和所有结婚后的妇女一样。


  他开始不满足生活,可在外面没办法让他发泄,他只能回家对着妻子发泄。一开始还好,后来愈演愈烈,最后动了手。


  


  F以为生了孩子之后会有所缓解,可不仅没有缓解,在孩子长大后,他甚至开始打孩子。


  甚至连对过来劝阻的对门女人也不心软。可是她明明没有看的E与女人有什么实质性的触碰伤害,可却愣是让她瘫倒在楼道里。


  两个人的争吵声,自家孩子的哭泣声,女人倒地的声音,还有对门跑出来晃着女人的小男孩的哭声,F突然觉得心很累。


  混乱之中,还是小男孩打了120。孩子说话根本说不清,F就抢过小孩手里的的电话,报了住址,甚至在救护车赶来时,不顾E的阻拦,陪着孩子一起上了救护车。


  对家男人赶来时,还穿着工作服。抱着哭哑的孩子安慰了几句,坐在F身边,向F道了谢。


  手术室的灯灭了,但是却没抢救过来,女人死了。医生说,死于心脏病发。


  F无意间看到了对家男孩儿看自己的眼神,痛苦,仇恨,迷茫。


  


  那个时候开始,对门的小男孩经常找自己孩子,而E因为外人的存在收敛了一些,起码不会在万人面前动手。


  而对门的男孩儿,肉眼可见的不喜欢E。


  再后来某天,对门搬走了,而F自己,因过量服用安眠药,死在了他们搬走的第三天半夜。


  如今对门的男孩回来,杀了E。


  


  市公安局调查组组长杀人且证据确凿,加上早就发酵的社会舆论,一时间,无论是警方内部还是社会上,都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总局从上面特别派下人来侦办这个案子,也调查市公安局调查组组长。人刚来,就把A队关进了拘留所。


  而市公安局调查组参与此案件侦办的人也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下审讯。


  案件彻底解决,已经是接到报案的两个月后了。


  


  A的判决还没下来,但肯定也是轻不了。


  B不是第一个来看他的,但绝对是来的所有人里最出乎人意料的,除了相关人员,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大作家和A认识。


  A举着电话看着B,眼里带笑,“你怎么来了。”


  B看着A,像是有些痛心,“怎么到了这一步了?”


  A没有回答B的问题,B也没有等A回答,他接着问A:“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我的初心。”


  “呵,那你的初心是什么?”


  “我要完成一次完美犯罪。”


  B感觉,他好像回到了那个职工宿舍,B问A,你为什么想当警察。


  B看着A,回了他一句所有人都对他说过的话,


  “呵,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犯罪。”


  A笑了,透过玻璃看着B,他说:“存在的,你知道的。”


  


  B突然想到了曾经的老职工宿舍里,他曾经去过一趟A的家里。


  A的母亲病逝前喜欢读书,家里有个大书架。他看着那个高的到达屋顶的柜子,眼冒星星,好像也是那个时候,他爱上了书籍。


  A拉着他的手带着他给他介绍书架上的书,也介绍这他自己的藏书。


  在以他们身高拿书刚刚好的那一层里,放的不是一本本的书,而是一个个文件夹。


  文件夹里是一张张打印好的纸,他那时不识字,可A受到母亲的影响却识得很多字,他就听着A给他念上边的文字。


  那上面是一件件世界上仍未破解的迷案。


  他看不懂文字,却看得出纸上的写写画画,阅读的人肯定经常翻阅研读。翻阅的人明显是个孩子,写的批注歪歪扭扭,却很认真。而当时尚是孩童的他根本没有在意。


  而他记得最清楚的未解谜案,也是A常给他讲的,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开膛手杰克了。


  


  “你指开膛手杰克?”B问A,“那不叫完美的犯罪,那是终会到来的裁判!现在还有多少人调查这案件你不知道吗?”


  A也不说话,只微笑着看B。


  B深吸一口气,看着A,冲着话筒低吼,


  “好,确实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据都蒸发了,那科技发展的将来呢?真相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你能确保他永远都是迷案吗?


  “而如果在你死后,仍然查出是你,这又算什么?”


  A听了这话,突然兴奋了起来,身子猛的往前扑了一下,颤抖的声音里带了些神经质,说出的话,也像个疯子。


        “我会兴奋,我安然无事的活到了死,而他们却为了这件事整夜难眠,视为心头结抱衷而亡。而我死后,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他们却已奈何不了我。”


  听着A颤抖的声音,B不再激动,他看着有点神经质的A,说:“所以,时至今日,你仍然是这么想的?”


  又是一个深呼吸,B站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玻璃对面有些疯魔A。


  “你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没人能救的了你了。”


  说罢,他挂断电话,转身离开。


  看到B这样,A也不着急,他仍然举着电话,也不管B到底听得到听不到,朝着B离开的背影大声说到:


  “B,你记得,完美犯罪我完成了,不,我参与了,哈哈哈哈哈……”


  A被狱警压回去的时候,他在混乱中看到B的背影好像颤了一下。不过,无所谓了,已经不重要了。

  



  A的判决下来了,那天法院来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没来。


  市公安局的人来了三分之一,但大部分都是后来的新人。D法医没来,C科长也没来。


  观众席的边缘,有人看到了B作家,但也只匆匆一眼,便不见了。


  当“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审批下来的时候,虽然唏嘘,但没人有异议,他做的这事儿,倒是不枉这项审判。



  

  B作家的新书《完美犯罪》发布会上


  “不少人都好奇,您此前的书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而这本书,是您第一次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人总要迈出舒适圈,去尝试新的东西,这本书就是我迈出舒适圈的代表,我以后,也会写一些以第一人称为角度的书,到时候,也还请大家捧场啊。”


  “大家都猜测,您的新书最后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会把把大家拉入另一个无尽的深渊之中,对此,您是什么看法?”


  “呵呵呵,我只是用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反转手段罢了。确实会有反转,还请大家自己去探索哦。”


  


  读者论坛


  “B老师不亏是当代悬疑小说里的顶流啊,反转确实出人意料。”


  “大家都以为完美犯罪指的是若不是凶手自爆,不让不会有人发觉,其实指的是最后BOOS不费一丝力气,就让凶手杀了自己的仇人吧。”



  

  “编号14E37856,你还有什么遗愿吗?”


  A看着铁栏外的狱警,笑了笑,“我进监狱前听说,B作家要出新书了,没记错日子的话,应该是前两天。我可以看看吗?”


  “你这遗愿还真奇怪啊,都到这一步了竟然还想着看书。嗨呀,我给你看看去吧。”


  


  “他是救人于水火的人民警察,也是最凶残的刽子手。”


  “他是桃李天下的人民教师,也是顶级聪明的心理学家。”


  “卷宗上记录的凶手是他,而他,将会是未被卷宗记录的黑暗,也是尘埃落定后,功成身退的唯一赢家。”

  

  “是一生光明的人民教师,也是最黑暗的刽子手。”


  “没人知道,他曾完成的完美犯罪。”



  

  A笑呵呵的看完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抬头看着监狱顶的窗户。


  似是自言自语,也似是为了向谁解释什么。


  “这世上确实不存在完美犯罪,想要完成完美犯罪,只能让别人当凶手,可谁会甘愿当别人的凶手呢?”



  

  “编号14E37856,出来吧。”


  狱警注意到被摊开在一边的,拆了封的新书,他惊讶的向A询问:“哎,你这么快就把这书看完了?”


  “不是,”A解释道,“有些故事不需要看完全部,只要看到结尾就好了,反正故事内容我又不是不知道。”



  

  狱警将A带到广场上,A看着天上刺眼的光,做了生命中最后一次深呼吸,说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


  却也像是目送B从通讯室走时那样,他也不管会不会有人听到。只呢喃给自己。


  “无所谓了,我甘愿替他当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