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略谈险道神与“险道神脱衣冠”一句之双关
原作者:@冯奉世
“险道神”,本当作“显道神”。明人张岱在《夜行船·九·礼制丧事二》中如此解释:“周制方相先驱,汉制魌头,俗开路显道神。始嫘祖,祖道死,嫫姆监护,因制。”同时期《三教搜神大全》更细言之:“俗名险道神。一名阡陌将军,一名开路神君。其神身长丈余,头广三尺,须长三尺五寸,须赤面蓝,头戴束髪金冠,身穿红战袍,脚穿皁皮靴,左手执玉印,右手执方天画戟。出柩以先行之,能押诸凶煞,恶鬼藏形,行柩之吉神也。”其神身长丈余,以是在当时作为长人的代称,《水浒传》中身长一丈的郁保四诨名为险道神,正是因此。本即出于无稽之谈,民俗流传中不妨将之身高...
原作者:@冯奉世
“险道神”,本当作“显道神”。明人张岱在《夜行船·九·礼制丧事二》中如此解释:“周制方相先驱,汉制魌头,俗开路显道神。始嫘祖,祖道死,嫫姆监护,因制。”同时期《三教搜神大全》更细言之:“俗名险道神。一名阡陌将军,一名开路神君。其神身长丈余,头广三尺,须长三尺五寸,须赤面蓝,头戴束髪金冠,身穿红战袍,脚穿皁皮靴,左手执玉印,右手执方天画戟。出柩以先行之,能押诸凶煞,恶鬼藏形,行柩之吉神也。”其神身长丈余,以是在当时作为长人的代称,《水浒传》中身长一丈的郁保四诨名为险道神,正是因此。本即出于无稽之谈,民俗流传中不妨将之身高进一步夸张化,或达数丈之长。比如《姑妄言》第七回“显道神跳井——尽尽〖浸浸〗心而已”一句,当时井深当不止丈余,数丈之井才到其胸,可见其人更长。其实在更早的元代,显道神不单单被视为送葬出行先驱,更兼司烧化埋葬之职责,如元曲《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云“炕头上主烧埋的显道神”便是。葬礼的备办者,自然不可能召唤所谓的丈余神人在队伍前引导,转而只能用纸扎彩人将之具象化,显道神也因此成了扎糊纸人的一种代称。元曲《随何赚风魔蒯通》中蒯通诈疯说疯话云“俺爷是显道神,俺娘是个木伴哥”,父亲是纸人,母亲是木人,对得工整,蒯通当不疯不疯。为了体现显道神的身长,进而增显死者的威严,当时的纸扎铺匠人竞逐把这种神祇纸人做得越高越大,于是就出现了《歧路灯》六十三回中“前日说的显道神太高了,怕城门过不去”的搞笑局面。
《金瓶梅》书中亦数处出现了有关显道神的段落。第六十五回“忽忽洋洋,险道神端秉银戈”,直是叙述纸扎显道神开路送葬之事。第三十回“若是六月的,踩小板櫈儿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子哩”,则是潘金莲用显道神之身长,扎糊匠人踩着小櫈子都够不着他帽子,差了一截,来嘲蔑李瓶儿所怀之子来历不明。第四十一回“险道神撞见那寿星老儿——你也休说我的长,我也休嫌你那短”,把身长的显道神与矮小的寿星老凑对成趣,实是在说“不要说长嫌短”。这些句意都十分清楚。独第四回回末“险道神脱了衣冠,小猴子泄漏出患害”一句,〖容本《水浒》廿四回作“小郓哥寻出患害”。〗畧不明晰。查得《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谤不小”、《喻世明言·三十八卷·任孝子烈性为神》“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非同小可”二处,则当见“险道神脱了衣裳——这话非小”,葢为宋元当时歇后俗语。系因显道神身长,其阳当大,脱衣露体,那话儿当非小。以那话儿来代这话儿,这话非小,以表明以后之事趋于复杂,亦嘲亵至极矣。〖四十一回之“你也休说我的长,我也休嫌你那短”,或亦间有这层意思。〗同时险道神又是“炕头上主烧埋”之神祇,无疑又启示着下文武植捉奸吃踢、后遭毒杀、尸身被火化一系列之事。可谓双关妙文。这处文字,或在宋元时有关武松的小说传奇雏形中已有之,而依旧作“险道神脱衣裳”。《水浒》当因其文过于直白,而改“衣裳”作“衣冠”,虽亦能说通,总觉有些语义隔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