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Wuli_MCJ Wuli_MCJ 的推荐 wulimcj.lofter.com
LOFTER摄影

日系、欧美色调与新锐摄影

Terry F:



这个标题似乎充满了火药气息。


大家一定听说过日系和欧美色调。我们在网络上也能查到海量的相关后期教程。简单地总结一下,大部分后期教程对日系色调的概念主要是过曝,低饱和度,高光泛青,胶片质感等等,欧美色调色彩通常比较艳丽,对比度较高,暗部发灰,亮度较低。


但是如此调色是否真的可以让我们的照片变得高大上了呢?


(教程视频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557427/)


--------------------------


1. 日系不是日系,欧美不是欧美


先让我们...

Terry F:



这个标题似乎充满了火药气息。


大家一定听说过日系和欧美色调。我们在网络上也能查到海量的相关后期教程。简单地总结一下,大部分后期教程对日系色调的概念主要是过曝,低饱和度,高光泛青,胶片质感等等,欧美色调色彩通常比较艳丽,对比度较高,暗部发灰,亮度较低。


但是如此调色是否真的可以让我们的照片变得高大上了呢?


(教程视频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557427/)


--------------------------


1. 日系不是日系,欧美不是欧美


先让我们来做个对比。在我们眼中日系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日本最著名的那几个摄影师拍出来的却是这样的:







继续对比。在我们眼中的欧美是这样的:





但是为什么下面这几位欧美摄影师不是“森系”就是“小清新”呢?






这就让人很疑惑了。倘若真的能根据国家或者地区来划分摄影风格的话,那印度系岂不是这样的?





此时可能会有人举手反对,提醒我别忘了日系风格里还有最具代表性的川内伦子呢。


许多人认为她的照片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静物为拍摄对象,照片明亮,色调温柔,氛围安静,可谓日系照片的典范。



但是媒体上拿川内伦子的照片大谈日系的时候,却从来不提她在2013年出版的作品集《天地》。大概是因为她变得不日系了。



她将题材从日常生活转变为记录阿苏山一年一度的火烧野草活动。照片的内容的重大转折让她的后期也似乎完全脱离了往昔的清新感。浓烈的黑烟映衬着鲜艳明亮的火焰,让照片用激烈的方式讲述一个维护平衡的故事。可以看出川内伦子的“清新”色调仅仅是一个外行都能感受到的表象,这个表象随着她拍摄的内容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用外行的眼光去看川内伦子的作品,只能看到她温柔的色调。恰好她的早期风格又与我们发明的“日系”有几分相似。我们双眼紧盯着照片的形式,难以发现她的作品在清新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领悟。也没有察觉她用温和的方式将看到的画面记录下来,目的是用抽象的画面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作品融合。


她的作品集《假寐》试图表现自己内侧的狭小世界。



《光的亮度》,中饱含着作者追求光明点滴记录了她眼中的微观生活,在纯净的画面里融入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深入思考。正如作者所言“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像沙子一般,一粒一粒沉淀在心底”。



我们对欧美摄影师的误解也大抵如此,就不再重复去论证了。


------------------------


2. 误解源自何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日系或者欧美调色风格的错觉呢?


有人调侃过:在日本拍出来就是日系,在欧美拍出来就是欧美。


这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我们通过这个说法或许也能够猜到地区文化会影响摄影师的风格。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推断出“照片内容决定后期调色方式”这个结论。


如果大家都拍同一个场景,那么大家的后期可能就会有相似之处。假设我们在日本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拍照的话,后期调色也需要考虑照片中日本元素的特征。






作者:小林干幸


对于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日本摄影师也是如此,他们的作品(含AV封面)传播开来以后,被一些人拿来脱离照片内容大谈后期调色,导致观众们在不同的拍摄环境里套用这些调色风格,产生了看似新颖,实则东施效颦的后期特点。



更糟糕的是,每个做日系或者欧美调色教程的作者对二者的理解都大不相同,调色效果有差异,严重缺乏一致性。大多只是有个模糊(且片面)的概念,然后凭感觉自己发明了一个色调出来,冠以洋人的大名罢了。


(我并不认为这些教程都是很糟糕的,反而有很多效果亮眼、干货满满也非常符合内容。那何不以自己的名字给色调命名,却要把功劳塞给外国人呢?)


我觉得归根结底是我们太懒了,不愿意深入钻研知名摄影师个人的风格特点以及作品的实质内容就以地区差异一概而论。一些相关的教程的标题也不一定是源于作者无知无才,而可能只是为了传播技术而迎合一下观众罢了。


--------------------------




3. 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有心去查阅一下,会发现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往往和我们所说的“日系”相去甚远。像细江英公,杉本博司,筱山纪信,蜷川实花这样的名字所对应的作品都各有特色,或充满着色彩的冲撞和人体的张力,或用压抑的画面书写着人性的欲望。如果一定要学他们的作品的话,或许我们应当先放下他们的调色风格,并且像他们一样将摄影和人生哲学联系起来,针对每次拍摄内容上的不同制定风格。




 作者:杉本博司



作者:蜷川实花


我们拍摄的内容大概就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了。那么中国的摄影师是怎样利用身边的环境的呢?


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国内新兴流派“新锐摄影”一词了


2016年1月,色影无忌·2015中国新锐摄影奖揭晓,其结果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获奖作品


许多人认为获奖作品缺乏最基本的美感,摄影师技术不足,就像装逼的厨子拿着马桶炒菜。


 
也有人举例说明所谓的新锐无非是对外国摄影师拙劣的模仿。


还有人直接对获奖作品和主办方破口大骂。




当然,也有理性的声音,呼吁大家在批判之前先要拥有批判能力,然后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之后再做评价。


 


可能大家会觉得一个民间的比赛,搞得毫不相干的人都能反目成仇,十分浪费感情。但是从宏观上来说我们看到的是舆论的平衡。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人支持,产生争论之后观众才能看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我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大家在赞美或者贬低作品的时候似乎忽略了这个比赛名不副实。因为入选的作品里只有锐没有新。基本上全部都是外国摄影家已经探索过的东西。因此新锐摄影师这个头衔肯定会招来责难。再加上一些人借着新锐二字故弄玄虚,乘着国内摄影圈寻求改变却尚未成熟的迷茫时期,把烂到无法描述的照片当做美到无以言表艺术品拿出来混进革命队伍,严重影响艺术家口碑。




上图:无法描述的“新锐摄影”作品


但是这次比赛里许多作品本身却有巨大的意义。因为这些重复性探索是建立在一片不同的土地上的,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也产生了不同的价值。


我们不能只学外国摄影师的形式不看内容。中国的文化和地理特征给我们带来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也只有我们才能更深入的洞察自己的文化。那么当你下次拿起相机,想记录一个城市的人文,想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观点,不一定要追求国外壮丽的海岸线或是繁华的大都市,也不必追着外国流浪汉和街头艺人一通盲拍。其实你的家乡,你长期居住的城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因为不论你是否喜欢你所生活的地方,它都能给你带来最深的情感,而你对它的认知也会远远超出其他地区。你了解城市的历史、环境,熟悉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地方与众不同之处,清楚当地人的需求与愿望,还能清晰地嗅到城市中滋生的腐败气息。如果你爱它,就可以展现它的美;对它恨之入骨,更能够让你的照片情感强烈。


如此一来,你独到的审美也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它的某种特征。在有了强烈的内容之后,我们才可以根据内容去谈后期。


 总而言之,我们不要盲目地用地区去划分风格,不要肤浅地把作品的形式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要把握住地区给你带来的创作机会,用我们的情感去挖掘身边世界隐藏的各种特征;用我们的经验去表达观点;再用合适的后期手法来烘托你的主题。


盲目追求外国的风格只会让照片更加空洞。这个世界上没有最佳的摄影基地,只有最适合主题的场景以及拍摄和后期方法。我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越熟悉,理解越深,就能在合适的时候拍出最完美的画面。倘若觉得自己居住的地方无聊至极,毫无创作潜力,那一定是因为你还尚未开始用摄影师的眼光去发掘场景,尚未脱离大众视角。因此,请大家在茶余饭后多花时间去寻找身边的那一点独特之地,在场景里散散步,吹吹风,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中,然后在时机合适,状态最佳的时候进行拍摄。


 


感谢大家干了这碗鸡精浓汤,祝各位在2018年能够取得更大突破。


 


 


 



MitoMashiro

分镜大法!

思想准备---蒙太奇


简单叙述一下蒙太奇的意思,

 法语中剪辑的意思,

也可以理解成组合。

如果不能理解的话,

那就举个栗子吧。!


蒙太奇手法,

就是通过一系列顺序组合画面,

激发观众产生特定的联想,

通过不同的画面组合 产生不同的画面联想,

这就是蒙太奇神奇的地方,


蒙太奇中这种引导联想,

正是学习分镜的一个重要关键,

在上一篇视频设计文章中,

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画面内容传达和感受,

而分镜呢

在传达内容和感受上如何组合画面如何起作用,


设计离不开分镜 分镜也离不开设...

思想准备---蒙太奇

 

简单叙述一下蒙太奇的意思,

 法语中剪辑的意思,

也可以理解成组合。

如果不能理解的话,

那就举个栗子吧。!

 

蒙太奇手法,

就是通过一系列顺序组合画面,

激发观众产生特定的联想,

通过不同的画面组合 产生不同的画面联想,

这就是蒙太奇神奇的地方,

 

蒙太奇中这种引导联想,

正是学习分镜的一个重要关键,

在上一篇视频设计文章中,

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画面内容传达和感受,

而分镜呢

在传达内容和感受上如何组合画面如何起作用,

 

设计离不开分镜 分镜也离不开设计,

 连在一起威力巨大。

 

------------------------------------------------------------------------

分镜的意义

通过上一篇文章我们知道,

做视频需要目的明确,

然而实际上还有一点

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做事情啊,

要有规划。

 

打个比方 我要办银行卡 我又要购物,

但是我又要考虑银行在下午5点前关门

所以这就是做事情的一个计划,

当然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小学生都会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的事情是5件 10件以上呢,

如果你没有一个事先的计划,

你真的 做的好吗?

--------------------------------------

一个相对高级的一图流音乐pv,大概有5-10个画面,

一个三分之的微电影大概有50-80个镜头,

一部电影可能成百上千,

 

你想想 你出个门 5件事情你就做不好了,那你成百上千怎么办啊?

所以还是需要好好规划一下,

 

所以分镜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所以分镜就是一份用于安排画面的计划书,

--------------------------------------------

很多人做视频说自己超级慢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没写分镜啊

你回想一下上篇文章的设计里说的制作流程

 

就以做单一画面来说,

我们需要

配置素材---设计构图---气氛渲染---动效制作

这是一个标准流程

 

没有分镜在先,你就不知道你需要多少个素材,

这些素材又分别是什么?

哪些构图是类似的

哪些部分的气氛渲染用到的特效是同类型的

你都不知道,

那就是你没有办法对任务进行归类整理

没有办法优化流程

那怎么可能快起来啊??

 

另外不管你是

做过视频的

画过图

写过文

还是录过歌

你们都知道创作过程相对都是很开心的

最可怕的就是返工

而视频的返工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写分镜导致的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因为一般人画图都会先打草稿

写文都会写大纲

录歌至少会先顺词

但是很多人做视频就是不先写分镜

能不出事吗?

如果写文不写大纲,

录歌不顺词 画图不打草稿

那不是很奇怪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一句话

叫做纵观全局,把我细节,

这句话一般用在mobe游戏里

意思就是你要有大局观

看清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把握细节就是你的操作水平

如果把这句话带到视频行业里头

那么把我细节指的就是设计

而纵观全局说的就是分镜

 

一个好的视频

除了你的技术过关外

最重要的就是你视频中的内容

是否能够走到观众的心里去

不管是mad 还是pv

是节目还是音乐

是艺术作品还是商业宣传

能够把视频想要传播的核心内容

带到观众的心里去

说他是个好视频 

绝对没问题!

 

因为你的视频 经过严格的安排

且节奏 元素都仔细设计过

一个走心的作品

观看者只要放轻松

跟着视频的引导

就能轻松获得视频中的信息

 

有了分镜之后呢

我们就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

在开始制作之前

就非常清楚视频的内容

能够很容易察觉出来哪些地方有问题

并在事前就进行修正

大大的提高你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分镜能大大方便你

设计节奏

安排内容

让你的视频富有人性

走入人心

---------------------------------------------

                                   分镜的做法

分镜又称脚本

在行业里面 

剧本 台本

这些叫法

很多时候说的是同样的东西

分镜这个东西 随着类型的不同

其实差异还是蛮大的

类如,

电影,微电影,宣传片,节目,音乐mv,动画

每个类型的分镜规格都是不一样的,

因为分镜的意义啊就是上一个章节

说的那些关于实际的应用呢,

就算是同一个类型的视频作品

导演不同

分镜格式其实也不完全相同

所以 这个章节主要就是

梳理一下大致流程

以及一些基本的方法

具体在使用的时候

建议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

适当的做一些修改

会更加的合适一些

--------------------------------------------

              分镜的流程

大致可以分为5个步骤

1.定调

2.大纲

3.分格

4.填格

5.审调

 

那么我来解释一下这5个的含义

 

定调------

其实就是延续上一篇文章 设计的内容

比如这个视频的目的,风格,面向群众等等全部的概念想法

 

大纲------

大纲就是快速获取视频的内容,视频结构的框架文本,

也就是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视频分成你所需要的段落,

按照段落详细描叙内容,

    

    大纲一定要写清楚,毕竟,观众看不懂你的视频没关系,

多看几遍就能懂,玛德你自己都不懂 ,观众怎么能看得懂?

   

    仔细说来 写大纲呢,就是分镜多样化的一个分水岭

因为不同类型的视频,分镜之所以不一样,就是因为从

大纲开始差距就比较大,

   比如教课类型的大纲 跟教科书一样

   故事类型的大纲呢,就像小说一样

   而微电影动画,大纲就比较接近文字剧本

   

不过也有通用的基础手法

   你小学作文写过吧??

  《起承转合》 4个字听过吧?

   没听过啊?那我来解释一下

  

    起是开场白 预热的意思

    承是承上启下的意思

    转就是重点,亮点,转折点的意思

    合就是收尾,总结的意思

 

   所以呢 起承转合 大概的意思就是告诉你

写作的时候呢,要有头有尾,有重点,

重点来之前,要做好铺垫

一个作品,别人想不想要看呢,取决于你的开头好不好看

一个作品看完之后印象好不好,收尾收的好不好占百分之50

 

再来就是你作品的重点,或者是亮点够不够好,

而重点亮点给人冲击力够不够大

跟前期铺垫引导又有很大关系,

 

举个栗子

一个单独的 我爱你  ,

可能没有什么冲击力,

但是在这句我爱你之前,

刻画了很多男孩默默付出的场景,

但由于女孩并不知道这些,

所以对男孩子一直不友好,

还持续了数十年,

男孩子一直很专一,

女孩子一直不知情,

数十年跟多人有情侣关系,

直到有一天

一个偶然机会

女孩子发现了男孩子

写了十年的日记

看了之后十分感动,

又恰巧在他不小心看到日记后,

回家的路上因为思绪复杂,

没有留神因为一辆小汽车撞倒,

造成了三级残废,

又刚好现任男朋友

无情无义抛弃他,

他一个人在医院,

一张冷冰冰的床,

本来一直以自己的美貌为傲的她,

感受到了世界的而已,

而这时出现在他面前的,

却还是这个男孩,

他想要说声谢谢,

男孩看出了他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一直很喜欢他声音的他,

却阻止了他发出声音,

由于他是一个哑巴,

他做出了一个嘘的手势之后,

他紧握着她仅剩的一只手,

缓缓的拿出了他的那本日记,

翻到了第一页,

指着第一条日记说,

上面写着,

:“我知道你可能觉得我很烦,未来我也有可能一直烦着你,

     但是,对不起,我爱你。”

 

是不是觉得2个我爱你怎么差距那么大啊?

是的!,这就是铺垫的魔力,

以上就是起承转合的一个基本的作用啦!,

《有头有尾有重点,重点前戏要做好,》

能做好这个 说明你已经入门了,

更高级的还有很多,

 

 

----------分格------------

分格呢,就是导致分镜不同的第二个因素,

分镜一般情况下都是表格式的,

并且有两个核心栏组成,

左边一栏是时间轴,(用于表示时刻,可能是时间段,也有可能是分镜号

可能是歌词,也有可能是台词,)

右边一栏是内容要求( 他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参考图,也可以是手绘示意图,只要能方便你快速理解画面中的意思就行)

 

 其实也不止只有这两个栏,你也可以添加很多栏,

比如微电影这种的, 我们可以加入 景别,时长这样的栏,用于更加精确的

描叙画面细节,很多时候为了方面流程优化,还会加入人物,场景这样的栏

方面我们统计哪些镜头可以统一拍摄,哪些演员拍摄完毕之后,可以提前离场,节约成本,

分格阶段就是之前特别提到的,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自定义的阶段,

分格分的好,你的效率肯定好,

 

--------填格----

这是一个最辛苦的环节,

也是没什么好说的环节。。。

主要就是把你分的格子填满。。。

 

-------审调--------

检查视频的完整性,节奏感,层次感,安排合理性,

这个步骤比较需要经验

跟上一篇文章的审美有点相似

不过不是画面的审美

是对安排合理性以及节奏感的审美

 

当你填满之后,你就可以发现各种问题了,

比如

是否有同样的内容出现,

是否有些地方太拖拉

是否这里安排的内容太多了

是否这个层次的顺序有点问题

这个画面似乎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好像这里效果不是很出色

工程量似乎太大

……一大堆问题

这些都是在分镜完成之后呢

你就可以轻易看到的问题

但是在分镜之前

你想要看见任何一个问题

都是非常困难的

 

 审调审美越高, 最终作品完成度越高,

至于想要如何提高审调 也就只能多看多学习了

多分析他人在作品上的分镜安排

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以上呢 大致就是分镜的制作流程了

 另外提醒一下,

刚开始除了会遇到大纲写不出来,

审调不会,

没感觉之外

还可能会遇到很痛苦的

填格填到一半 甚至填完之后

到了审调时,

发现大纲出问题了,

这种噩梦级错误,

不过这种问题遇到个一两次 

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真的遇到了,

不要害怕,

不要放弃,

坚持就是胜利,

你掌握了分镜之后,

真的,

会牛逼很多,

 

-----总结时间---

思想层面的课呢, 总是这样,

讲完之后就像没讲一样,

但是实际上学习到的内容

却又比那些,直接操作的

来的有价值的多,

不管是分镜还是设计,。

虽然两者都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这个圈子,不缺技术好的人,但是就是缺好的作品

好多作品,确实需要你有好的技术

但是真正核心的,

还是思想这一块的内容,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能够酷瞎你眼睛的技术,

而是能够深入内心的编排,

随着人慢慢长大,会发现时间慢慢的不够用了,

也只有这样,才会吧自己仅有的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东西上面,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