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将噪点扼杀在摇篮中
Joyous周游 2017-05-15

我是极影AX摄影师Joyous周游

噪点对画质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画面中太多噪点也影响我们后期的力度,所以噪点的控制要从拍摄阶段就开始逐步控制,这样才能留给后期更大的余地,毕竟后期降噪大部分时候也是对画质做减法,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控噪上,才是事半功倍!接下来我就从噪点的本质和噪点类型具体剖析,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噪点来控噪!

一 噪点类型

从本质上讲噪点就分为两种:

1 、电信号杂讯噪点,弱光情况,传感器会得到更多的杂讯,这样会产生更多的噪点。此类噪点呈现颗粒状(明度噪点),彩色(颜色噪点),通常带有绿色、紫色等色彩信息,而且此类噪点会影响画面细节表现。

明度噪点:

整个图像中出现的近似颗粒状的粗糙部分就是“亮度噪点”,它们不具有颜色。如果花费精力去除这些亮度噪点的话,就很容易降低图像的锐度,会模糊不清。

彩色噪点:

一般情况下,彩色噪点的大小会是亮度噪点的数倍至数十倍,表现为色斑。这些色斑主要集中在图像的暗部,而在明亮或白色被摄主体占据大部分画面的图像中不是十分明显。

 

TIPS:电杂信号噪点产生的本质:“弱光”

造成弱光有两种可能:

1.夜景或者黑暗条件下拍摄,在快门和光圈其他参数已经固定的情况下,使用高iso并没有本质的提高进光量,而是放大了模拟信号而已,带来的彩色噪点和明度噪点。

2.即使是白天是用了相机的低感光度,画面中的暗部曝光不足,在画面的暗部,会成为彩色噪点的重灾区。

将曝光不足的片子在lightroom中提亮后的局部对比图

2、热噪。在长时间曝光时,由于单反传感器散热不畅会导致CMOS升温,从而产生热噪。此类噪点的一般形式呈现为亮点状,带有一定的色彩值但不明显。有时候热噪点是伴随着明度噪点和颜色噪点一起产生的尤其是夜景的拍摄。这些红色、绿色颜色特别的亮点就是热噪点。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后期去除了热噪点,看到石头上的彩色色斑,红一块、绿一块的就是彩色噪点,水里面颗粒状的就是明度噪点,为啥石头上的彩色噪点这么严重(除了明度噪点还有彩色噪点)?而水里的彩色噪点为什么没有那么严重呢? 电杂信号噪声是曝光不足产生的,水面反光,接受的光比岩石多,曝光更充足,所以没那么多暗部彩色噪点。


高ISO的噪点依然要比长曝的噪点更多,而且更加难以处理。因此,如果在光线极弱的环境下进行拍摄,过长曝光或者过高ISO都是不可取的。高ISO与长曝同时发生时,因高感产生的噪点不会因为长曝而快速增加。比如夜景拍摄,用30s曝光,3200的感光度,同时有热噪点,和高感产生的噪点,但是到了3200这个级别,再往上高感噪点iso6400 iso12800 的颗粒感增大就没那么大了,最重要的是保证正常曝光,避免画面有暗部,因为暗部是彩色噪点重灾区。

《冰湖星夜》星空和雪山,湖水采用15张堆栈叠加降噪,山脚下的村子和前景小花破晓后的蓝光时刻拍摄,这样地景的画质会很干净,也方便对前景小花做景深包围。


二 前期控制噪点的几种方法:

噪点问题,任何相机都无法避免的,我们拍摄时,如果想要尽可能减少噪点,需要怎么做呢?

针对电杂信号噪点的前期降噪方法:

1.机身降噪

只对JPG存储格式有作用,对RAW格式没有作用,而且还浪费等量的曝光时间去降噪,在日常拍摄星空的时候建议不要开启机身降噪功能。

向右曝光降噪理论:电杂信号噪点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cmos接收的光信号不够!,所以提高曝光量可以减少电杂信号噪点。”

2.加大光圈:还有镜头本身的素质,T值通光量,决定有多少光会被cmos接受,肯定是光圈越大越好,通光量越大越好,这是器材层面的,我们今天不做讨论啊。对于器材那就是买买买,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3.提高ISO降噪

提高iso 也能降噪?我没听错吧?心里一定画个大问号,这跟传统的理论不要一样,大家肯定认为iso越高画面就越渣。向右曝光,当ISO升高时,电子噪声的信噪比并不会下降,向右曝光使得 cmos获得更充足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之前也说过噪点主要集中在暗部,曝光充足了,暗部的彩色噪点将大幅减少。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关于高ISO感光的降噪,主要是“涂抹”,因此高ISO降噪的效果是去除了彩噪,但对于噪点颗粒的去除效果并不好,而且高ISO下,反而会出现色彩结块的现象。可见提高iso降噪的效果是有的,但也不特别理想。

4.增加曝光时间

机身长曝光降噪效果是比较好的,增加曝光时间对于电杂信号噪点的去除是非常的给力的,副作用就是长曝光会产生热噪点,之前讲过热噪点主要是长曝光,机器长时间工作过热产生的,但是热噪点具有固定性,所以后期也有办法去除,相比电杂信号噪点的处理容易些。

可见300s拍摄的地景更加的干净,噪点更少。

《夜空中最亮的星》天空使用16张平均值堆栈拍摄,地景采用300s曝光合成最终效果图

5.采取堆栈的拍摄方式,后期利用平均值堆栈降噪

6.使用1DXii 等高信噪比机身

《壁立千刃》采用A7S高感机身+sigma 20 f1.4大光圈镜头+堆栈的拍摄方式控制噪点的最终效果

针对热噪点的前期控制方法:

1.    拍暗场

扣上镜头盖,同环境,同参数拍摄一组照片,由于热噪点出现的位置比较固定,基本这样拍就是一个黑底,图片上只有一些热噪点的的彩色亮点,ps里差值叠加和之前拍摄的图片,就可去除热噪点

2.    尽量短曝光,后期用堆栈来模拟长曝光。

3.    冷冻CCD相机或者给机身加风扇散热。(天文摄影经常使用)

《如有神柱》去除热噪点后的最终效果图

TIPS:

1.热噪点有个特性:位置比较固定。

2.高感光度和长时间曝光都会提升噪点。但在正常的曝光范围下,高ISO带来的噪点提升更明显。长曝也会增加热噪,但长曝对于高ISO带来的噪点提升不大。而且对于长曝带来的热噪,机身后期几乎可以完全去除。


极影AdventureX


极限挑战

极致影像

极客分享

https://www.theadventurex.com


推荐文章
评论(3)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