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才能找去的香港隐世美食天堂
“茶档是上一代的Meeting Place,
在那里,总会遇到熟人”
香港地是个文化融合之城,世界各地的美食无一不能在香港寻觅到,但是本港文化对我来说实在是影响深远,不仅自幼就经常出入茶餐厅,港剧更是替代了动画片成为了童年时期在电视机前陪伴我的产物。
所以不管如今身在何处生活与工作,每当能够抽出时间便会飞去香港怀旧一番,而档茶便是茶餐厅之外最喜欢打趸的去处。
茶档之王胜香园,以“茄牛通”驰名远扬。
茶档是上一代的Meeting Place,在那里总会遇到熟人,茶档之所以会获得“草根俱乐部”的昵称,不是因为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而是因为可以在这里社交往来。许多茶档动辄都有40、50年的历史,现今仍在水泥森林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买少见少”的茶档,颇有大城市里的小确幸的感觉。
香港上世纪路边大牌档的原样
其实茶档也有类别之分,传统的茶档指的是绿色铁皮搭建的露天摊档,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铁皮茶档在全港已经剩下20余家。而更多的茶档,则因城市环境管理的缘故统一迁移至熟食中心之内,火热地继续经营着。
其实茶档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而熟食中心相对陌生一些,这一次到香港,我又去了熟食中心里吃饭打趸,希望以个人体验出发分享出来。
由于工作的缘故,通常都会游荡于上环中环之间,而上环的熟食中心是我最喜欢去的去处。
从上环地铁站B出口上来,沿着德辅道中转入急庇利街,再右入文咸东街,迎面便看见楼高十几层的上环市政大厦,上环熟食中心位于二楼。顺便一提,香港的地面一楼称作为G层,所以二楼的熟食中心实际上在我们的认知里是三楼。
市政大厦是一座拥有N种可能性的大楼,通常楼内包含街市(菜市场)、体育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食环署、熟食中心。
而熟食中心则是人流最大的地方,要到熟食中心通常需要经过一楼的街市,湿滑凌乱,菜市场独特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但到达二楼的熟食中心便会双眼发亮,堪称隐世美食天堂。
街坊小炒、潮州美食、咖啡奶茶、各式海鲜、早茶点心、晚饭宵夜、泰国咖喱、日式串烧……只要能够想得到的美食熟食中心全部都有。
每家档口前都摆放着各自的桌椅,通常是超大型圆桌,“搭枱”是熟食中心的独特文化,这种不分彼此,围坐在一起,共聚一堂的热闹情形,颇有久违的街坊情。这里像极了茶档集市,数十个档口各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而食客到这里吃饭不需要看准等位,哪家有空位就往那儿坐,皆因每一家的水准都不相上下,不用担心踩地雷。
熟食中心是附近上班一族和居民解决午餐的地方,大家从不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到这里,气氛融洽,是香港独特的一道风景线,相比地处街边的茶餐厅,这里更具港味,游客的身影不常见,均是不看餐牌就能够点菜的老熟客。
下面分享两家上环熟食中心颇有“地位”的茶档
瑞 记 咖 啡
仅凭借樽装奶茶和西多士便Hit爆港九新界的瑞记咖啡,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窄小的档口在边上自成角落,食客们点完单便打开报纸收看当日要闻,一派悠闲。
瑞记的西多士别于一般,拒绝油炸吐司,而是将吐司裹着蛋液下锅煎,蛋液也裹得相当有水准,薄薄的一层,不喧宾夺主,颇有法式吐司的传统做法。
上桌后摆在面前,便立马能接收到蛋香四溢的幸福信号,一般西多士的中间夹层会抹上花生酱,表面淋上的是糖浆,而瑞记的做法是最为理想化的,改用炼奶淋在西多士上,乳白的炼奶不仅色泽十分引人食欲,还令吐司滑软顺口,甜度也被吐司和蛋给综合掉了,入口蛋香鲜明,也要归功于瑞记舍去油炸的做法,才没有一般西多士那样的Heavy难以下咽。而吐司本身也有经过烘烤,边角部分酥香脆口,火候正当,别有一番风味。
鲜牛面的牛肉嫩口大片,清汤底,搭配出前一丁的面,吃的是牛肉的原香。
樽仔奶茶的樽仔,指的是可乐的玻璃瓶,瑞记的奶茶之所以会深受追捧,也跟这个玻璃瓶有关。老板为了要让奶茶的浓郁口感保持住,不被冰块溶化后的水冲淡奶茶的味道,因此在前一天事先将冲泡好的奶茶放入冷藏柜,久而久之便成了瑞记的“生招牌”,甚至被不少茶餐厅和冰室效仿。
香港几乎每个季节都适合喝冻饮,因此冻奶茶的需求量从未减退过,每人面前都会放着一瓶奶茶,几乎是到瑞记吃饭的标配。奶茶的口感的确浓香顺滑,而我认为它的香浓是经过隔夜才升华出来的,与咖喱一样,隔夜后味道更佳,茶与奶各自安分地突出自身的味道,不抢过对方的风头。
墙上醒目两张红纸上的「奶茶称霸 咖啡称王」足见瑞记奶茶的地位
打趸了一个中午才发现樽仔奶茶的受欢迎程度是如此火热,玻璃樽的数量非常有限,而每天的茶客又多,再多的瓶子也不够供应,所以在厨房的婶婶则洗个不停,与熟食中心的其他茶档不同的是。
瑞记属家庭式作坊,一家人守着一间老铺,让传统地道的港味不会失传,每个人各司其职,小本生意没有机器代劳,看着他们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大汗淋漓,实在是令人感到佩服。
利 香 茶 居
虽说饮茶(Yum Cha)是香港的生活文化,但即使在一般的酒楼饮茶人均都要过百,点心吃起来也是千篇一律,少有心思在食物里面,老式的茶楼买少见少,自取式点心车更是难以见到了,比起酒楼在纸上勾选的点单方法,利香茶居更有老香港的特色。
与茶壶同上的还有洗碗盘,吃饭前碗碟杯子需要先过“滚水”是大家对港粤地区看不懂的事情之一。
坐下后老板便会迅速地奉上一壶热茶,清洗完杯碗以后便可以到老式点心车前挑选点心,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每一笼都掀开看一下有什么心水的点心,直接拿到桌上就可以开吃了,整个过程都是自由自助。
利香茶居是日夜忙碌的上班族平日最爱去的地方,不必等位,动作迅速,两三盅点心吃完就离位,简直是忙得头昏脑涨时的治愈场所。
这里的点心每笼$17至$25不等,大件又抵食,通常两笼下肚便足够。挑了几笼点心,均是桌上常客,做得最出色的是烧麦,一盅四件,传统制法,没有虾籽作点缀,由虾肉及半肥瘦的猪肉所制,猪肉的原味香浓,肉质嫩滑,每粒的Size也相当之大,名副其实的平靓正。
转身见到墙角架了两个小煎锅,原来这里的芋丝糕、萝卜糕、酿豆腐都是即叫即煎。
当中芋丝糕更是必点美食,不知多少食客都为了这一碟芋丝糕而来,粗切的芋头丝入口香脆,保留了浓郁的芋头味,每一口都能够吃到芋头,亦尝得出淡淡的腊味。
人情味是我最看重的一种特质,如果过了午饭时间才到利香茶居,即便熟食所剩无几,老板也会现做出炉,倍感窝心。
一箩箩的的点心蒸笼,尤为壮观。
这也是熟食中心里的茶档珍贵的地方所在,有别于路边茶餐厅的浮躁,熟食中心里自带一份熟悉感。
***
Cooked Food Centers|每家档口前都摆放着各自的桌椅,“搭枱”是熟食中心的独特文化,这种不分彼此,围坐在一起,共聚一堂的热闹情形,颇有久违的街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