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未听所以想听,因为未见所以想见,这是旅行中我俩搜寻“目标”的信条,而“望文生义”的联想,又常是探究和保持好奇心的动力。可那回在曾家山鸳鸯池森林公园,我俩非得寻出个“池”且找出“鸳鸯”来,着实是幼稚了一把。
曾家山鸳鸯池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2016年设立,并不为许多人所知。在这座处川、陕、甘三省交界边陲地带的境内里,苍松翠柏,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只23度,天然大空调,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在一处山角,我们碰上几位头一晚住山上返回的游人,见着我俩车的外地牌照,又是刚从我们家乡旅游回来,大家就热情地攀谈起来。显然,他们和很多耐不住酷暑的人们一样,到曾家山游玩,一为美景兼避暑,二为尝鲜吃农家饭。
大伙兴致很高,说着景,由蜀山蜀水蜀道难,联想到新疆的山山水水,说着饭,由回锅肉张飞牛肉红油饺子,联想到新疆的烤肉抓饭和拌面。在旅行途中,常常有这样的“神来之笔”,为你描摹未曾见过的美丽山水田园,讲述不曾知晓的人文景观。他们为我们指了去鸳鸯池的路,大家热情作别。
上山的道路真有曲径通幽之妙趣。蜿蜒在密林中的山路,一会儿两侧是高大连绵的群山,山上植被茂密,鸟儿啁啾,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轻轻柔柔,不疾不徐地飘舞。一会儿两山夹峙道路变窄,就见满目碧翠,草木葳蕤,偶尔有一两户农家,稚童牵手欢声笑语,田地浓绿油菜花黄。
一会儿有盘旋着的山弯,两侧林木高大,车行其中犹如在绿波中做着追逐的游戏,波涛起伏,依稀可见山顶高处的凉亭,似为我们望风指路。一会儿车犹如误入密林,周围绿森森一片,只有光斑从树梢尖迸出,爬上坡来,白云仿佛就架在一旁的树梢上,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揪下一片,一摇枝头,便可以跌落下来。
这样的密林穿行十分有趣,因为不知“前途”玄妙而充满了期待,因为接近预定目的地,又愈发增添了纵深的憧憬。走了好一阵,我们虽为这片绿色葱茏而陶醉、而喜悦,但并无忘记寻找“鸳鸯池”的初心。然而,除了绿还是更绿、翠绿浓绿、稠绿。终于见到一个老农,忙打问鸳鸯池在哪儿?人家笑呵呵地回答,这儿就是啊!
嗯?我俩面面相觑,这就是……,那“鸳鸯”呢?还有一泓碧水的“池”呢?
直到我写博客,看了网上的介绍和图片才明白过来,我们其实就在“鸳鸯池”!可“望文生义”的想象,不但把“鸳鸯池”的地名做了戏剧化,还自创出个“鸳鸯戏水大池塘”的遥想,骑驴找驴了。不过往李家山方向是有个“鸳鸯池”,一个游客接待中心而已,可我们走了相反的路,路虽窄,但草木深深,万顷晴空,山幽谷静,四围林海。
现在想,那回不错路,真顺利地找到李家山鸳鸯池或许还真有点失望。而在这奔来眼底的蓝天绿海中穿行,静享青山无染抒写的深情重义,以身在此山不为之的一方神游懵懂,最终而恍然大悟,这或许比“找到了”更有乐趣。小失误,也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