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obey all the rules, you'll miss all the fun.
——第55届格莱美,嘉宾Neil Patrick Harris向观众介绍Fun.的“格莱美首秀”
以前在微博上常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段子:“爷爷,你关注的这个微博博主更新啦”“奶奶,你追的这篇连载更新啦”,只是万万没想到,我也有幸成为了这种段子的嘲讽对象。
看到这条ins的时候,我突然反应我确实老了,确实是“活久见”了,上次见到Nate Ruess的消息还是15年的时候,发行了个人专辑<Grand Romantic>,但评价一般,随即就在互联网上失去了踪影,微博粉丝后援会@FunNews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未出现在我的首页,偶尔发了零星的消息,评论也寥寥无几,某云音乐里Fun.曾经的大热单下也都是询问Fun.到底解散没有的疑问。
我个人是非常钟情于这个小众乐队的,2012年时正值中考时候,<We Are Young>、<Some Nights>和<Carry on>循环过不少次,2012年也刚巧是独立音乐大热的一年,Gotye的<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占据了各大榜单,想来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我在以前写的推文里提过,有时也不知道自己沉迷于这些小众乐队和冷门歌曲,是因为我真的沉醉于这些美妙的旋律,还是因为我只是从“追小众乐队”和“听冷门歌曲”这两个行为中找到了偏离主流的优越感,刚开始听Fun.时,我可能真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着“高雅的品味”,也没听懂他们歌里的无奈、挣扎与奋斗。
所以我把他们的歌又翻出来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了一下,12岁的我没有听懂<We Are Young>中极致欢愉隐藏的痛楚,24岁的似乎略略有些明白了,这支在2012年获得格莱美年度制作、却自此沉寂的流星乐队背后隐藏的故事。
或许等我老了,我真的会对孙子孙女念念叨叨地说,孩子,这是奶奶当年跳广场舞的BGM。
似乎听上去还是很故作深沉嘛。
The Format是主唱Nate Ruess在Fun.之前组建的乐队,主打60年代的复古流行风格,于2008年解散,The Format可以说是Fun.的前世,那种长篇累牍、絮絮叨叨的歌词,与主题偏离的副歌,都与Fun.如出一辙。
之所以挑了冷门的<Dog Problems>,是因为这首歌背后的故事非常有意思:Nate曾经有个交往多年的女友,两人一直分分合合纠缠不休,这对情侣每次分手复合前都会买一只狗,把狗当作孩子一样照顾,期望这样可以弥合他们的关系,这就是这首歌与同名专辑<Dog Problems>名字的由来。
<Dog Problems>的歌词夹杂了很多,有自己的痛苦与悔恨,有爱恨交织的矛盾,还有对女友的怨恨,一会抱怨女友的无情拒绝“We are parallel lines we're running in circles. We're never meant to cross.”,一会又坦诚自己做错了事情祈求女友的原谅“Instead I broke a girl's heart, and flew back to Phoenix to finish the year as it started”,这种矛盾的心理贯穿了整首歌,让我感叹谈个恋爱真的是很折磨人呢。
整首歌中我格外喜欢下面这一段,以俏皮上扬的旋律唱出这段令人疲惫又不愿放手的感情:
B is for believing you'd always be here for me
E is for everything, even when we see it through
C, c is for seeing through you, you are a fake, which brings me to
A, because, because, you always run away
事实上<Dog Problems>发行没多久后女友就与Nate正式分手,乐队搭档兼好友也与Nate产生了矛盾,加上<Dog Problmes>并没有在商业上取得成绩——事业、友情、爱情三重打击,最终导致了The Format的终结,也让Nate沉寂了三年,沉浸在酗酒与失意中。
2010年,Nate带着全新的乐队Fun.回来了,更加明艳的封面,更加成熟的旋律制作,更为杂糅的风格乱炖(60年代的复古流行、百老汇音乐剧再加上民谣与摇滚的色彩),<Aim & Ignite>获得了评论家的好评(但同样,商业成绩并不突出)。
<At Least I'm Not As Sad (As I used to be)>作为首发单曲,为Nate过去痛苦的经历付之一笑,开头就有可爱的女声调侃他“Hey Nate, yeah, it's been a while, are you gonna sing?”,也有嘲讽自己面临的无奈又残忍的现实“C'mon can you count all the loves that didn't last?”,但这终归是一首欢乐的歌,面对过去的苦楚,Nate只是孩子气的用了一句"At least I'm not as sad as I uesed to be!"来反驳。
是这样了,阴霾最后都会散去,在成长以后回头去看,很多所谓的“压垮自己的烦恼”都只是被主观情绪放大了副作用而已,其实到现在,我在面对工作时还会被这种“过度焦虑”造成困扰,这时候就需要下一首歌来调剂平衡我的心态了。
非常有古典音乐的感觉,不断上扬的旋律烘托出了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但歇斯底里的最高峰之后又是出其不意的副歌,Fun.非常喜欢采用这种副歌与主歌分离的写法,也体现了他们开阔的创作思路。
在这里我又要特别“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来一句,<Be Calm>与<Warning Sign>一起,伴我度过了高二时精神状态特别糟的一段时间,Nate将他的无奈与苦楚,都写进了<Be Calm>里,“Be calm. I know you feel like you are breaking down. I know that it gets so hard sometimes.”,我常常默念着这一句歌词,发狠一般的在半夜刷题,做那些看不到尽头的试卷,将所有抑郁的情绪压进角落。
Fun.并不是只发泄阴郁情绪的乐队——不然我也不会这么钟情于这个格外小众的独立乐队了,<Be Calm>的发泄在情绪的最高点戛然而止,“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Nate在最落魄的时候找到了激发他继续奋斗的动力:
而我也在熬过那些抑郁情绪的影响后,平稳地度过了高二,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真的够矫情,哈哈。
平淡而又温暖,像冬日窝在火炉旁,捧着一杯热咖啡小口小口的喝。
歌词写的很琐碎也很平淡,平铺直叙地描述了一段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伴随着星星点点的欢快的钢琴小调,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生离死别,却格外细腻动人,从爱情到婚姻再到孩子,女孩的视角和男孩的视角来回切换,一时是一见钟情的心动,("I knew nothing of romance, but it was love at sencond sight."),一时是朴实傻气的承诺,("I swear when I grow up, I won't just buy you a rose. I will buy the flower shop, and you will never be lonely."),这样的爱情平淡却格外美好,格外让人向往,后半部分这种细腻的笔触愈发明显,在描述孩子的眼睛时用了这样一句“She has eyes just like her father's they are blue when skies are grey." 那种温暖的美好简直要从纸上溢出来了。
谈论爱情的歌曲很多,<The Scientist>、<You Song>、<Lover>、<If I had A Gun>、<Habits>等等都是我最近常听的,但<The Gambler>最能激发我心底里的少女心,标题的<The Gambler>(赌徒)也是整首歌的点睛之笔,“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愿意用漫长的生命陪你打赌换一个好结果”,作为普通人,能期待的最美好的爱情也不过于此了吧。
把这两首歌放在一起谈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多的相似点,同样的难得的热门歌曲,同样以Nate高亢的嗓音作为曲目的标志,同样气宇轩昂的军乐,同样令人迷惑的MV。
也不去谈很多人探讨过的编曲呀、旋律呀、MV的含义这些东西了,我只想谈谈这两首歌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那个丢失很久的oppo mp4,意味着偷摸着在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全住宿制学校用mp4听HitFM的初中生活,意味着第一次学会去关注billboard榜单,意味着每日在微博上刷新各个音乐博主的资讯,意味着第一次接触“小众”的含义,意味着在接触了Taylor Swift和Coldplay后我正式开始入了欧美音乐这个大坑,并在欧美音乐大势已去、再难出神仙打架的好音乐的2020年都没有脱坑。
选择<Why Am I The One>来谈是因为他是Fun.在主流音乐圈最后一首受到较大关注度的歌(防杠:我知道后面出了<One Foot>和<Sight of the sun>但都没出正式MV也没掀起水花),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首歌,除却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制作,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投射。
歌词将苦涩、卑微、矛盾和怨恨杂糅在了一起,轻快的小调下讲了一个男人不断被所爱之人抛弃的故事,延续了Fun.惯有的副歌歌词与主歌主题切割的风格,上一秒还在卑微的恳求“ Oh, darling if you love me, would you let me know?" ,下一秒的副歌就将无奈和一点点怨恨表达了出来:“Oh go on go on go on, if you were thinking 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why am I the one always packing all my stuff?" 这种显得矛盾又游荡的非理性状态,其实恰恰描述了一个在恋爱过程中处于低位的矛盾心态。
真的与我当时经历的一段痛苦的暗恋经历非常投合,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哈哈哈。
某云音乐上对Fun.有一段非常精准的感慨,“他们所经历的并不是滑铁卢,而是再无征战”,格莱美之后,主唱Nate的个人专辑没有取得乐评和商业的青睐,吉他手Jack成为了金牌制作人(<25>、<1989>、<Melordrama>和<Lover>全都是他),键盘手Andrew其后慢慢消失在了主流音乐圈中(上一次见到Andrew的消息好像还是陪同女友参加金球奖),作为Fun.粉丝后援会的微博也甚少更新了。
今年已经是2020年,欧美音乐圈已经换了一波又一波的新人,流行的音乐风格也从独立、摇滚、舞曲、电音中不断切换,有时我会感慨,我好像一个人停留在那个疯狂的2012年不愿意向前走,似乎我对于音乐最狂热的爱都留在了那个年份,蓦然回首,上一次听到Fun.的声音仿佛还是2015年,他们在官网上宣称自己并没有解散。
回到开头,既然The Format都已重组,我已经不再对Fun.的重组报以希望了,这篇歌单与感慨,就当作是纪念一下我的2012吧!
-End-
补充:The Format时期和Fun.时期专辑的版权似乎都在某云音乐的手里,还必须开通VIP才能听,今天也是一边骂某云音乐一边又离不开他的一天呢。